走进诗画般的江心屿

周桂珍

<p class="ql-block">《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北面瓯江中游,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面积约70万平方米,为国家4A级景区,属于中国四大名屿之一。该屿风景秀丽,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历代著名诗人谢灵运、孟浩然、韩愈、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留有著名诗章近800篇,为自然风光的江心屿增添了文化风采,江心屿又被誉为“中国诗之岛”。</p> <p class="ql-block">江心屿的部分俯视图(下载图片)</p> <p class="ql-block">6月份,受朋友之邀,我们来到温州。</p><p class="ql-block">16日午后我们一同乘坐渡船踏上了江心屿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在渡船上拍下了一段江心屿岸边的景色,重点有西塔、江心寺、东塔。</p> <p class="ql-block">西塔</p> <p class="ql-block">江心寺</p> <p class="ql-block">东塔</p> <p class="ql-block">下了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沿江边一排排粗大的榕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伸到江中的綠色树冠其倒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第二映入眼帘的就是“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我们四个老人在领事馆旧址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我们沿路游览的景观,发给大家共享。</p> <p class="ql-block">河对面绿树丛中显露的东塔。东塔位于江心屿东峰山上,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曾遭英国殖民者破坏,强拆飞檐,仅留中空塔身。现存塔体为青砖围砌,原高30米,现高28米,底径8米,呈六面七层形制。塔顶自然生长榕树,形成“无土榕树”奇观。</p> <p class="ql-block">现提前介绍江心屿的西塔。西塔位于江心屿西峰山上,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塔高32米,六边形七层楼阁式砖木结构,每层设佛龛供奉石雕佛像,檐角悬挂铜铃,保留宋代风格。</p><p class="ql-block">两塔最初为佛教建筑,后因塔顶夜灯成为夜标,宋代诗人以“塔灯相对影,夜夜照蛟龙”描述其导航作用。1981年列为温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列为“世界百座历史文物灯塔”。</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上,彩色灯笼悬挂在苍翠的榕树间,增添了欢乐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名为“回环泉”的井,为屿上布局如天文学中小北斗的七囗井中的一号井。</p> <p class="ql-block">回环泉的背景简述</p> <p class="ql-block">人物背景中有“宋井”</p> <p class="ql-block">“孤屿叠水”之景</p> <p class="ql-block">“孤屿”二字来源。“孤屿"二字为清朝温处道方鼎锐手迹,取自于谢灵运诗《登江中孤屿》诗句《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p> <p class="ql-block">树丛中大岩石上镌刻的红色“孤屿”二字仍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在“江心屿”的标石旁,三位战友的合影。他们是68年大学毕业后,同时被分配到江苏连云港部队农场劳动锻炼时认识的。一年后,同为温州人的两位战友结为夫妇。去年国庆期间,他们夫妇二人到南京来看望战友老潘。今年6月作为回访,我们到温州去看望他们。</p> <p class="ql-block">“来雪亭”,为纪念积极抵抗元军南下的南宋名臣文天祥而建,现亭系1964年重建。郭沫若引用文天祥《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之诗意而命名,並题写“来雪亭”横额和两边的对联“飞雪迎春到,心潮逐浪高”。</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风景迷人,空气养人。</p> <p class="ql-block">内河两岸綠树成荫,建筑新异。</p> <p class="ql-block">此时路边除了榕树外,还有成荫的香樟树。</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棵与众不同的香樟树,上面有几个圆球,看起来像鸟巢,可细看又不像。上网查了一下,原来是&lt;樟巢螟虫巢&gt;。樟巢螟是香樟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多见于樟树叶片密集区域,人工摘除虫巢是常见的防治手段,也可药物喷洒。</p> <p class="ql-block">两位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温州市政府为800年的古樟树立碑</p> <p class="ql-block">更有趣的是路边有一500年的榕树和1300年的樟树树根相连交错,旁边还立了一块“樟抱榕传说碑”。</p> <p class="ql-block">茂盛的樟树林</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已到西峰山一带,高耸的西塔让我们多次从不同方向观看到它的雄伟。</p> <p class="ql-block">路边、河旁又一白色四角亭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个名叫“问舟亭”的地方是盛唐时期诗人孟浩然与好友张子客在江心屿题诗饮酒之处。孟浩然另有一诗“宿永嘉江”:“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后人就将此亭题名为“问舟亭”</p><p class="ql-block">注:在唐朝唐玄宗时期,曾改温州为永嘉郡。</p> <p class="ql-block">宋园,这是一处以宋代文化为主题的园林,这里的建筑风格再现了宋代时期的盛世繁华。</p> <p class="ql-block">窗外,是宋园漂亮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宋园的部分景观(下载图片,下同)</p> <p class="ql-block">这是1981年被列为温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谢公亭”,该亭系纪念南宋刘宋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为我国山水诗派鼻祖,曾出任永嘉郡守一年。在此期间经常在孤屿西山下一古亭处观景作诗,其中《登江中孤屿》一诗广为流传。诗圣杜甫写诗赞叹:“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诗仙李白也曾写诗赞美:“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以追忆谢公。此古亭后被称为“谢公亭”,已经多次重建重修,现为1980年重修后的亭子。</p> <p class="ql-block">在谢公亭的对面有一竖石,上面有醒目的由中国当代书画家啓功题的《诗之岛》三字,这是因千百年来文人留有叹咏江心屿著名诗章近800篇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路过革命烈士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又一经典建筑“浩然楼”展现在我们面前。“浩然楼”始建于1580年,为明代古建筑,1981年被列为温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该楼作为江心屿核心观景点,登楼可东望鹿城(温州)区现代城市天际线,西眺孤屿双塔与江心寺建筑群。历代文人多在此即兴赋诗,形成“潮韵伴诗声”的文化意境。</p> <p class="ql-block">201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图为浩然楼简介</p> <p class="ql-block">这是浩然楼二层木构重檐歇山顶制式建筑结构(下载图片)</p> <p class="ql-block">顶层悬“江城如画”匾额(下载图片)</p> <p class="ql-block">“江心寺”是位于温州江心屿的著名古刹,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多次修葺,现为全国重点寺院。</p><p class="ql-block">寺院主体建筑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等,殿内陈列历代佛像及法器。寺内最著名的当属大门两侧的叠字联:</p><p class="ql-block">“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由王十朋撰写,被称为“天下奇联”。</p> <p class="ql-block">1983年,江心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是温州重要文化地标。2011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是江心寺的全景俯视图(下载图片)</p> <p class="ql-block">温州水文检测站</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检测亭伸入江中</p> <p class="ql-block">过了这个圈门就快到渡船码头了,我们分别在此拍了照片作为纪念!</p> <p class="ql-block">下午近四点,我们四位80有余的老人结束了江心屿的游览,乘渡船返回,遗憾的是有些景观未能光顾。</p><p class="ql-block">然时间虽短,也让我们身临这绿草成片、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碧波荡漾的大自然中,如临世外桃源,视八方美景,吸芬芳气息,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江心屿,真是如画之屿,如诗之岛,令人难忘!</p><p class="ql-block"> 2025.9.26完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