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了参观国家博物馆,提前7天做功课,在官方小程序拼手速拼网速预约到了,为此改签了航班,提前于9月7日上午飞到北京,在中关村的亚朵酒店入驻后,乘地铁前往天安门广场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出来又看看九三阅兵后的天安门广场和日落时分的降旗仪式。</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丰富,有众多文物堪称镇馆之宝,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藏品:</p> <p class="ql-block">后母戊鼎:商后期青铜重器,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市武官村,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千克。其形制巨大,雄伟庄严,代表了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p> <p class="ql-block">红山玉龙: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整体呈C形,是我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形文物之一,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四羊青铜方尊:商代青铜礼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黄材,是现存体型最大的商代青铜方尊。其造型雄奇,将四羊与器身巧妙结合,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p> <p class="ql-block">击鼓说唱陶俑:1957年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被称为“汉代第一俑”。它传神地再现了正在说唱的俳优形象,神态诙谐,动作夸张,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习俗等提供了生动实物史料。</p> <p class="ql-block">孝端皇后凤冠:1957年出土于北京明定陵,为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它用漆竹扎成帽胎,饰有九条金龙、八只点翠金凤及后部一金凤,共嵌天然宝石百余粒,珍珠5000余颗,制作精美,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零口,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西周青铜重器,也是牧野之战的唯一见证。其器腹内底部铸有4行33字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关于武王伐纣的实物证据。为中国西周历史、文化、军事等提供了真实资料。</p> <p class="ql-block">陶鹰鼎: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陶器,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大盂鼎: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器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金缕玉衣:出土于河北省定县,是西汉中山怀王刘休的墓葬品,是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一件金缕玉衣,体现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和高超的玉器加工工艺。</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唐代・开元盛世):骆驼昂首嘶鸣,四腿肌肉紧绷,却稳稳驮着 7 个乐手 + 1 个舞者,乐手分别持琵琶、笛子、排箫,舞者甩袖踏「胡旋舞」,驼峰间的「波斯花纹毯子」,是丝绸之路的「时尚单品」。</p> <p class="ql-block">虢季子白盘 :商周时期的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了虢国的子白立功受奖过程,铭文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p> <p class="ql-block">“皇帝之宝”玉玺: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的“二十五宝”御玺之一,以和田青玉雕琢,印钮为双龙盘踞交缠之形,是清帝国最高权力的象征,见证了清代近两百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妇好青铜鸮尊: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为商代盛酒器。整器为一站立鸮形,由器盖与器身两部分组成,器身口内壁铸铭文“妇好”。鸮昂首,歧冠高耸,“臣”字状目,小耳,钩喙,胸略凸前,双翅并拢,两爪粗壮,四趾抓地,宽尾下垂。通体以云雷纹为地,装饰绮丽,花纹复杂多样,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人面鱼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器,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它是已发现的同类人面纹器物中最为精美者,堪称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下面都是“古代中国”基本陈列馆的藏品</p> <p class="ql-block">四点半国博参观完毕,已是夕阳西下,我们又兴致勃勃的参观刚刚结束九三阅兵的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轮廓在夕阳余晖中格外庄重,天安门城楼的红墙金瓦被镀上一层暖光,华灯初上时,灯串与晚霞交相辉映,广场上人群的剪影多了几分静谧感。</p> <p class="ql-block">有幸观看了天安门广场降旗仪式。</p><p class="ql-block">国旗护卫队官兵从天安门城楼内迈着整齐的正步走出,步伐铿锵有力,枪刺在夕阳下闪着微光,行进至广场国旗杆下。</p><p class="ql-block">随着国歌奏响,升旗手缓慢拉动绳索,国旗沿着旗杆匀速下降,广场上所有人员自发驻足、肃立,不少人抬手行注目礼。</p><p class="ql-block">国旗降至杆底后,护卫队官兵将其郑重收起,随即以同样整齐的步伐返回,此时天色渐暗,广场的灯光完全亮起,仪式在庄重的氛围中结束。</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长安街,夕阳余晖尚未完全褪去,两侧的华灯便次第亮起,暖黄的灯光沿着街道铺成两条璀璨的光带,车流在光影中缓缓流动,像一串移动的星河。</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沐浴在暮色与灯光的交织里,红墙在渐暗的天色中更显厚重,黄色的琉璃瓦顶被灯光勾勒出清晰的轮廓,檐角的瑞兽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边。城楼正中的毛主席画像在柔和的灯光下格外庄重,城门下的金水桥与护城河泛着粼粼波光,与城楼的光影相映,既有历史的肃穆感,又藏着夜色初临时的静谧与璀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