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的秋,来得是那般的不惊不乍。没有狂风为前驱,也没有寒潮作号角,只是在一个晓梦初醒的清晨,推窗望去,那扑面而来的空气里,往日那种濡湿的、带着麻辣锅底般热腾腾的暖意,忽然间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冽的、仿佛被山泉洗过的凉,钻进你的肺腑,教人精神为之一振。于是我便知道,成都的秋,是真正地、妥帖地降临了。在这座以闲适和烟火气闻名的城池里,秋天的滋味,是需要用全身心去细细品咂的。而我,这个异乡的客子,也仿佛只有在这个时节,才能褪去一身的风尘与浮躁,与这座城达成一种最深切的默契。若说成都的秋天有一张面孔,那定然不是北方秋日那般高爽凛冽、眉目分明的。它是浸润的,是缠绵的,是于一片潮润的、青兰9色的天光云影底下,慢悠悠地,一层层染出颜色来的。像一轴年代久远的上好宣纸,水汽氤氲着,让每一种色调都化开了边沿,彼此温柔地渗透。而我,便是在这样一片温润的秋光里,成了一个漫无目的的游走者,让自己的影子,斜斜地投在这座城市古老而又年轻的脉络上。</p><p class="ql-block"> 我的寻秋,第一站总是要留给文殊院的。不为焚香,也不为问禅,只为那几株冠盖如云的古银杏。既是秋来了,便不能不去文殊院。那里的银杏,是成都秋天一页公开的、却又无比庄严的信笺。我去时,天色是淡淡的兰色,正好衬得出那满树金黄的墨彩。才走近巷口,一片耀眼的明黄便从青瓦粉墙的尽头扑进眼里来。那不是一株,而是两株,据说是唐宋时遗下的古木,相对而立,撑开一片浩瀚的金色天空。风是极少的,但总有无尽的叶片,悠悠地、打着旋儿地,从高高的枝头辞别。它们落得那般从容,不像是凋零,倒像是一场盛大的、静默的典礼。一片,又一片,在空中划出无数道优美的弧线,仿佛是得道的高僧在寂灭前最后的、也是最绚烂的说法。去时,秋意已深得透了。还未迈进那朱红色的山门,先便有一片明澈的黄,从高高的墙头溢出来,仿佛那院里藏着一整个凝固了的夕阳。一脚踏入,人便怔住了。那是一种何等辉煌而又肃穆的静!满地的落叶,厚厚的,软软的,铺满了青砖的庭院,像是给这佛门净地铺上了一张巨大无比的、用金箔织就的毡子。风是极少的,只偶尔有那么一丝,于是便有三五叶片,恋恋地、打着旋儿地从枝头辞别,那飘落的姿态,从容得不带一丝火气,竟不似凋零,倒更像是一场盛大而安详的仪式。</p><p class="ql-block"> 香火的气息混着秋日的清气,在空气中袅袅地盘桓。许多游人,都仰着头,举着相机,想要留住这片刻的辉煌。而我,却偏爱那落在地上的。它们静静地躺着,失去了在枝头时的灼灼光华,却添了一份温润的、沉静的质感。叶脉清晰,如同掌纹,每一片都记载了一年的风、一年的雨、一年的阳光。我俯身拾起一片,对着光看,那透明的金黄里,似乎能看见时间的流淌。在这古刹的幽静里,这满地的金黄,不像是一种终结,而更像是一种圆融的、丰足的完成。它不教你悲伤,只教你懂得静默与欣赏。这文殊院的秋,是禅意的,是以最绚烂的姿态,向你阐释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深意。我拣一处石阶坐下,仰起头看。天空被交错的枝桠切割成无数碎片,而那叶子,便在这网格里,一片一片,都像是用最纯粹的阳光打造的。它们不再是简单的树叶了,是古琴尾音里那袅袅的余韵,是高僧笔下蘸满了禅意的墨痕。香客们步履轻轻,从这金色的毡上走过,脸上都带着一种被这静穆感染了的平和。我便想,这文殊院的秋,它的魂灵,大约就是这银杏了。它不言语,却道尽了一切繁华与寂灭的轮回。它以一种极致的热烈,诠释着一种极致的安宁。在这里,我仿佛不是一个现代的来客,而是一个偶然走入某幅宋人画卷里的影子,连呼吸都变得清浅,生怕惊扰了这千年的好梦。从文殊院那凝练的、带有檀香味的静中走出,我转回城西的温江,这是我生活的家园。这里的秋,气息便全然不同了。若说文殊院的秋是视觉的,是金黄的;那么温江的秋,便是嗅觉的,是甜软的。还未见其形,一阵风来,那丝丝缕缕、若有若无的甜香,便像调皮的小女儿家,一下扑进你的怀里,钻进你的鼻息,直透到心脾深处去。这便是桂花了。</p><p class="ql-block"> 温江的街道,两旁多植桂树。它们其貌不扬,枝叶是深沉的绿,在平日里,是极易被人忽略的。可一到这秋凉天气,它们便攒足了劲,将积攒了一年的香,毫无保留地倾泻出来。那香,是糯糯的,带着蜜糖的意味,却不腻人;初闻时,是蜜也似的甜,丝丝缕缕,钻进你的心里,让你觉着莫名的欢喜;再一深嗅,那甜里又透出一股清冽,像秋夜的凉露,能将那甜腻恰到好处地中和了。这香气是无孔不入的,它不请自来,附着在你的衣襟上,缠绕在你的发梢间,你走到哪里,便把这秋的私语带到哪里。是满满的,充盈在空气的每一个分子里,你却寻不着它的来处。你走在路上,这香便成了无形的向导,牵引着你。它不像香水那样有着明确的指向,而是弥漫的,是流动的,是这座温润小城均匀的呼吸。我总爱在这样的香风里,走得慢些,再慢些。看路边寻常人家的阳台上,晾着衣裳,有老人在藤椅上打着盹。这桂花香,便这样自然而然地融进了这琐碎的、安稳的日常里。它不似佛前清供那般疏离,它是入世的,是带着烟火气的安慰。这甜香,仿佛能渗进光阴的缝隙里,让匆忙的步履不由得放缓,让焦躁的心绪一点点被抚平。我贪婪地呼吸着,觉得自己也成了一棵会走路的树,五脏六腑里,都开满了细小的、金黄的花。若说银杏与桂花,是成都秋天里一静一动、一色一香的两位主角,那么那偶尔一瞥的、灼灼的红色,便是这秋日长卷里最惊心动魄的一笔点染了。这红色,属于枫叶。在成都,成林的枫树是少见的,它们总是那么孤零零的一两株,立在某个转角,或是某段旧墙的边上,反而因此格外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 友人别野小区极老,墙垣上爬满了苍苔,而几株高大的桂树,便在这苍老中开出一片旖旎的热闹。那花是极细碎的,藏在墨绿的叶间,羞怯怯的,若不是这泼天的香气,你几乎要忽略了它们。我们便坐在树下喝茶,竹椅、矮几,一杯碧潭飘雪。话是不必多说的,只偶尔评论一句“今年的桂花开得真好”。那香气氤氲着,将我们包裹起来,时间仿佛也走得慢了,黏稠稠的,像一块半透明的琥珀,将我们这闲适的午后凝固在其中。我想,成都人的那份闲适与乐天,怕不也是被这温柔的香气给浸泡出来的?它不激烈,不昂扬,只是这样绵绵不绝地、体贴入微地慰藉着你,让你觉得,生活在此处,便是一种稳稳的幸福。这温江的秋,是入世的,是充满人情味的,它用最寻常的芬芳,将日子酿成了酒。</p><p class="ql-block"> 从温江的温柔乡里醒来,我便想着去金沙遗址,去会一会那沉郁的、属于历史的秋。那里的枫叶,想来是与别处不同的。果不其然,一进那偌大的园区,一种厚重的静穆便压了下来。远处的枫树,不是成林的,而是三三两两,散在空旷的草地上。它们的红,不是文殊院银杏那种明亮的、佛光普照的金黄,而是一种暗红的、近乎于凝血的颜色。那红色,在灰蒙蒙的天色下,沉默地燃烧着,没有声音,却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我站在那著名的“太阳神鸟”金饰出土的原址之上,脚下是玻璃覆盖着的考古探方,深褐色的泥土里,似乎还散发着三千年前的神秘气息。我抬头看那不远处的枫叶,忽然觉得,那一片片的红叶,多像是从历史深处伸出的、无数双渴望诉说的嘴唇。它们见证了古蜀王国的祭祀、征战与繁华,也见证了它的沉寂与湮没。那红色,是夕阳的颜色,是火焰熄灭前最后的光芒,是深埋地底的玉石与青铜,在重见天日时发出的、无声的呐喊。那是一片承载着数千年“太阳神鸟”之梦的土地。当我站在那些沉睡了太久的祭祀坑、墓葬区旁,试图在脑海中复原古蜀王国那神秘而庄严的图景时,心里是有些沉重的。历史的厚度,有时压得人喘不过气。就在我沿着小径徜徉,思绪飘向渺远之际,一抬头,却望见不远处,一株枫树,正燃得如火如荼。那是一种怎样的红啊!不是羞涩的绯红,也不是凄艳的残红,而是一种饱满的、近乎呐喊的朱红与赭红。在周遭苍郁的常绿乔木和已显萧疏的草木映衬下,它像一捧突然腾起的火焰,又像是一位身着华服的远古巫祝,在以最热烈的舞蹈与天地沟通。我忽然间被一种奇妙的联想击中了。这枫叶的红,不正像是从那黑褐色的泥土深处,渗出来的古蜀人的血色么?是他们对生命、对太阳、对神灵最原始、最炽热的崇拜与渴望。那些在金沙遗址里沉睡的象牙、玉器、金箔,它们曾是冰冷的、沉默的;可眼前这枫叶,却仿佛是它们精神的延续,在几千年后的同一个秋天,用尽全部的生命,作一次辉煌的燃烧。这枫叶,于是不再仅仅是植物了。它成了历史的回响,是时间的遗民,在这现代的都市一隅,倔强地证明着一段轰轰烈烈的过往。我看着它,心中的沉重忽然化作了感动。消亡与新生,沉默与呐喊,原来在这片土地上,从来都是一体两面。秋风掠过,枫叶飒飒作响,那声音不似梧桐夜雨那般凄清,倒像是兵甲的摩擦,像是巫祝的吟唱。在这现代与远古的交界处,秋天被赋予了另一种意味。它不再是简单的收获或凋零,而是一种深沉的、关乎文明记忆的叩问。每一片飘落的枫叶,都像是一页被时间浸透的竹简,记载着我们无从知晓,却又心向往之的故事。这金沙的秋,是哲学的,是历史的,它让你在绚烂之外,窥见了时间那深不见底的瞳孔。</p><p class="ql-block"> 在成都的街头巷尾随意地走着,秋天的馈赠是随处可见的。街角篱畔,那丛丛簇簇的黄花,大概是菊花吧,它们开得泼辣而又随意,是秋光里最明亮的笑容。那不起眼的黄花,大约是野菊罢,一丛丛、一簇簇,从老街的墙根下,从河岸的乱石边,倔强地探出头来。它们没有桂花香,没有芙蓉艳,甚至没有银杏与枫叶的名气,但它们就那样开着,开得泼辣,开得随心所欲,用星星点点的嫩黄,点亮了寻常巷陌的每一个角落。这像极了成都的市井生活,不追求宏大叙事,只在细微处见出生趣与坚韧。</p><p class="ql-block"> 而最是教我感怀的,莫过于芙蓉了。而芙蓉,更是成都的魂魄。它被唤作“拒霜花”,越是秋深霜重,它越是开得恣意汪洋。一树树,如锦如霞,粉的、白的、红的,重重叠叠,将整座城池装扮得如同一个永不落幕的盛宴。尤其是在雨后,带着水珠的芙蓉花,娇嫩得仿佛吹弹可破,那份柔媚,那份从容,恰似成都人骨子里的那份乐观与顽强,无论外界风雨如何,总能将自己的日子过得花团锦簇。芙蓉是成都的市花,它有一种别处花儿没有的品性,那便是“一日三变”。晨起时,它或许是洁白的,或是粉嫩的;到了午后,便渐渐染上红晕;及至傍晚,竟能变为深醉的红色。这多么像人生,也多么像我对这座城市的感情,初识时是清浅的喜欢,日久天长,便沉淀为再也化不开的深爱。我就这样,在成都的秋天里,一日日地行走着。我的影子,有时被文殊院的银杏拉得悠长,有时被温江的桂花香温柔地包裹,有时,又被金沙遗址那如血的枫叶,镀上一抹悲壮的光晕。我在这座城市里生活,我的悲欢,我的沉思,我年华里细小的皱纹与白发,仿佛都与它的秋景一一对应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秋天里的我,不再是那个匆匆的过客。我成了这座城市秋天的一部分,成了它一片会思索、会感怀的落叶,或是一缕带着体温的香气。我们彼此印证,彼此成全。这深情,是说不尽的,也无需说尽。只愿年年秋深,我都能如此刻这般,坐在芙蓉花下,看一江锦水,悠悠地,向南流,流过望江公园,穿过二桥寺古桥,流过黄龙溪……。</p><p class="ql-block"> 成都的秋,是层次分明的,是五味杂陈的。它既能给你出世的超脱,也能给你入世的慰藉;既能引发你思古之幽情,又能让你感受到当下生活的热烈。它不像北方的秋那般肃杀凛冽,也不像南国的秋那般暧昧不清。它有自己的风骨,那是一种被千年的文化底蕴浸润过的、被麻辣鲜香的生活滋养过的、被岷江的雪水洗涤过的、独特的风骨。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站在府南河边,看灯光在墨色的水面上流淌成另一条星河。空气里的桂花香渐渐淡了,而芙蓉的姿影也隐入了夜色。但我心中,却装下了一个完整的、丰盈的秋天。这个秋天里的我,仿佛也被这成都的秋所浸染,变得沉静了些,通透了些。我知道,当明日太阳升起,那满树的银杏会落得更多,桂花会渐渐凋谢,枫叶会红得愈发深沉。但这一切都很好,因为这就是秋天,这就是成都。而我,能在此刻,与它欣然相遇,便已是生命中最值得歌颂的美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