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3日上午,秋日的暖阳洒满校园,广东省邓莹源名教师工作室成员浈江区实验学校欧佳怡老师和浈江区执信小学何静老师来到韶关市浈江区沙梨园小学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校本专业支援活动。本次活动聚焦说课指导,通过专业引领与深度研讨,为乡村教师教学指明方向,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沙梨园小学的宋庆媛老师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线的认识》进行说课;第二个环节是对宋老师的说课进行评价研讨。</p>  环节一:沙梨园小学宋庆媛老师对《线的认识》进行说课  <p class="ql-block">  宋老师的说课紧扣教材与学情,开篇便精准剖析核心要素:教材分析上,她指出本课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础内容,承接低年级直观认知,为后续角、图形面积学习奠定基础;学情分析中,她提到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空间感知能力,但对“无限延伸”等抽象概念理解较难;重难点则聚焦于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与区别,突破“射线和直线无限长”的认知难点。</p>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流程设计上,宋老师严格遵循北师大版教材逻辑,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p><p class="ql-block">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宋老师以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展示铁轨、手电筒光束、黑板边缘等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线”,提问“这些线有什么不一样?”,自然唤起学生已有经验,激发探究兴趣。</p>  <p class="ql-block">  2.探究新知,构建概念:结合教材活动设计,宋老师通过图片展示,提问学生几种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观察探究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特点。整个过程以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为主,逐步构建三种线的概念。</p>  <p class="ql-block">  3.巩固练习,深化理解:宋老师设计了分层练习,先让学生判断教材中的图形“是线段、射线还是直线”,夯实基础;再通过“过一点画直线”“过两点画直线”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的规律,呼应教材拓展内容;最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线段、射线”,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再次联结。</p>  <p class="ql-block">  4.课堂小结,梳理提升:课堂尾声,宋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梳理“今天认识了哪几种线?它们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表格形式对比三种线的端点、长度、能否测量等关键信息,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鼓励学生分享“学习中的收获与疑问”,及时查漏补缺。</p>  环节二:对宋庆媛老师的说课进行评议、研讨  <p class="ql-block">  说课结束后,全体数学教师围绕本课展开热烈研讨。大家一致肯定宋老师的教学设计:一是紧密贴合北师大版教材编排逻辑,充分利用教材情境与活动,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化;二是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与思维想象结合,有效突破“无限延伸”的抽象难点;三是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兼顾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p><p class="ql-block">     同时,老师们也提出建设性建议,如可增加学生画图操作和小组竞赛形式,让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在探究直线时,可借助多媒体动画直观展示“无限延长”过程,进一步降低理解难度。</p>  <p class="ql-block">  此次说课研讨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更推动了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的深度思考。相信在这样的教研氛围中,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将持续提升,助力学生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与数学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在时光里赶路,在教研中成长。每次相聚教研都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每一次探讨都是成长的印记,每一次思维的交锋都在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相信青年教师们将会带着收获与思考,在平凡的教学日常中深耕细作、精研致远!</p><p class="ql-block"> 撰稿:温雪琴</p><p class="ql-block">初审:罗昌霞 欧佳怡 何静</p><p class="ql-block">终审:邓莹源 陈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