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火照天山

泉城

<p class="ql-block">天空湛蓝,云朵像刚洗过的棉絮,轻轻挂在天边。我站在广场一侧,望着那座红得耀眼的“70”装饰物,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流。七十年,从1955到2025,这片土地走过的不只是年轮,更是无数人用汗水浇灌出的希望。红色的数字像一团不灭的火,映在绿树与花海之间,也映在每一个路过的人脸上。有人驻足拍照,孩子踮着脚指着“70”大声念出来,笑声清脆得像是春天的风铃。这火,不只是庆典的装饰,更像是从地底升腾而起的脉动,照得整座城市都亮堂起来。</p> <p class="ql-block">校服是统一的红色,像一片小小的火焰,在教学楼前静静燃烧。学生们举着鲜花,站得笔直,脸上是藏不住的骄傲。横幅上的字很大:“衷心感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我站在人群外,看着他们年轻的面孔,忽然觉得,这七十年的路,不只是老一辈走出来的,更是由这样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接续下去的。他们不说话,但高举的花束就是最响亮的回答。阳光洒在横幅上,“1955-2025”这几个数字仿佛被镀了金,沉甸甸地挂在时间的枝头。</p> <p class="ql-block">街道像是被红色浸透了。人们手里的旗帜随风翻卷,像一片片跳动的火焰,连空气都跟着热了起来。街道两旁的彩旗和灯笼层层叠叠,像是为大地披上了节日的盛装。远处高楼上的标语清晰可见:“共庆七十华诞”。我随着人流慢慢往前走,听见身边有人哼起了歌,调子熟悉却叫不出名字,只觉得那旋律像石榴籽一样,一颗颗饱满地挤在一起,甜得发烫。这座城市,今天不只是在庆祝一个数字,而是在庆祝一种活着的团结,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红毯铺在草地上,像一条通往欢笑的路。桌上的瓜果堆成小山,葡萄紫得发亮,哈密瓜甜得沁心,还有刚出炉的馕,香气一圈圈往外荡。人们围坐在一起,有人端着茶碗聊天,有人举着手机拍舞台上的舞者。那些穿民族服饰的人踩着鼓点旋转,裙摆像盛开的花,音乐一起,连风都跟着打节拍。我坐在角落,咬了一口石榴,汁水迸出,甜中带点微酸——这味道,像极了这片土地的岁月。七十年,不是平铺直叙的记录,而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午后酿成的酒,越陈越香。</p> <p class="ql-block">城市在动。车流像河,行人如织,高楼在阳光下闪着玻璃的光。街道上方飘着的旗帜和灯笼,像是给这座现代都市戴上了一串节日的项链。我坐在路边的长椅上,看一个老人牵着孙子慢慢走过,孩子指着天上的风筝,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这城市从不缺少速度,但今天,它也愿意为一份温情放慢脚步。七十年,我们建起了楼,修通了路,但最珍贵的,是走在路上时,彼此还能笑着点头、问一声“吃了吗”的那份熟稔。现代化没有冲淡人情,反而让这情意在霓虹下更显温润。</p> <p class="ql-block">夜幕一落,城市就换了一副面孔。那栋现代建筑亮了起来,巨大的“70”在墙面上缓缓浮现,像从历史深处升起的星。水面上倒映着灯光,波光一荡,仿佛整条河都在为这七十年轻轻鼓掌。绿化带里的树影静静守着,远处高楼的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像一群沉默的守望者。我站在这片光影里,忽然明白,“石榴火照天山”说的不只是颜色,更是一种精神——籽籽同心,火种不熄。这光,照过荒原,照过戈壁,如今照进万家灯火,也照进每一个人心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