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原文)立写卖地文字人:段俊竒,因为年荒日无渡用,今将自己吉儿崖底地壹段拾贰亩。东止山底,北止王姓,西南均止段立冬。四止分明土水相连,以此在内,情要出卖于段自玉名下,永远为业。全众言明卖价为,拾千文整。外画字钱贰千文整。其价当日交正,並不短欠,自系两家情愿並无账债折业亦无勒哭情事,其地内完纳大粮壹钱六分,米粮壹斗四升随即过入买主名下完纳,日后如有户族人等争端,有(由)卖主一百承当,恐后无凭,立写卖约为证。<br> 出约人段俊竒並画字,执约人段自玉,说合人段岁小,代书人段学曾。<br> 光绪二十七年(1901)四月初四日立。<br><br><br> (译文)立土地买卖文书人:段俊奇。因为遭遇荒年,没有办法维持生计,现在决定把自己名下位于“吉儿崖底”的一块土地(共12亩)卖掉。<br> 这块土地的四至边界清晰:东边到山底,北边到王姓人家的土地,西边和南边都到段立冬的土地。土地及附带的水源、土壤都包含在内,自愿卖给段自玉,归段自玉永久拥有。经众人共同商定,土地卖价为10千文,另外需支付立契约的“画字钱”2千文。上述钱款在签约当天全部交清,没有短缺或拖欠。这是买卖双方自愿达成的交易,不存在用债务抵扣土地、或强迫买卖的情况。这块土地需缴纳的赋税(“大粮”银1钱6分、“米粮”1斗4升),自交易完成后,直接过户到买主段自玉名下,由其负责缴纳。日后如果有段家的族人或相关人员就这块土地的产权产生争议,全部由卖主段俊奇承担责任。为防止日后无凭无据,特立下这份买卖契约作为凭证。<br> 出契约人:段俊奇(并按手印画押)、持有契约人:段自玉、说合中间人:段岁小<br>代笔书写人:段学曾。<br> 光绪二十七年(1901)四月初四日立。<br><br> </h3> <h3> 这是一份清代鄜州光绪年间的民间土地买卖契约,核心是段俊竒因荒年缺钱,将12亩土地卖给段自玉,明确了土地四至、价格、粮税过户责任及纠纷担保,同时契约上盖有“鄜州之印”,是研究当时土地制度和民间经济的直接史料,现藏段家庄民俗博物馆内。<br> 这份契约关键信息和内容说明:<br> 1、交易主体:卖地人段俊竒,买地人段自玉,均为段家庄同族人,体现清代农村土地交易多在宗族内部进行的特点。<br> 2、交易原因:“年荒日无渡用”,即因荒年缺乏生活费用,是清代小农卖地的常见动因。<br> 3、土地详情:地块位于“吉儿崖底”,面积12亩,四至清晰(东到山底、北到王姓土地、西南到段立冬土地),确保产权无模糊地带。<br> 4、交易价格:主价款10千文,另付“画字钱”(立契约的手续费)2千文,当日全款交清,无欠款或抵债情况。<br> 5、附加责任:土地需缴纳的“大粮”(土地税银1钱6分)和“米粮”(粮食税1斗4升),随交易过户给买主;若日后有族人就土地产权纠纷,由卖主全权负责。<br> 6、 见证与文书:有说合人(中介)段岁小、代书人(起草契约者)段学曾,卖主画押、买主执约,符合清代民间契约“无中不成契”的规范。<br><br> 2025年9月25日于文斋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