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记录美好</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57005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芝加哥是一座将现代都市的繁华与自然湖光美景完美融合的城市,既有摩天大楼勾勒出的壮丽天际线,也有湛蓝色的密<span style="font-size:18px;">歇根湖和白色沙滩,</span>被誉为“摩天大楼的故乡”,同时拥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底蕴。</p> <p class="ql-block">乍一看到这些图片,是不是以为是在某个海滨城市拍的。实际上芝加哥并不靠海,它紧靠的是密歇根湖。密歇根湖是北美五大湖中面积居第三位、唯一全部属于美国的湖泊,面积58016平方公里,湖长494公里,宽190公里,最大深度281米,是一望无际非常大的湖。</p> <p class="ql-block">白金汉喷泉位于美国芝加哥格兰特公园哥伦布大道与议会公园路交汇处,其地理区位东临密歇根湖,西接哥伦布大道,被视为芝加哥的城市门户。那就从这个喷泉开始云游吧!</p> <p class="ql-block">由凯特·白金汉为纪念其兄克拉伦斯·白金汉捐赠给芝加哥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1927年建成开放。</span>喷泉由建筑师爱德华·贝内特设计,灵感源自凡尔赛宫拉托纳喷泉,规模是法国凡尔赛宫大喷泉的两倍,雕塑部分由法国雕塑家马塞尔·卢瓦约创作并获1927年巴黎沙龙展国家大奖赛。</p> <p class="ql-block">芝加哥的文化艺术氛围十分浓厚。千禧公园是市中心充满活力的去处,其中著名的云门雕塑,因其形状昵称“大豆子”,是芝加哥的标志性景点。</p> <p class="ql-block">云门是英国艺术家阿尼什·卡普尔设计的公共艺术雕塑,以液态水银为灵感,由168块无缝不锈钢板构成,2006年落成后成为芝加哥标志性景点,云门高10米、长20米、宽13米,表面抛光映射城市天际线,底部凹形空间供游客穿行。其设计灵感源于液态水银,旨在通过扭曲反射挑战空间感知。</p> <p class="ql-block">这件艺术品像一面巨大的哈哈镜,巧妙地映照出芝加哥的城市天际线、天空和游客们的身影,非常有趣。<span style="font-size:18px;">你可以在云门上找到扭曲的自己。</span></p> <p class="ql-block">云门上反射出芝加哥的高楼大厦</p> <p class="ql-block">这是芝加哥的标志性公共艺术装置——皇冠喷泉。这是一座极具创意和互动性的艺术作品,而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喷泉。它由两座高约15米的透明玻璃砖塔楼相对而立。塔楼内部安装了巨大的LED屏, 屏幕上会动态展示约1000名不同年龄、种族的芝加哥市民的面部特写视频。这些面孔代表着城市的灵魂与多样性。还有“喷水”的嘴巴:正如您在图片中看到的,设计最精妙的一点是,视频中的人物会时不时地做出“噘嘴”的表情,随后水流会从塔楼上的出水口喷出,仿佛是从屏幕上人物的嘴里吐出来一样。这个设计充满了幽默感和互动性。</p> <p class="ql-block">芝加哥河是一条流经芝加哥市区的河流,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一项宏伟的工程实现了人工倒流,河流流向被逆转了,这次工程改造发生在1900年左右,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污水污染密歇根湖的问题。在20世纪初,随着芝加哥城市的快速发展,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芝加哥河并最终流入密歇根湖,而密歇根湖正是城市的主要饮用水源,这导致了严重的污染和水媒疾病传播 。</p> <p class="ql-block">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师们开凿了芝加哥航行运河,通过水位提升设施和闸门,成功使河水调转方向,从此城市的污水不再向北流入密歇根湖,而是向南经由伊利诺伊河汇入密西西比河 。</p> <p class="ql-block">经过治理,芝加哥河已从昔日的下水道转变为城市宝贵的景观和休闲走廊 。清澈的河流上穿梭着大大小小的船只,主要是观光船及运动划艇。</p> <p class="ql-block">作为城市的景观河道,经常有活动在举行,我们碰巧遇到了河道里的游泳比赛。</p> <p class="ql-block">市民游客绕有兴趣坐在岸边观看比赛。</p> <p class="ql-block">这是主办方为获奖的游泳健将举行的颁奖仪式。</p> <p class="ql-block">河上建有29座桥梁,部分还保留着1900年建造的开合功能,成为城市历史的见证 。</p> <p class="ql-block">从河道正中望去,一座座铁桥层层叠叠,望不到尽头,连接着河两岸市中心的一条条街道。</p> <p class="ql-block">“华丽一英里”是芝加哥市中心北密歇根大道 从芝加哥河畔直到橡树街之间的大约一公里长的路段。它不仅是芝加哥最著名的商业街,也是集购物、餐饮、酒店、历史和建筑景观于一体的世界级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芝加哥的天际线令人叹为观止,它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摇篮”。这里是摩天大楼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楼就诞生于此。威利斯大厦(Willis Tower) 曾是世界最高建筑,登上其103层的天空观景台,可以俯瞰密歇根湖和芝加哥全景。</p> <p class="ql-block">芝加哥河畔矗立着众多建筑杰作,这些建筑不仅高大,而且风格多样,从古典主义、哥特式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使得芝加哥就像一个“万国建筑大观园”,被誉为“美国最佳建筑城市”、"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这一切始于1871年那场浴火重生的奇迹。市中心大部分建筑被大火烧毁了。灾难之后,芝加哥邀请全世界顶尖建筑大师,共同绘制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像。</p> <p class="ql-block">芝加哥河两岸是这座博物馆的核心展廊,漫步其间,仿佛翻阅一部立体的建筑百科全书。</p> <p class="ql-block">在“华丽一英里”集中有多个经典地标建筑群。这座气势恢宏带有明显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是芝加哥最具标志性的历史建筑之一芝加哥论坛报大厦,建于1925年,大楼顶部设计得像一个巨大的哥特式皇冠,两侧有阶梯式的飞扶壁造型,使其在天空中呈现出独特而有力的轮廓。大厦的外立面使用了来自法国拉图尔的浅色石灰石,上面布满了精美的石雕。</p> <p class="ql-block">这是市中心密歇根大道北段的箭牌大厦 (Wrigley Building),以其明亮的米白色陶瓦外墙而闻名,在阳光下非常醒目。由两座不对称的塔楼组成,底部通过拱门相连。塔楼顶部设有钟楼,灵感来源于西班牙塞维利亚的主教堂吉拉达塔。建于1920年代,是口香糖巨头箭牌公司的总部。它的建成是推动该区域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这是Vista Tower瑞吉大厦,是芝加哥第三高楼,也是世界上由女性建筑师设计的最高建筑。以萤石晶体为设计灵感,由三座互锁的塔楼组成,呈现出独特的波浪形轮廓,外立面采用大量蓝色玻璃幕墙,在不同角度和光线下能折射出丰富的光影效果。是集五星级酒店、高档公寓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是位于芝加哥河畔的瑞贝科大厦,看上去好象左下方的基坐缺了一大块,在建筑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 “雕塑式基座” 或 “体量削减” 的手法。建筑师没有选择将建筑生硬地填满整个地块,而是尊重了城市原有的肌理和道路走向,让建筑体量为此“让路”,通过内退切割,自然地在街角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有顶公共空间,为行人提供了庇护和停留的场所,丰富了街道体验,而不是一堵冰冷的、压迫感的巨墙,它让巨大的建筑体量看起来不那么笨重,仿佛是被精心雕琢过的艺术品。这正体现了芝加哥作为现代建筑殿堂的城市精神,不仅追求高度,更追求创新与人文关怀。</p> <p class="ql-block">这座非常独特的建筑是芝加哥的著名地标——水塔大厦。它由世界著名的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 设计,于2010年完工,是芝加哥天际线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它的设计特点极为鲜明,波浪形的流动立面,这些楼板层层堆叠,最终形成了整个建筑流动、有机的形态。这彻底打破了传统摩天楼“方盒子”的刻板印象,从任何角度看,建筑轮廓都在变化,极具动态感和雕塑感。为每一户创造独特视野的阳台,这些起伏的波浪形楼板,实际就是延伸出去的阳台。不规则的曲线使得几乎每个阳台的视野都独一无二,有效避免了立柱遮挡,让住户能获得更开阔的城市和湖景,同时,这些起伏的曲线能有效打乱和减弱高空的风力,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居住的舒适度。</p> <p class="ql-block">图片中这两座形似玉米棒的标志性建筑,是芝加哥举世闻名的马利纳城(Marina City),人们更习惯称它们为 “玉米楼”。每一层楼环绕着建筑外部的、半圆形的混凝土阳台,形成了类似玉米棒的纹理,因此得名“玉米楼”。这种设计在当时(1960年代)是极具开创性的,打破了摩天大楼都是矩形“方盒子”的传统印象。“玉米楼”还是一个功能高度集成的综合体。底部裙楼,设有可容纳700艘船的大型码头、一个保龄球馆、一个剧院、商店和餐厅。塔楼内部下半部分是为住户设计的螺旋上升的停车场,车辆可直接开到自家楼层,上半部分则是住宅公寓。这种设计旨在让居民足不出楼就能满足生活、工作和娱乐的所有需求。</p> <p class="ql-block">这座耸立在河边的雄伟摩天大楼是芝加哥的著名地标——特朗普(川普)国际酒店大厦。是芝加哥的第二高楼,建筑从底部到顶部并非垂直向上,而是呈阶梯状逐渐向内收缩,形成了多个“退台”。这种设计不仅创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还为不同楼层的住户提供了宽敞的私人露台,极大地提升了居住和观景体验。使得建筑轮廓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改变,丰富了城市天际线。</p> <p class="ql-block">芝加哥的特朗普大厦如同其他城市特朗普大厦一样,大楼上有醒目的“TRUMP”标志。</p> <p class="ql-block">芝加哥的建筑之美,不仅在于单体建筑的卓尔不群,更在于其与公共艺术和城市景观的精妙融合。</p> <p class="ql-block">入夜后,芝加哥换上另一袭华服。密歇根湖平静的湖面宛如巨镜,倒映着沿岸高楼璀璨的灯火,天地被闪烁的彩灯连成一片,如梦似幻。</p> <p class="ql-block">在贯穿于市中心的芝加哥河,搭乘游船游览是体验这座城市建筑魅力的独特方式。游船载着乘客穿窜梭于两岸建筑高耸的河道之中,听船上的讲解员讲述一个个大楼的故事。在傍晚灯火璀璨之时,丰富的色彩为这些美仑美奂的建筑增添了无穷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芝加哥湖滨步道沿密歇根湖岸绵延数十公里,是骑行、徒步、休闲欣赏湖光城色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湖区气候温和,大部分湖岸区为避暑胜地,有众的沙滩和公园绿地供人们休闲。</p> <p class="ql-block">湖里摩托艇骑手技艺高超,在湛蓝色的湖面上不断的划出S形的白色水浪。</p> <p class="ql-block">一群身着统一鲜艳衣服的年轻女孩,兴高采烈地在湖边聚会拍照,青春飞扬。</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橄榄球场正举行职业赛,成千上万的球迷赶来观看,在湖畔安营扎寨,架起了烧烤架,喝着啤酒,宁静的湖畔顿时变成了一个盛大的集会地,热闹的“party”现场。</p> <p class="ql-block">同美国其他地方一样,芝加哥人也喜欢养狗。令人没想到的是,在湖边沙滩专门围了一块狗狗沙滩(dog beach)供人们遛狗。</p> <p class="ql-block">狗子们尽情在湖里嬉戏、撒欢。</p> <p class="ql-block">狗沙滩栅栏外,则是供不带狗的人的游泳休闲的沙滩。人狗分离,互不干扰,市政设施考虑周全,尽显人文关怀。</p> <p class="ql-block">芝加哥谢德水族馆芝加哥City Pass必打卡景点之一,水族馆位于密歇根湖畔,是美国第一座内陆水族馆。馆内设有热带雨林区、温带和寒带区,展示了各种淡水、咸水鱼类,包括海豚、鲸鱼和企鹅表演。这里只着重介绍几只可爱的白鲸。</p> <p class="ql-block">水族馆最受欢迎的无疑是这几头白鲸了,它们非常聪明可爱,在水里有着智慧与优雅的展示,白鲸以其洁白的肤色、灵活转动的脖颈和丰富的面部表情而闻名,被称为“海中金丝雀”。在表演中,它们会根据训练员的指令做摇头摆尾、水中站立、摆动前鳍、头顶东西等等令人难以置信的动作,还不断发出婴幼儿般的叫声 。</p> <p class="ql-block">芝加哥美术馆(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成立于1891年,位于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市南密歇根大道,是美国三大美术馆之一,兼具艺术收藏与教育功能。馆舍为维多利亚风格建筑,设10个展馆,收藏超过30万件艺术品,涵盖欧美绘画、东方雕刻、非洲艺术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文物等,附设美术学院及艺术、建筑类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美艺馆收藏有凡高、莫奈、毕加索、马蒂斯等艺术家的作品。这里主要介绍几幅著名画家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文森特·梵高最富盛名的自画像系列中的一幅杰作。它不仅是艺术家外貌的记录,更是窥探其炽热灵魂与非凡艺术风格的窗口。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巨匠,他是艺术史上最著名、最具悲剧性,也最富传奇色彩的画家之一。独特的艺术风格:画风大胆的色彩、强劲的笔触、以及充满情感的扭曲形态。他将艺术作为表达内心情感的直接工具,而非单纯地再现现实。遗憾的是,他生前只卖出一幅画作,生活穷困潦倒。但在他去世后,其艺术价值被世人发现,如今他的作品已成为无价之宝,影响着后世无数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莫奈晚年创作的宏大的《睡莲》系列中的一幅。这个系列是他艺术成就的巅峰,也是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系列作品之一。克劳德·莫奈是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之父”。他的艺术生涯和对光色的追求定义了整个印象派运动。在这幅画中,您看不到明确的地平线或天空的倒影。画面完全被水面占据,睡莲、水中植物的倒影和池水本身交融在一起。莫奈描绘的不是具体的物体,而是光在水面、在花瓣上跳跃的瞬间,以及水波产生的流动感。</p> <p class="ql-block">美术馆收藏有大量的毕加索作品。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这幅作品《坐在扶手椅上的女子》,是立体主义风格的典范,立体主义的核心不是“画得像”,而是从多个视角同时观察一个对象,然后将这些视角(正面、侧面)打碎、分解,最后在二维画布上重新组合起来。它代表了现代艺术中立体主义流派的巅峰成就,其意义在于打破传统绘画的单一视角,用几何形状和鲜艳色彩重构世界,以表达对象更深层次的、超越外表的内在真实。</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的作品《沃拉尔肖像》。这幅画的意义远不止是“为一个人画肖像”,它代表了毕加索发起的一场彻底颠覆西方传统绘画的艺术革命。画家想要呈现他“知道” 的而不仅仅是他“看到” 的。他将对象分解,然后从多个角度(正面、侧面、甚至上面和下面)同时观察到的各个面,重新组合在一个二维平面上。这就是为什么人物的脸看起来像是被“拆开”又“拼上”,目的是让观者能在一瞬间理解对象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很大的展厅只展出一幅图且挤满了观众,走近画作,一下子就被这幅巨大的画作惊呆了,以及对色彩和内容吸引了,作品总长30米,由21幅画板无縫拼接而成。通过介绍及查资料才知道,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正在展出的</span>拉基布·肖的作品《失乐园》。拉基布.<span style="font-size:18px;">肖是在印度克什米尔长大后来移居伦敦生活的当代艺术家,</span>跨越文化的成长背景,使得他的作品天然地带有一种“文化杂糅”的特性。</p> <p class="ql-block">由于作品具有30米的长度,只能拍几幅作品的局部。他的作品以其极其精细的工艺、绚烂的色彩和融合东西方神话的奇幻叙事而闻名。他常用珠宝、珐琅等特殊材料作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既华丽又暗黑的视觉语言。</p> <p class="ql-block">《失乐园》系列远不止于视觉的奇观,更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内涵。他通过混合型动物形象构筑战争与堕落的幻想画面,探讨了权力、诱惑、堕落与复仇等永恒主题。</p> <p class="ql-block">这是面对陌生的世界,去探索关于人性、文明以及人们自身处境的深刻命题。通过充满象征意义的画面与神话化的自画像,反思那些逝去的天堂——童年的纯真、文化的归属、创作的自由。是对流亡、变迁与记忆的深刻冥想,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反思、自我感知与静静抵抗遗忘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芝加哥的美,是摩天大楼与密歇根湖共同谱写的交响。作为“建筑博物馆”,众多高楼大厦的轮廓勾勒出层次分明的天际线,数十公里的湖滨线串起沙滩与步道,北大道沙滩的浪花轻拍岸堤,与码头的摩天轮形成动静相宜的画卷。艺术与烟火气在城中交融,酿出了独属于湖滨城市的醇厚美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