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摄协刘立明:“苏超”不只是看台上的风景

锦绣中华

<b>作者刘立明:</b><br> 风光无限美,各自看法有不同,球赛输与赢是一方面,而真正能笑到最终的是赋能带来的、获得的产业兴,那真赢得了整坐城池。 <b>▲编者注:</b>该组苏超作品整版刊发在10月1日《都市晨报》第8版,向建国76周年献礼! ▲ <b>文旅产品受青睐</b><div> 2025年3月3日,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工作召开推进会。3月28日,抽签仪式在南通如皋举行,13支代表队516人获得参赛资格。5月10日,首赛在镇江体育会展中心体育场帷幕。然而,谁又能想到当初“苏超”联赛5月10日。在镇江的首秀的操场上,除了从当地校园“请”到的在校生几乎没有少观众,后几场景象依然......。而谁又能料到“苏超”联赛如此井喷态势而一票难求......。</div> <b>▲ 吃喝玩乐彭门宴</b><div> 如今,从五月份到九月份“苏超”联赛已进入到第十二轮。激战正酣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早已跳出赛场范畴,成为 2025 年现象级多地文化的大融合。单场上座超 6 万人的呐喊震彻绿茵,前六轮便带动全域消费 379.6 亿元,最终 3 亿元的单赛季综合效益预期,让这场 “草根赛事” 逆袭成全民追捧的 “新顶流”,更印证了赛事经济从流量热度到市场动能的沉淀转化。</div> <b>▲我们在中国徐州</b><div> “苏超热” 的核心密码,藏在全民参与的狂欢与地域文化的巧思里。这里打破职业联赛的壁垒,工厂技工、教师、个体户等业余球员踏进球场,让足球回归最纯粹的热爱,也点燃了 “全民健身 + 城市荣耀” 的集体热情。赛场内外更掀起 “造梗大赛”:徐州与宿迁的对决是 “楚汉争霸 2.0” 的历史回响,扬州与镇江的交锋化作 “早茶德比” 的烟火碰撞,南京盐水鸭与无锡水蜜桃的 “美食大战” 衍生出 “输了加盐、赢了加糖” 的戏谑隐喻,连官方都玩起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 的梗,让地域竞争变成欢乐互动。</div> <b>▲走起 看球去 </b> <div> 当足球遇上文旅,更激荡出 “1+1>2” 的化学反应。江苏十三市纷纷抛出文旅 “大礼包”:常州对扬州球迷免 A 级景区门票,吸引超 6 万游客到访,上演 “输比赛却赢人心” 的美谈;淮安以小龙虾为媒,推出 “观赛 + 龙虾宴” 折扣套餐,让美食成为赛事引流的钥匙;徐州将 “第二现场” 与伏羊节绑定,滚烫羊肉汤搭配绿茵激战,让传统饮食文化在欢呼声中激活消费潜力,当地文创销售额甚至暴涨 70%。从南京 “票根享百家商户优惠” 到泰州 “早茶特惠 + 酒店折扣”,一张球票已成为撬动 “观赛 + 消费” 的金钥匙,推动银联异地文旅消费增长 14.63%。</div> <b>▲徐州奥体中心场外的风景</b><div> 这场赛事早已超越竞技本身:它让 “散装江苏” 的地域文化从隐性符号变为鲜活表达,南通与连云港的 “海鲜兄弟连” 淡化对抗、凸显共情,苏州与无锡的 “苏南德比” 暗合经济协同的现实命题;它更让体育成为城市发展的 “源头活水”,18 万现场观众的呐喊里,藏着文旅消费的增量密码,球迷的每一次 “造梗” 都是城市品牌的免费宣传。</div> <b>▲偶遇来自天津的老乡 </b><div> 如今的 “苏超”,早已不只是看台上的风景。它是民间智慧与地域情感孕育的文化盛宴,是文体旅融合的创新范本,更是让流量变增量、热度变长效的经济引擎,在绿茵场与城市间架起了一条共生共荣的纽带。<br><br></div> <b>▲ 《为徐州而战》我们再出发</b> <b>▲ 徐州球迷奔赴南京</b> <b>▲观球免费乘坐地铁(徐州全城1、2、3、6号线免费乘坐3天)</b> <b>▲为苏超保驾护航严阵以待</b> <b>▲来自全国各地球迷陆续入场徐州奥体</b> <b>▲奋力一搏</b> <b>▲苏超徐州梗词标语大会战</b> <b>▲这就是足球欢腾的海洋</b> <b>▲场外第二现场助力苏超,串哥一家齐上阵。</b> <b>▲父子球迷</b> <b>▲梦回汉朝</b> <b>▲披甲上阵 苏超“战袍”</b> <b>▲未来足球强国有望</b> ▲编者注:该组苏超作品同步整版刊发在9月20日《徐州日报》第8版,向建国76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