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香巴拉”甘南之行之五(宁玛寺与郎木寺)‍

Fuxiaohong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参观任务:两座寺庙一架大桥。汽车从阿坝县开往郎木寺镇,这两个景点都在途中。</p><p class="ql-block">阿万仓宁玛寺由康区多·知钦寺喇嘛旺达尔于1834年创建,全称“阿万仓召代宁玛寺”,意为阿万仓游牧部落宁玛寺,属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体系,保留完整的讲经修行制度。宁玛派以密宗传承为特色,尊奉莲花生大师,僧侣佩戴红色僧帽,故称“红教”。‌‌</p><p class="ql-block">宁玛宁寺最值的看的就是寺里的转经筒,它是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世界最大藏经转经筒‌,高度达42.38米,内部装藏11万册佛教经典,总重量超过400吨。该转经筒采用合金打造筒身,外贴金箔(耗金60公斤),并镶嵌12生肖图案于手扶位置,需多人合力推动。 ‌ 这个世界最大转经筒2018年建成后,便成为了该藏区宗教文化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每人找到自己的属相,加入到推转经筒的行列中。</p><p class="ql-block">在藏传佛教中,转经筒代表生命轮回与佛法永恒。筒内装藏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或经咒,每转一圈等同于念诵一遍经文,可积累功德、净化心灵,并为自身或众生祈福。信徒通过转动实现与佛祖的沟通,将未来幸福与来生寄托其中。</p> <p class="ql-block">都在用力地推动这重达400余吨重的经筒。</p> <p class="ql-block">宁玛寺,我们只是外观,并不进入参观。</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内珍藏着300余函佛教典籍,(含《甘珠尔》《贤劫经》等珍本。</p> <p class="ql-block">藏民们都绕着藏经阁转三圈,我们也跟着转了三圈,表示着我们虔诚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大人去转经筒了,孩子扔在一旁哇哇大哭。</p> <p class="ql-block">牧民妈妈终于回来了,我们掏出零食哄孩子,孩子破啼微笑了。</p> <p class="ql-block">离开宁玛寺,我们又去了玛曲黄河大桥。</p><p class="ql-block">玛曲,藏语是“黄河”,玛曲县是我国用黄河命名县名的唯一一个县。该县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全县约5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玛曲有四宝,到了玛曲才知道。它们被制作成浮雕雕刻在黄河公路大桥旁。</p><p class="ql-block">四宝:河曲马、阿万仓牦牛、欧拉羊与河曲藏獒。</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黄河公路大桥。</p> <p class="ql-block">玛曲黄河第一桥(又称玛曲黄河公路大桥)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城南4公里处,是黄河上游建成的第一座公路大桥,全长280米,宽7.5米,于1979年竣工通车,被誉为“黄河首曲第一桥”或“天下黄河第一桥”。‌‌</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又去参观郎木寺。李导说,郎木寺为何会建在此处,看看旁边的山,像不像一尊卧佛?仔细看,真有点想。</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处在海拔3480米,一会儿不知会不会有高反。</p><p class="ql-block">郎木夺看上去飞檐翘角,层层叠叠,金碧辉煌,很是庄严气派。它是四川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它占地面积竟有55公顷。据介绍,郎木寺分为两部分,一个为四川境内的达仓郎木寺寺院,也叫做格尔底寺。著名的虎穴、仙女洞、郎木寺大峡谷以及肉身佛舍利都位于四川郎木寺这边,格尔底寺是四川省西北部藏传佛教大寺之一,在西北地区很有影响。我较感兴趣的是这寺里供奉着第五世格尔登活佛的肉身灵体,已有300多年。</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尊圣大殿”。</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磕长头的藏族妇女。</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是甘肃寺院,也叫赛赤寺。寺院背后有一座甘南地区唯一允许参观的天葬台。两个寺院仅隔着一条白龙江相互守望着。</p><p class="ql-block">两座藏传佛教寺院规模都十分宏大,僧人达千人之多,据说占了郎木镇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了。</p> <p class="ql-block">介绍说,郎木寺的创始人叫赤哇嘉参格桑,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年仅11岁就剃度出家,27岁时远赴拉萨深造,经过多年的学习和专研,他成为一位杰出的大学者,70岁高龄后回到故乡,致力于弘扬佛法,创立了郎木寺院。</p><p class="ql-block">郎木寺却在1958年和文革期间先后被拆毁。直到1981年开始复建。难怪如今看上去那么簇新。</p> <p class="ql-block">李导在给我们讲解。</p> <p class="ql-block">尊圣大殿门口画着多幅图画。这一幅的藏传佛教中的六道轮回图。</p><p class="ql-block">‍六道轮回是藏传佛教阐释因果轮回的核心理论,指众生因业力牵引在六种生命形态中循环往复的现象。六道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天道、阿修罗道与人道为善道,恶道是:畜生道、饿鬼道与地獄道。</p><p class="ql-block">‍这图用简单的话说就是劝人积德行善,避免轮回时堕入恶道。</p> <p class="ql-block">还有佛主殿前的四大护法图。</p> <p class="ql-block">尊圣大殿内不让照相,。</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肉身佛就供奉在这“尊圣大殿”内左侧第一尊真身塔中,脸被塗上了金粉。但有佛龛罩着,什么也看不到。据说在寺庙的重大日子会请出这尊肉身佛,让民众们拜谒。</p><p class="ql-block">‍这尊肉身佛生前是这个寺庙第五世的格尔登活佛,出生于1681年,1775年圆寂。据说这位活佛圆寂后,四肢关节依然柔软灵活,头发指甲依然自然生长,寺内僧人须定期给肉身佛理发与剪指甲。每当到了给肉身佛理发和剪指甲的日子,四方百姓便会集聚寺院,求取肉身佛的头发与指甲这些圣物。文革期间,寺庙毁了,为了保护肉身佛不被毁,有民众将其偷出,又一时无法找到棺木放置,只能挖了一土坑直接掩埋。十七年后才将肉身佛挖出,骨肉依然有弹性,无丝毫损坏,只是头发和指甲不再生长了。是不是很神奇?被世人信仰的宗教,都有其神秘不可用所谓的科学来解释的一些事物。我们保持敬畏之心即可。</p> <p class="ql-block">登上尊圣大殿二楼,悄悄拍了几张照片。</p><p class="ql-block">‍这是行长拜礼用的木板。</p> <p class="ql-block">这绿度母殿。主供绿度母,绿度母是藏传佛教中观音菩萨的化身,被尊为“诸佛之母”和“佛业母”,象征着慈悲与救赎。藏传佛教中共有二十一位度母,以绿度母为主尊。</p> <p class="ql-block">一位藏族老奶奶。与她合影。</p> <p class="ql-block">对视。</p> <p class="ql-block">送上点小零食。</p> <p class="ql-block">佛寺中,用诸红与姜黄两色粉刷院墙,给摄影师们找到了背景墙,纷纷留影。</p> <p class="ql-block">‌出了郎木寺,导游带着我们往后山走。又见一寺庙,李导说这是僧侣学生学习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郎木寺后山有纳摩大峡谷‌,那里是白龙江的源头,沿途还可见仙女洞(形似藏族女神的钟乳石)、虎穴银瀑(钙化瀑布)等。一路绿草茵茵,山间长满参天大树,乌啼啾啾声、溪水潺潺声,像处世外桃园。</p> <p class="ql-block">老虎洞。其实就是一处崖洞。</p> <p class="ql-block">人可以弯腰钻进洞中,据说洞中有一钟乳石神似仙女,所以也被称为仙女洞。</p><p class="ql-block">‍我们都弯不下这么低的腰,所以就没进去瞧瞧。</p> <p class="ql-block">藏民们也来逛后山。</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所见藏寺全都金光闪闪,金箔不知有多厚。说明现在藏区富裕了。藏民一生的辛苦所得,除了自己生活必须外全都奉献给寺庙,这是他们的信仰。</p><p class="ql-block">‍今天下榻郎木寺国际酒店,海拔3450米,睡觉不太舒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