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首届上海南京路雕塑邀请展始于2001年,南京路步行街渐渐地变成了上海 “流动的雕塑艺术展示平台”。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与黄浦区人民政府,通过每年组织的雕塑艺术展览,不仅提升了雕塑家的知名度,还让广大市民能免费欣赏到国内外各种风格的雕塑作品,陶冶艺术情操。也使上海人流最密集的南京路上充满艺术气息和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2007年9月20日,在上海南京西路五卅广场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上海《第七届南京路雕塑邀请展》暨《中法雕塑精品展》。展出了中国著名雕塑家刘政德和法国著名雕塑家皮埃尔玛丽·勒热纳独特的变形字体雕塑,共43件作品。</p> <p class="ql-block">🔻法国雕塑家皮埃尔玛丽·勒热纳的变形字体雕塑</p> <p class="ql-block">刘政德(1931-2019)是中国现代雕塑领域代表人物,出生于湖北天门。1947年入武昌艺专学习,1950年毕业于中南文艺学院,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生班,曾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湖北美术学院教授。1986年在武汉东湖主持建成中国首个寓言雕塑公园,将寓言雕塑推向时代巅峰。代表作《黄鹤归来》《大江截流》《盲人摸象》《狐假虎威》<span style="font-size:18px;">《猎人争雁》等</span>,多次参加全国美展与国家级雕塑展,并获重要奖项。2014年获中国雕塑终身成就奖。</p> <p class="ql-block">《黄鹤归来》雕塑,高5.1米,重3.8吨。位于武汉市黄鹤楼正门台阶前,是刘政德、李正文1982年合作的作品,于1985年4月落成。</p><p class="ql-block">《黄鹤归来》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蛇缠绕龟身,龟驮鹤奋力向上,两只鹤踏龟蛇俯瞰人间。黄鹤、神龟、巨蛇形象生动,鹤的羽毛、脚爪的纹线及龟背上的花纹、蛇斑清晰可辨。该铜雕融神话传说和祝福之意为一体,已经成为武汉市的一个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刘政德的《大江截流》雕塑</p> <p class="ql-block">2011年,刘政德与李正文合作设计的作品《大江截流》屹立于宜昌葛洲坝纪念广场,以纪念葛洲坝截流取得胜利三十周年。在中国雕塑界引起了广泛地关注,曾被誉为中国现代雕塑的一个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刘政德的《董必武头像》铸铜雕塑</p> <p class="ql-block">刘政德先生的“寓言雕塑”系列题材多来自中国古老的民间寓言。其作品在简练的形式中蕴含着丰富的张力,寓繁于简,将抽象概念完美地融入到作品中,用雕塑语言讲述将中国数千年的人文智慧的故事,暗示寓意,给人启示,从而引导观众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与其雕塑作品进行心灵对话并领悟其中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p><p class="ql-block">负荆请罪的故事,源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蔺相如因功被封为上卿后,武将廉颇不服并多次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主动避让,最终廉颇醒悟背负荆条登门请罪,二人和解共辅赵国。蔺相如扶起跪地请罪的廉颇的形象,使我们看到了“顾全大局”“知错能改”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刘政德的《负荆请罪》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老猫念佛》(黑花岗岩),是刘政德1978年创作的作品,体现了东方美学与西方雕塑技法相结合的风格。《老猫念佛》寓言表现老猫念佛仅是假象,看它嘴边露出的两根老鼠尾巴,就知道念佛后的老猫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捕杀老鼠。</p> <p class="ql-block">🔻陶母封鲊[zhǎ],源自《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的典故。东晋陶侃任江西寻阳县吏时,监管捕鱼。一次他托人带了一罐腌鱼孝敬母亲,其母湛氏原封退还,并写信严加责备。</p> <p class="ql-block">🔻《盲人摸象》,源自汉传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有几个盲人相携来到王宫求见国王,他们听说大象是一种个头巨大的动物,但从未亲眼见过,于是请求国王让他们亲手摸一摸大象,以了解大象的样子。国王欣然应允,命人牵来一头大象。盲人们分别摸到了大象的不同部位,摸到大象腿的盲人说大象像一根大柱子,摸到大象鼻子的说大象像一条巨大的蟒蛇,摸到大象耳朵的说大象像一把扇子,摸到大象身体的说大象像一堵墙,而抓到象尾巴的则说大象像一根绳子。最后,国王笑着对大家说,盲人们没有看见过象的全身,却自以为是得到了全貌。这个寓言提醒我们,看待问题时要全面、客观,不能仅凭一己之见或局部的经验就妄下结论,否则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无法真正了解事物的全貌和真相。</p> <p class="ql-block">🔻《猎人争雁》,晋国有两个猎人兄弟,看见天上飞过一只大雁,就准备拉弓把它射下来,哥哥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反驳道:蒸着才好吃。最终决定一半煮着吃,一半蒸着吃。然而,在他们争执不休的时候,大雁已经飞走了。寓言告诉我们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时机付诸行动,避免因无谓争论而错失良机。</p> <p class="ql-block">🔻《知音》,源自《吕氏春秋》: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的故事。伯牙为晋国大夫,琴艺高超;钟子期虽为樵夫,却深谙琴音意境。相传俞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锺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锺子期死后伯牙摔掉自己心爱的琴折断琴弦再不弹琴了。因为他没有知音了,人们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鹬蚌相争》,源自《战国策·燕策二》的经典寓言,讲述鹬鸟啄蚌肉、蚌夹鹬喙互不相让,最终被渔夫一并捕获的故事,寓意双方争斗易让第三方得利。</p> <p class="ql-block">🔻《曾子不说谎》,源自韩非子的《曾子杀彘[<span style="font-size:18px;">zhì</span>]》,曾子妻子外出赶集时,为安抚哭闹的儿子,承诺回家后杀猪煮肉。妻子归来后,曾子执意杀猪,妻子说“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父母失信则教子欺人”。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这个故事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为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的典型案例。</p> <p class="ql-block">🔻《狐假虎威》,源于《战国策·楚策一》的经典寓言:老虎捕获狐狸后,狐狸谎称受天帝之命统领百兽,要求老虎跟随观察。狐狸大摇大摆行走,百兽因惧怕老虎而逃窜,最终老虎信以为真。</p> <p class="ql-block">🔻《三个和尚》,故事源于中国民间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经过长期传播和艺术加工,成为批判社会惰性、倡导团结协作的经典寓言。1980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同名动画短片,由徐景达(笔名阿达)、马克宣担任导演,包蕾任编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