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

小河194776568

<p class="ql-block">我是一个有着上山下乡知青生涯15年亲身经历的人,在15年知青生活岁月里,我们把人生最美好青春年华,热血,理想都抛洒在这片山乡的土地上。这里是我们恩施县下乡到米公社田所有知青踏入人生的第一驿站,也是碾碎我们大多数下乡知青人青春梦想的地方。那些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依山小筑,是我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必走之路。那一坡坡贫脊的田土,是我们在乡下曾经赖以生存的热土。我们下乡知青也曾像老农一样辛勤默默的耕耘,享受着春种秋收的喜悦,也痛苦的承受灾荒岁月的艰难生存所带來的不幸,也过着千百年魔咒颜语一样,“木匠没有板橙坐,种田人没有饱饭吃”一样的现实。</p> <p class="ql-block">松子精神既知青精神</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那个不好言说的岁月中一路走来,从一个吃粮人到种粮人的身份转换,缺吃少穿成了生存的主旋律。经历巨大城乡差别的不幸与痛楚。深为社会分配极为不公带來的极大不理解。为父老乡亲们逆来顺受不计得失的精神所感染折服,一个庞大的社会,如果没有这么大一批肯吃苦耐劳的群众基础所支撑,一个国家何谈安定和谐。</p> <p class="ql-block">知青生涯让我们知青一辈失去了很多,也从父老乡亲们那里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知道脚踏实地,顺其自然,随意而安的人生哲学,一个人学会了首先是在艰辛岁月中怎样养活自己后,才有资格去谈什么理想,追求,这一点都做不到,一切都是空想。当年知青下乡时,一部分知青也曾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与迫害,常年与饥饿为伴,不得温饱。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福建省莆田县小学教师李庆霖的一封给毛泽东主席告御状事件后,毛泽东主席很快给予“李庆霖同志,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國此事甚多,容当统筹安排。”的批复后。才拯救干干万万的知青同胞,知青们一些不近人意的生存状况才有质的改变,每位知青一月几十斤口粮以及生活费一年的特供,让知青们打下坚实基础,从此摆脱饥饿,在人权地位上明显提高。政府在面向知青招工,招生,提干等让极少一部分人雨露均沾。总体上说,知青终于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末,邓公再次重返政坛后,做出一件逆天之举的惊天大事,把不可能之事,变成了可能。放知青们全部回家,圆了知青们想要回家的梦,知青们有幸全部无条件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土家园,极少数在农村安家不愿返城的留守知青,也全部恢复非农业户口,亨受吃商品粮待遇,同时终止了轰轰烈烈几十年的上山下乡运动。我们这批在乡下生活了15年的上山下乡知青,一批经历15年磨难历程的知青,终于如愿以偿回到朝恩暮想的故土家园,回到父母亲人身傍。在古老传统的中国社会中,生离死别,背井离乡,往往会看成是人生中的大不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