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非遗:一片叶子里的文化传承与时代回响

杨银论(霞浦)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5日上午,阳光透过窗棂洒进福鼎市茶业协会的会议室,一场关于福鼎白茶的分享正在这里静静展开。最令我驻足动容的,是那浸润着时光与匠心的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它不只是一种手艺,更是一部流动的文明史。这项从岁月深处走来的非遗,正以鲜活的姿态,在一片叶子的脉络中,讲述着属于东方的生活智慧与文化传奇。</p> <p class="ql-block">若要衡量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的“含金量”,两组时间节点足以彰显其厚重。2011年,它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这份源于闽东大地的制茶智慧,获得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而2022年11月29日,随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整体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福鼎白茶更是香飘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守护的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一项非遗的生命力,根植于传承。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如今已构筑起一支层次清晰、梯队完整的传承人体系:71名代表性传承人中,既有2位国家级传承人作为技艺的灯塔,指引方向;也有3位省级、11位市级传承人承上启下,串联起地域文脉;更有55位县(市)级传承人深深扎根乡土,让古老技艺在民间生生不息。他们如同穿越时光的引线,将“萎凋”“干燥”这些看似朴素却暗含天地呼吸的工序,从祖辈的手中郑重接过,再稳稳传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走出茶业协会,脑海中依然萦绕着白茶非遗的细腻画面。从国家认可到世界共享,从传承梯队的有序接力到技艺精神的代代延续,福鼎白茶制作技艺早已超越单纯的手艺范畴,成为福鼎乃至中国茶文化的一张金名片。它在一片茶叶的枯荣转化之间,蕴藏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对时间的理解,也让我们真切地看到:非遗从未远离生活,它就在一杯清茶中,在匠人的掌心温度里,于传承与创新的交融中,持续发出温暖而清晰的时代回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