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川行(二十五)贵州榕江侗寨

牛子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离开西江千户苗寨,来到了榕江,榕江县历史悠久,旧称“古州”,是江南八百州之一,号称为“天下第一瘪(bie)城”,榕江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称号呢?“中国瘪城”里的“瘪”指的是“牛瘪”。“牛瘪”是贵州黔东南地区一种独特的美食,也叫“百草汤”,深受侗族苗族人民的喜爱,还被黔东南少数民族视为待客上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牛瘪”主要用的是牛胃里的半消化物。人们通常将牛宰杀后,将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内容物拿出来,挤出其中的液体,加入牛胆汁和佐料放入锅内文火慢熬,煮沸后将液体表面的泡沫过滤后即可进行食用。吃起来会有臭臭苦苦的奇特味道,一般人是接受不了,甚至闻到气味都避之不及,但“牛瘪”营养特别丰富。对于这道菜,爱的人极爱,讨厌的人绝不触碰, 现已成为榕江忠诚镇乃至榕江县的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榕江县,旧称古州,隶属于贵州省黔[qián]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在这里可以看到侗族的鼓楼、苗族的吊脚楼,听到侗族的大歌、苗族的飞歌。成为了黔东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魅力和人民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榕江鼓楼,鼓楼是侗族人民团结的象征,每个侗寨至少有一座鼓楼,有的侗寨多达四五座,鼓楼的形态最显著的特点是,大体上在不脱离杉树原型的基础上揉合汉族密檐多层佛塔的造型;重檐叠加的楼体塔身与汉族重檐明显不同;还有重檐数都是单数,这是因为侗族将奇数视为吉祥之数。在侗族历史上,凡有重大事宜商议,起款定约,抵御外来官兵骚扰,均击鼓以号召群众。鼓楼又是全寨逢年过节的娱乐场所,劳动之余,人们围坐鼓楼里的火塘边叙家常、讲故事、弹琵琶、唱古歌,逢年过节,有人来访,全寨老少聚集在鼓楼前的石坪上接送客人、对唱大歌、比赛芦笙、玩龙舞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榕江侗寨,山间云雾缭绕,溪水潺潺,独特的山地景观仿佛是大自然最真挚的馈赠。侗族人民的整个建筑以不用一钉一铆而闻名于世,有叠立壮观的鼓楼、鳞次栉比的干栏式吊脚楼,当然还有最具标志性的鼓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三宝侗寨由许多大小不一的寨子组成,绵延十余公里,可分为上宝、中宝、下宝三个部分,位于黔东南的古州盆地中部,榕江县城北面。是中国侗族地区最大、人口最多,侗族人口最密集、历史文化最悠久的侗寨村落群。三宝侗寨又称车江侗寨,村落密集,沿江而居,民居鳞次栉比, 是侗族极为密集的地方,是全国侗族最大的聚居地,“千户侗寨”的称号绝对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千株百年古榕树资源和侗苗民族文化祖源地。榕江古榕风景名胜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的车江三宝侗寨,因其侗族人口密度居全国第一,且是侗语标准音所在地和侗族传奇爱情故事“珠郎银美”的家乡,故有 “天下第一侗寨”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车江三宝侗寨鼓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三宝鼓楼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咸同年间被毁,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建,主楼坐北朝南,为三重檐四角攒尖木质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建筑面积225平方米,21层,总高35.18米,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集中国侗族历史文化之大成,是古榕风景名胜区一道亮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来到三宝鼓楼下仰首观赏鼓楼,鼓楼为木质结构,木材优良、粗大、高度均匀、树龄古老的杉木作为鼓楼的建造用材。以榫头穿合,不用一钉一铆,楼顶是连串葫芦形的顶尖,直逼苍穹;中间是层层叠楼,形如宝塔的楼身,楼底多是正方形,沿楼梯可以登上鼓楼,观赏”天下第一侗寨”美景。“有缘风日归足底,无限江山在眼中”。塔下四周有宽大结实的长凳,供人歇坐,中间是一个或方或圆的大火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24年榕江萨玛节就在这里举办。“萨”即是祖母,“玛”既是大,萨玛可以译为大祖母,或是“圣祖母”。侗族崇拜萨,因为萨玛神威之大,侗家人把它视为至高无上,认为它能赋予人们以力量去战胜敌人,战胜自然,战胜灾害,赢得村寨安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萨玛是侗族信奉圣母,故村村寨寨均有萨玛祠,侗族传统习俗“祭萨”非常隆重。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携带供品前往萨玛祠祭祀,祭毕在神坛周围合席共餐,鸣锣吹笙,全村妇女牵手围成圆圈“多耶”(跳舞),歌颂萨玛恩德,祈求萨玛保佑。气氛热烈,场面宏大。侗族萨玛节、侗族琵琶歌、珠郎娘美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风景名胜区的古榕树成群成阵,远看仿佛一片绿色海洋。那撑天拔地的枝干,吞云揽雾的树冠,犹如一首首赞颂大地绿色生命的乐曲。古榕普遍高达二三十米,胸围10多米。冠幅最大的遮地4.5亩;地面根系延伸最长达150多米;树龄最长的“千年古榕”共有10多株。榕江古榕树的奇特造型和强大的生命力,造就了迷人的古榕奇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沿江河岸,密集排列着百余株护堤榕树,组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古榕群奇观。参天拔地的千年古榕,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形如华盖,遮天蔽日。古榕树造型奇特,千姿百态,有“九龙入海”、“生死相恋”、“古榕抱碑”等奇观,令人叹为观止。古榕树下小桥流水,琵琶叮咚,歌声阵阵,传唱着“珠郎娘美”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们返璞(pú)归真、回归自然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古榕群间有一条鹅卵石铺成的街道,当地人叫花街。鹅卵石镶嵌成了十二生肖的图案。走到路的尽头还能看到一座雕塑,由一男一女组成,男的叫珠郎,女的叫娘美。据说是一个中国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而这里就是珠郎娘美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三宝千户侗寨景区位于寨蒿河畔,为榕江苗山侗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被称为“万亩大坝”。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地,三宝千户侗寨景区章鲁村是侗族标准音所在地,矗立在寨中心的三宝鼓楼高21层,获世界吉尼斯之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继续我们的快乐旅行,下一站肇兴侗寨,到达肇兴已天色渐晚,夕阳下的肇兴壮观、美丽。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也是侗族的民俗文化中心。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并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五座鼓楼分别取名“仁团鼓楼”“义团鼓楼”“礼团鼓楼”“智团鼓楼”“信团鼓楼”,它们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从取名上不难看出,“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不仅贯穿中华伦理发展史,也贯穿侗族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肇兴侗寨分内姓外姓,对外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黎平地区以山地为主,肇兴侗寨则处于一狭长谷地,侗族建筑密集,形成罕见的布局风格。当地耕种的梯田多沿山势分布,常为云雾缭绕。到了春天,油菜花开时节,景色诱人。堂安侗寨是一座中国和挪威政府共同组建的生态博物馆,其村寨的稻田依山而建,形成的梯田盛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一片高低错落的吊脚楼之间,总会有一座木楼,高高的,鹤立鸡群一般,那就是鼓楼。欣赏鼓楼,远观它檐头翘挑,造型壮美。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黔东南以她那侗族大歌,并形成侗文化的独有特征。侗族大歌为多人分声部无伴奏大合唱唱者未经专业训练,只凭天生对音乐的敏感,表达出生活的各种情感。当数十人合唱时,可以将高音部、低音部、混声、和声、轮唱、花腔等等唱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荡气回肠。也是贵州的一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河水静静地穿过这座山谷中的大寨,鼓楼和风雨桥的风姿被时光擦拭得更加瑰丽,坐落在山谷溪流之间的肇兴侗寨,本身就是一道迷人的风景。随意钻进一条小巷,一瞥当地人的生活,都用各自最舒服的生活状态和寨子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肇兴侗寨居住着几个房族。房族也就是支系。肇兴共有5家房族,对外一律姓陆,内部有各自不同的姓。各个房族居住在不同的地段,并各自建造了本房族的鼓楼。整个寨子的形状就仿佛一艘大船,寨内5座气势雄伟的鼓楼就仿佛船头、船舱、船篷和船尾。无论经历怎样剧烈的风暴,这艘船都会稳当地航行,永不沉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侗寨建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鼓楼的作用有:一是侗寨的标志。二是侗族族姓的标志。三是侗族群众休闲的场所。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五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六是集会议事的要地。七是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鼓楼的来源。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侗寨鼓楼是侗族地区特有的一种公共建筑物,是侗寨的标志。在侗族南部方言区,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鼓楼,是侗寨风光的一大特色。鼓楼具有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用途多样等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民族民俗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象征性建筑。鼓楼是侗族人民集中议事、评断事非的公共场所,也是侗家人出生和去世时必要停留的场所,在侗族人的心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鼓楼从外观观赏像一座宝塔,飞阁重檐,气势雄伟。全楼为木结构建筑,用四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顶层,另立副柱加横竖爪于其上,向四周伸展,以木榫穿合。传统为中央悬空一根为雷公柱、四根金柱为主承柱、四周有十二根檐柱的结构方法,象征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寓意“天长地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鼓楼的平面均为偶数,一般有正方形、六边形、立面均为奇数重檐,少则一层,多达十七屋,高度多为二十米左右,逐层收缩,最高顶阁内放置牛皮大鼓。顶部为攒尖、悬山、歇山等形式,顶端置葫芦形塔刹。底部多数系正方形,中央置火塘,塘火终年不断。建筑类型有厅堂式、干栏式、门阙(que)式、楼阁式、密檐式等多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沿河建造的侗寨吊脚楼,一般均为二、三层的木楼,依山傍水,悬空搭建,全靠几根立足江边岩石上的柱子,撑托而起。木柱如建筑物的腿脚。吊脚楼,“吊”着“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侗族人择险而居,依山建寨,建造了独特的干栏式建筑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p> <p class="ql-block">寨中建筑特色分明,少数民族气息浓厚。特别是鼓楼与寨中居民楼搭配起来,形成层峦叠嶂的感觉。且建筑与侗族文化相结合,让人感受到别样的艺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群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 鼓楼的建筑吸取了汉族古代建筑的精髓,又突破了塔楼的常规,鼓楼是侗寨的标志。象征着吉祥、兴旺。鼓楼具有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用途多样等特点,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鼓楼内雕梁画栋,蔚为大观。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黎平肇兴侗寨规模宏大,素有“侗乡第一寨”的美誉。因五座村寨难分彼此地团结在一起而在气势上更加恢宏。单是“仁、义、礼、智、信”五鼓楼、五戏台、五座风雨桥,聚集在一起所造就的风景,就不只是美丽,而是壮丽!再加上那些鳞次栉比的吊脚木楼、歌坪、禾晾、禾仓、石子路,走在被溪流环绕分割的寨子里,漫步在古老的石板路上,仿佛与时间对话,感受到岁月的积淀,那种沧桑之美令人深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