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缝制棉被,唐山方言、我奶奶说“做被”。</p><p class="ql-block">我结婚时,奶奶带着老花镜一针一线缝制、十多年前拆洗后由妈妈缝制的婚被,经不住30多年的铺卷展盖,已经糟了,不得不更新。</p><p class="ql-block">十多年前妈妈为我做被时,我想当帮手,母亲总是说“你干不了这活儿”,于是我就买大螃蟹和好酒再奉上几张票子孝敬我老妈,其乐也融融。如今她老人家已经离开我们近三年了,这世界上再也没人为我做被、有说有笑了,我也只能自己动手了。</p><p class="ql-block">在早市买来棉布,网上买来新疆长绒棉,下午三点多开始做起来,想起当年奶奶做被时,让我认针(唐山方言,穿针),还说“你眼尖,帮我认针”,如今我也是戴着老花镜,特意买了带孔针,还得对付着盲穿,时光真快哈,一晃儿眼睛也花了,可身边还没有孙女帮忙哈,先练练手,到时候好为孙子孙女做哈😊。</p><p class="ql-block">时光无情,带走了奶奶,也带走了妈妈,带走了黑发…… 于是劝慰自己,时光也凝聚下了亲情,留在了一针一线中,仿佛回到了从前,看着奶奶、妈妈用针拢一拢挡住视线的头发哈。闻着那带有阳光味道的棉布棉花,感受着柔软细腻,“老馒头”(儿媳妇称呼)猫咪也上来蹭来蹭去、撒欢酷跑,觉得时光还未老,像写毛笔字一样心里宁静又踏实。</p><p class="ql-block">做被并不复杂,1.5乘以2米的布铺平在地板凉席上,将成套棉花均匀铺在布套中,四周缝合,然后在被面上每隔2寸左右纵向穿针引线,用我奶奶的话叫“引被”,我奶奶的针线话曾经被我妈妈夸好,被子四周折叠板正,针线小且均匀,2米长的针线笔直,像绣花;我却针脚大有时还跑偏、纠正,弯弯曲曲的,像锥画沙,更像没看住、粥沫溢出锅形成的汤印。做被工艺简单却耗时,4个多小时凝神贯注地重复性穿针引线,如果是半蹲或蹲着,累腰,怨不得当年我妈妈说腰疼哈,所以说家务活累人还不显功绩。</p><p class="ql-block">自己做的被节省开支,外面定制,一床被仅手工费80-100元,如果选品牌床被300元是低配,自己作百元三四十即拿下,对于家庭主妇来说,不能挣就得省哈。做被不仅仅节省,还像自己做饭一样,带着责任,包含着感情,注入了亲情,味道肯定不像外卖或饭店的饭菜是预制菜,吃着没有爱的味道、家的氛围,有了爱和亲加持,做着舒心,闻着赏心,盖着暖心,仿佛平淡的生活也生辉了哈😊。</p><p class="ql-block">时代不同了,社会进步了,被芯有棉花、蚕丝、羽绒……,选择多了,追求也多了,我认识的人尤其是到了一定年龄段的人,还是中意自家媳妇作的棉花被,一个是耳濡目染、生活习惯使然,一个是地理气候造成,还有地方风气,会做被的媳妇,被认为是会过日子,也会勤俭持家的人,本人也获得了那位先生的微笑,这位可是善于指手画脚、专挑毛病的人哈。</p><p class="ql-block">做成被后,打开手机,正好看见小米雷军作新能源车和手机发布会,风光无限,一时无二哈。不知道这些成功人士、时代大佬们是否也盖自家媳妇缝制的棉被呢?还是有新材质、高科技的被子呢?我想,无论你是谁、在哪里、多么成功,也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家庭始终是人类避风港,八小时睡眠还是要盖被子的,盖自家媳妇手工缝制的被子是不是也觉得舒服踏实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