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双顶-归来美篇 9.20-21锦绣山河户外35人嵩山太室山、少室山双顶穿越景区两日徒步归来美篇

奋斗

嵩山,五岳之一,为中岳。是座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的名山,拥有众多令人流连忘返的景点。每一处景点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2025年9月20日-21日山东锦绣山河户外一行35人,走进嵩山腹地,领略嵩山之美。<div>领队:奋斗</div><div>领队:王冠哥</div><div>摄影:众队友</div> 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成称为岳山,以嵩山为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共72峰,海拔更低为350米,更高处为1512米。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高1491.7米;更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通郑汴,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是古京师洛阳东方的重要屏障,素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道教圣地,功夫之源。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嵩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名胜风景区,为五岳中的中岳。2004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3月,嵩山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0年8月,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嵩山中部以少林河为界,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古人以太室为嵩山主山,太室少有奇峰,东西起伏如眠龙,故有“华山如立,中岳如卧”的说法。太室山下有启母庙,庙前有启母阙,庙后有启母石。启母即大禹的妻子、夏启的母亲涂山氏女。启母化石后,涂山氏女之妹同禹继婚住在少室山下,有少室庙,庙前有少室阙(古代妻称室),所以禹的第一妻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住的山就叫少室山。太室、少室各有36峰,峰峰有名,峰峰有典、峰峰峻拔、峰峰诱人,历史上很多名人游历嵩山,留下了无数诗咏和传说两座高山层峦叠嶂,绵延起伏于华夏民族万里母亲河黄河南岸。历代的帝王将相、墨客骚人、僧道隐士,根据这些山峰的形态,给这些美丽的山峰命名,遂有七十二峰之说。从太室山山脚下开始,沿着山间步道奔向少室山主峰峻极峰。 七十二峰之一凤凰峰 历时三个多小时走到了此行的中间点,一路上都在期盼的气象站。嵩山国家基准气候站,是嵩山之上一个别样的存在。它已在山顶存在60余年。嵩山气象站海拔1178.4米,是河南省唯一的一个的高山国家基准气候站,也是河南省唯一的一个国家三类高山气象台。在这里向左为峻极峰方向,向右则为一线天、卢崖瀑布方向。 七十二峰之一三鹤峰 太室山主峰峻极峰,也是七十二峰之第二高峰,海拔1491.7米;最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七十二峰,以峻极为至尊,连天为最高。 据县志等史料记载,原峻极峰上有玉井、玉女窗、封禅坛、石室(韩退之偕芦仝、李渤曾宿其中),有中顶寺、栖禅升道寺(曰嵩顶三寺),下有双林寺、中天池、高登崖、乳泉、丹皂盆、松树洼。现在除自然景观外,寺已毁坏仅有遗迹可寻。 第二天一早,冒着濛濛细雨,开始徒步穿越少室山至少林寺景区。 对于嵩山来说,少室山是“颜值担当”,而太室山是“难度担当”,这也印证了小老婆貌美,大老婆地位崇高的说法。少室山,座座山峰直插云霄,陡峭又险峻,所以当地一直有着“少室若莲”的说法。 进入三皇寨景区,开始登天梯。 少室三十六峰以奇形异状命名,峰体挺拔,形态各异,景色迷人。宋朝楼异曾写《少室山三十六峰赋》,盛赞奇峰美景。宋朝许安仁《望少室》诗曰:“名山终不见真形,万仞崖上崖杳景。安得云间跨白鹤,下看三十六青峰。” 三皇寨景区自然风光奇特,人文景观丰富,森林环境优美,主要人文景观有莲花寺、清微宫、安阳宫、三皇寺、盘古洞、玉皇庙等。自然景观有好汉坡、龙脊峡、猴子观云海、老虎石、龙头、龙尾、骆驼石、象门关、一线天、飞来石、吊桥、三仙石、石林、千佛迎宾、悬空栈道等几十处,是登山健身,休闲观光,探险寻幽的著名旅游胜地。 三皇寨是一处悬挂于少室山腰的天然山寨,明代徐霞客游三皇寨时曾叹道:"嵩山天下奥,少室险奇特。不游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三皇寨景区是我国北方少有的自然景观,因人们为了纪念人祖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在嵩山一带开天辟地之功而命名,踏遍嵩山的寺庙宫观,唯有这里敬奉的神灵游离于三教之外,以人祖为宗,虔诚奉祀。曾有对联称:"跳出红尘三界外,人注白云一洞中。" 35亿年以来五次的地壳运动造就了嵩山,有时候山像是从天上下的石头雨堆彻下来的,你想像不到的规则和不规则,在你面前尽情的渲泻。 回望三皇寨 书册崖又名“万丈崖”、“天书”,是形成于距今约 24 亿年前后的元古界石英岩,地质学家称之为“嵩山石英岩石林”。在距今 18 亿年前 嵩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地壳运动——中岳运动,原本水平的岩层发生弯曲、旋转、倒转进而形成直立,像一本本巨厚的书册立于天地之间。书册崖是嵩山石英岩地貌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少林寺塔林位于少林寺内,是少林寺历代住持和有成就、有贡献的僧人的墓群。塔林现存自隋以来各代墓塔共232座,面积达一万四千多平方米,为我国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塔的高低、大小和层数的多少,主要根据和尚们生前对佛学造诣的深浅、威望高低、功德大小来决定的。少林寺塔林现有232座塔,占地面积l.4万多平方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跨越朝代最多的一座古塔群。 少林寺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声誉显赫的禅宗祖庭,少林功夫的发祥地,位于嵩山五乳峰下,是嵩山风景区的主要核心景区之一。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因其建于嵩山少室密林之中,故定名“少林寺”。少林寺大门,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山门上方横悬康熙御题长方形黑金字匾额,上书“少林寺”三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山门的八字墙东西两边对称立有两座石坊,东石坊外横额:“祖源谛本”四字,内横额“跋陀开创”;西石坊内横额:“大乘胜地”,外横额:“嵩少禅林”。山门的整体结构配置高低相应,十分和谐。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在五乳峰一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传禅宗。至此,少林被称为“禅宗祖庭”。 唐初,少林寺志坚、昙宗等十三棍僧,在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立下汉马功劳,得到了李唐统治者的赞誉和封赏。在此期间,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极快,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称,少林功夫也从此美名远扬。 进入少林景区入口,映入眼帘的就是这石牌坊,该牌楼为四柱、三门、楼庑殿顶式牌楼,设计建筑中增加了斗拱和屋檐加以装饰,形成屋脊顶式牌楼,总重533吨,大小石料共1386块,全部采用福建产的花岗岩石材制作,其中最大构件是重达70吨的主楼屋盖。牌楼楹联汇聚了当代书法各派的精华,展示了禅宗文化无限的包容空间,给大家一种融百家之长、纳十方灵秀的博大胸怀。 嵩山历史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八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佛、道、儒三教荟萃,展现相融共生的独特文化现象。两日嵩山行再次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山河常在,有缘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