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的美篇

李健

<p class="ql-block"> 水川行</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水川乡这个甘肃的小村落里,悄然传出一则大新闻——农民竟办起了一家童装刺绣厂!那时的甘肃农村,贫困如影随形,乡亲们的衣服破旧不堪,补丁摞着补丁,日子也过得紧巴巴,半饥半饱成了常态。大家整日无所事事,蹲在土墙根下,晒太阳、卷旱烟,抓虱子。</p><p class="ql-block"> 顾泮全目睹这一切,心如刀绞,暗下决心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没钱,他就四处奔走,东拼西凑了几千块钱,这在当时,对于农村而言无疑是一笔巨款。靠着这笔钱,他购置了缝纫机、锁边机、刺绣机,在一间简陋的土房子里,硬是撑起了一家童装刺绣厂。</p><p class="ql-block"> 我约上大记者罗秦生,坐上长途汽车前往水川乡。那时,沙石土路崎岖难行,车子一路颠颠簸簸、晃晃悠悠,去采访顾泮全这位勇立改革开放潮头的弄潮儿。</p><p class="ql-block"> 罗秦生不愧是写新闻的快手,采访过程中,他一边专注倾听顾泮全讲述创业故事,一边适时发问引导细节,脑袋里还不停地思考着如何将内容组织成文。也就抽了几根烟的工夫,一篇生动鲜活的人物通讯《改革开放弄潮儿》便大功告成。</p><p class="ql-block"> 顾泮全激动得双手直搓,再三热情挽留我们尝尝他家乡的长面。这长面,其实就是西北地区家喻户晓的臊子面,在水川当地被叫作长面。不过在当时的水川乡,这种美味可稀罕得很,只有过年过节或者给老人祝寿时,大家才能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顿。</p><p class="ql-block"> 长面的做法颇为讲究,肉臊子配上萝卜、土豆、菠菜熬出鲜美的汤,再撒上翠绿的香菜沫,每碗大约只有一两面,汤多面少,酸爽又开胃。没成想,我稀里哗啦就吃了八碗;罗秦生更是夸张,居然一口气炫了十一碗。真可谓是“饕餮之徒”啊!</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和英斌领导再次踏上了前往水川镇的路途。曾经颠簸难行的沙石土路,早已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大道,道路两旁,饭馆与商铺鳞次栉比,绿树成荫,鲜花争艳,洋溢着生机。走进一家长面饭馆,点上一碗长面,边吃边和老板闲聊起来。老板指着对面说:“那儿就是原来的童装刺绣厂。”放眼望去,曾经那间简陋的土房,如今已变成了三层楼房,外观略显颓败,透着几分岁月的沧桑。</p><p class="ql-block"> 老板道:“现在都没人管理啦。顾厂长是我们这儿的能人啊,只可惜英年早逝。”听闻心情黯然,长面亦逊当年。人世无常,让人感慨万千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