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临潼的村庄,名字叫仓头大堡子,属临潼县行者乡。实际上是大堡子大队,共五个生产小队,这个堡子村分崖上和崖下两大块。那个崖有50米高,崖上、崖下间有3条斜坡通道。</p><p class="ql-block"> 第一小队、第二小队在崖上,分别居住在南北两行背靠背的大街道旁,每条街道都是由两行面对面的院落构成,一家一个院子,整齐有序。有的家院楼门高,就显得气派,肯定是家境比较富贵的人家。有的家楼门简单,可能就只是个门架子,肯定是贫穷家庭。家家院子里或门口街道旁,都会种植一些树,虽然不整齐,但看上去非常自然,给村庄增添了一层色彩。</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属于生产一队,也叫南堡子小队,分布在崖上南侧的这条街上,应该有30多家住户。街道中间有一条4米多宽的路,两个架子车可以错开行进。深秋季节,人们用架子车把大量的玉米杆运回家,放在院子里,为冬天烧火备用。30多家住户离得比较近,从东头到西头,谁家在哪,谁家几口人,谁家发生什么事了等情况,大家都了如指掌。人们上工时,自然而然一行行出行。吃饭时,也喜欢随意端着碗圪蹴在大门口。一来通风凉快,二来可以随便与邻里邻居说说话。有的人干脆端着饭碗,直接去别人家,可以边吃饭边说事。</p><p class="ql-block"> 大堡子东头有一个小坡道,是一条通往坡下东沟生产队的小道。我们住处地势略高,比较缺水,洗衣服、洗菜经常跑到东头坡底下队里去。那里有一口井,好像常年抽水,流出的水沿着水渠到遥远的庄稼地里,水渠穿越漫长的村落,这样为附近村民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我们来到东沟,经常可以看到,一群人沿着水渠排成长长一行洗衣服。打饮用水是在水泵跟前直接接取,洗菜也在水渠上游完成。</p><p class="ql-block"> 这来来去去一群人,各干着自己的事情,随意拉拉话。有说悄悄话的,有大声喊着说笑话的,也有只顾干自己手头活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姐几个,经常在这里洗东西。过年前洗一大筐箩卜,春天在外面地里挖一大筐荠荠菜,也拿到这里来洗。井水清幽幽,渴了直接手鞠一把水喝一口美滋滋的。我喜欢这里人们忙碌热闹的景象,就是搞不清,那井里的水总是抽不完,好像一年四季都流淌不息。</p><p class="ql-block"> 我们去学校,只要沿东坡小道穿过东沟村,沿一条小河走百十来米,跨过一座小桥就可到达。</p><p class="ql-block"> 大堡子西头村口有通往南、西、东的大马路,分别通往临潼县城、新丰街、行者乡政府。西头村口还有两条通往北面崖底下的斜坡道。一个倾斜度大概有50度,挺陡,步行上下很方便,人们出工成群结队多走这条路。另一条倾斜度大概有30度,比较宽敞,架子车、拖拉机都从这条路走。</p><p class="ql-block"> 坡底下面空间很大,三个生产小队,除了绕着大半圈崖底分布外,还有不少不规则住处。我的几位同学家就住在崖底下,屋里都有窑洞,冬暖夏凉很舒服。大队部是在崖下面的一个大院子里,大队的各项活动,如,开会,放映电影、演戏等都在大队部开展。</p><p class="ql-block"> 除了崖上崖下的住户,向外扩散,就是辽阔的庄稼地,北面直达渭河岸边,生产队的土地大都分布在这一带。崖下西北段分布着大片的芋子园。</p><p class="ql-block"> 大队广播经常播放一些通知或革命歌曲,声音传遍四方,那成为大家生活节奏传播器,我们小孩子听着广播,还学会不少歌曲。</p><p class="ql-block"> 人们来来回回,在这片村庄忙碌的景象,一直在我梦里萦绕,我觉得它是一副优美的山村风光图。</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