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九三大阅兵中,当80面承载着抗战英雄部队历史荣光组成的战旗方队浩荡而来的时候,“杨靖宇支队”的旗帜格外引人注目。这飘扬的旗帜,让我回想起在2011年8月,我和我的同志们拜谒杨靖宇烈士陵园的情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是在2011年8月底,我们到吉林省通化市执行任务,任务结束后的下午还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可以自由活动。在我的提议下,我和几个同志乘公交车从通化火车站来到了浑江东岸的靖宇山。下了公交车,我们又走了一段山路,来到了松柏苍翠环绕中的杨靖宇烈士陵园。</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杨靖宇烈士陵园庄严肃穆,门前共有46级台阶,分两部分,下面的35阶代表杨靖宇将军牺牲时的年龄,上面的11阶代表杨靖宇将军在东北抗战的11年。中央矗立着杨靖宇将军高大戎装铜像,花岗岩基座正面镌刻着彭真手书“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杨靖宇将军铜像前行注目礼。</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我们来到的时间比较晚,没能进入杨靖宇生平陈列馆和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参观敬仰,但我们在陵园的两侧进行了参观缅怀。首先是那栩栩如生的英雄群雕把我们带进了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群雕有7个形象各异的英雄雕塑,中间手持望远镜的应该是杨靖宇将军,从年龄上看出有一名老者和一名儿童,从性别上有2名女战士,从神态和服装上看出应该有朝鲜族战士,还有手持机关枪和步枪的英雄战士,他们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典型代表。在群雕前,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杨靖宇将军举旗抗日、二次西征,袭击奉海铁路(沈阳至梅河口)等战斗场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群雕的英雄都身着棉衣,更让我想到他们所处环境的艰苦,我当兵的第二故乡海龙县、浑江市正是抗联第一路军战斗的地方。1981年春节前夕我在十六军坦克团任电影组长时曾到靖宇县放映电影,那里是真正的林海雪原,白天气温都在零下20度以下,我们一直穿着“四皮”(皮棉帽、皮大衣、皮手套、皮大头鞋),鞋底冻的就像木板一样硬。可以想象出当年抗联斗争环境的艰苦,零下40多度的严寒,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陵园前方的一块巨石上,刻着三个红色的行书大字“民族魂”,让我们想起杨靖宇将军牺牲时的壮烈。1940年2月23日下午,杨靖宇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被敌弹射中胸膛,壮烈殉国。日本侵略者残酷地剖开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饿得变了形,里面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连一粒粮食都没有!壮士喋血,为民族之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往前走,是我军曾经装备的战车和高炮,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了眼前。正是有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有杨靖宇将军这样的民族之魂,才取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抗侵略的全面胜利。杨靖宇将军当年奋斗的目标已经成为现实,今天的中国军队已经真正成为保卫华夏的钢铁长城。</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文/黑猫</span></p> 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