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为纽约曼哈顿哈德逊城市广场的三栋楼,中间是纽约时报大楼,左右大楼是哈德逊城市广场新建大楼,左侧哈德逊城市广场30号楼高387米,右侧哈德逊城市广场10号楼高319米,纽约时报大楼高273米。</p> 纽约街头公园,公园很小,井然有序摆放座椅,在高楼林立的间隙中的绿荫场地,白领的闲暇咖啡区。 <p class="ql-block">前景是哈德逊广场的vessel,螺旋形建筑。背景是哈德逊城市广场50号,高308米,纽约第四大办公楼,主要租户是贝莱德和Meta。</p> 哈德逊城市广场街口的售货亭,行人匆匆。 此为哈德逊城市广场最具艺术价值的价值,Vessel,俗名大松果。由英国设计师设计,灵感来自于印度的阶梯井。它由复杂的交织楼梯和平台组成,高达16层,拥有2500级台阶。它的几何结构和重复的图案形成无限延伸的视觉效果。 vessel挑战传统的“只可远观”的雕塑概念,游客可以自由在内部穿梭、攀爬,不断改变艺术体验。 <p class="ql-block">它是哈德逊城市广场的核心地标和汇聚点,表示连接与活力,即是一个艺术品,也是一个社交空间。</p> 办公楼下面的休闲场地,美女随意坐在上面。 这是哈德逊城市广场剧院的广告牌,有话剧《兄弟之大》的演出。这是哈德逊城市广场的公共剧场建筑。 这是铁路花园走廊,纽约著名的高线公园。公园背景的建筑展现了纽约独特的城市风貌,新旧建筑并存。左侧是一栋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建筑,位于24街,豪华公寓楼。右侧和中间是典型切尔西街区建筑,以红砖和防火梯为主要特征,代表早期工业住宅风格。 一对老年母女走在铁路花园走道上。 走道二侧是密集的建筑,走道边的路灯做成的点燃的蜡烛模样,充满着纽约风格的艺术氛围。 花园走道就这么宽,三人并行就占满了宽度,二边的草丛下就是遗弃的铁轨道。 高线公园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它是一条高架货运铁路线,称为纽约中央铁路西线,1934年建成。 随着公路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衰落,1980年完全停运,被野草覆盖几十年。 有个“高线之友”的非盈利组织,建议把废弃的铁路线变成公共空间,在纽约政府的支持下,改造工程2006开始,分别2009开放一期工程,2011开放2期工程,2014开放3期工程。高线公园是纽约的变化的缩影,每年有百万游客前来参观。 路边的长凳坐着游客。 高架铁路花园上俯瞰纽约马路,马路二侧高楼林立。 高线花园行走的人们。 这是老工业基地变成现代化城市的经典。 这对年轻人在考察什么? 高线公园走道边就是公寓的入口电梯门,这对年轻人也许是情爱中? 在高线公园上有一看台,观察纽约街景,变成高线花园的一个特色设施。 看台对面是一副壁画,名为“河流的尽头”,画面根系交织的女性形象,象征人类和大地紧密线联不可分割。她们怀抱鸟类,表示人类和动物共存。河流的尽头,表示这是哈德逊河的尽头有人类的火车轨道花园。 高线花园有个大型壁画墙,这是大型壁画作画场景。 壁画看起来是提着灯的探险家,照着作画的吊箱作业台。 路边的写字楼,穿过玻璃可以看到有对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在屋里进行。 办公室里还有猫狗宠物。 高线公园边的建筑独特的玻璃窗反光出的行人匆匆。 高线公园外有大型广告牌,有二只公鸡过马路,二美女在栏杆边看街景。 这是纽约最著名的,也是最古老豪华公寓楼之一,达科塔公寓,建于1884年,以其独特的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而闻名。公寓最著名的居住者是披头士乐队的约翰.列侬,1980年在公寓大门口遇刺。 这栋房子位于曼哈顿下城翠贝卡的标志性建筑,它以其独特的红砖立面,白色装饰柱,底层书店而闻名。 街头十字路口,自行车在等红绿灯。 在高线公园边上的岔路口,有幅壁画,“拉斯莫尔山”,由巴西艺术家创作,灵感来自于美国著名拉斯莫尔山国家公园的美国4位总统山头雕塑,此处的不是美国总统,而是四位对于纽约产生深远影响的艺术家。 <p class="ql-block">纽约外卖小哥拿满食物,手把上还挂一大包,在看手机定位,确定目标。</p> 纽约街头画家,在写生纽约街景。 旁边是他的画,好象是现场售卖。 纽约街头的公共汽车站,等候公车的人们。 公车站有长凳,有玻璃顶棚。 <p class="ql-block">纽约的外卖小哥,在一家餐厅前,吃着香蕉。餐厅的外墙玻璃写着,早餐、午餐、晚餐,餐饮服务,前面一辆快递小哥用的自行车。</p> 尖顶建筑是大都会人寿保险大楼,也是纽约标志性地标之一。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威尼斯的圣马可钟楼,是纽约早先最高楼之一,在1909至1913年为世界第一高楼。 街口人行横道等待绿灯的路人。 纽约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区,1626年荷兰人从印第安人买下曼哈顿岛,在哈德逊河口建立了贸易站,取名“阿姆斯特丹”,1664年被英国占领,改名纽约,1789年,为美国临时首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此就职。纽约是美国最大城市,全球最富裕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