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哈天坑的故事

鸡肋

<p class="ql-block">刘欣拍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母亲给我讲了很多故事。我在母亲讲的精彩故事中渐渐长大。母亲的童年,正值全国百废待兴的年代,吃不饱,穿不暖,更别说上学读书。我的母亲没上过一天学,但她会讲很多故事。今天,母亲所讲的《天坑》,还在耳边回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我的母亲讲,从前,坡脚牛场坝的一座半山腰上,有一个岩溶洞,叫火烧洞,今天都改叫它麻哈天坑。麻哈天坑洞口前有一块平坦的土地,大约数十余亩。洞里很宽敞,里面住着几户人家,过着平静的生活,与世无争。村里有个八九岁的小孩,是一个哑巴,但他心地善良,与村里左邻右舍都相处得很好。尤其是他养了一只大黄狗,与他关系十分亲密,吃饭时,哑巴总是把自己碗里的饭菜分一半给这只大黄狗先吃,上山打柴时,大黄狗紧随其后,睡觉时哑巴和这只狗也同在一张炕。总之哑巴与狗形影不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天白天,这只狗好像发疯似的,用嘴叼着一把饭勺径直往外跑,不管哑巴怎么招呼,这只狗都不理睬。哑巴没有多想,只想把那被狗叼走的饭勺追回来。于是他紧跟在大黄狗的后面,一直追出山洞十来里的地方,大黄狗突然停下来了,并一转身坐在地上,将那把饭勺放在地上。这只大黄狗好像已明白了哑巴追来的真正意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哑巴将地上的饭勺检起,带着狗就回家。当他们回到那个让他们安身的洞口时,他们的村子已经消失了,变成了一个万丈深渊的无底洞,往下望去,只见他家曾经用过的那个木柜,被几根粗壮的地板藤紧紧缠绕,像一只被蛛网困住的昆虫,孤零零地悬挂在半空中。后来有人说这里发生了地震,沉陷了,也有人说,人们在这个村的日子过得很苦,被神灵安排到了天堂,至今这个村下落不明。当然,洞口前那一块平坦的土地后来也消失了,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锅底形的大坑,人们称天坑,站在天坑底部,还能听到地下的水流声。麻哈天坑当地至今也流传不同版本的传说。据说,在很久很以前,在这个天坑处居住有一个村子,有一天,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劳作,村里只有一位九十岁老人在家做饭,突然一只大黄狗跑来用牙齿咬住这位老人的裤脚用力往村外拖,老人怎么赶也赶不走这只黄狗,接下来这只大黄狗用嘴叨着一把饭勺就往外跑,老人心里很舍不得饭勺,一直紧随其后追,不知过了多久,这只大黄狗才松了口,把饭勺放在地上还给了老人。后来当这位老人回到村口时,发现他们原来的这个村子消失不见了,这只大黄狗救下了这位老人,整个村的人们都幸免一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天坑依然还有新的传说发生。有一年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人们在天坑底部发现有水源,于是用抽水机到下面抽水,以解决生活之需。抽着抽着,那台抽水机就不见了。从此以后,周边村民很少再到那个地方。在坑口东侧坟湾坝坝的一岩石上原来不是什么年代什么人,在上面刻得有“大凹对小凹,金银十八峭,金鸡十八两、两两十八斤,凡人不知道,反手拿秤称”几个大字。这段文字到底还隐藏着什么秘密,至今没人破译。在坑口附近居住的宋姓大娘讲述,她儿子曾在此附近发现有古人使用木炭的炭灰痕迹,用木棍拨开,分别发现一枚用大锡制作的方印和方形的手柄,方印上刻有文字,属篆书,当时也无法看懂是什么内容。只可惜,那枚用大锡精心制作的方印,还有那方形的手柄,如今也不知被收藏到何处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9—2010年,马关地区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旱,坡脚镇尤为严重,全镇人民吃水十分困难。为解决吃水困难,我走遍了全镇传说中有水源的地方。一次,有幸陪同县水务局邀请的地质专家、水利专家到了传说中的火烧洞,也就是现在的麻哈天坑,准备把天坑里的水抽上来,解决当地群众的生活用水困难。当我们抵达天坑附近,远远地,便望见了这个巍峨的巨大天坑。椭圆形状,气派壮观、华美无比,清晨鸟啁啾,晚来风仆尘。北高南低、东西持平,洞口四周长满了灌木,北面是一面巨大的石壁,入口处就位于南面,通往天坑底部小道就位于由南向北向下大约呈70度陡坡上。我们带上手电筒、绳索、膏药、防滑鞋等物件,艰难地沿着坑口的小路缓缓而下,直至坑底,单程竟耗费了近一个半小时。越接近坑底,场面越湿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平缓地带,俯瞰坑底,只见北面石壁下,呈现一个天然的溶洞向山体内延伸百余米,形如一个天井,一汪龙潭在眼前,水质清清的,随手捡起一块石头来几次测试水的深度,可惜都没成功。仰头望去,只见天坑北侧的岩层犹如刀削斧劈般陡峭,在岩石上长满了钟乳石,时而有小鸟飞翔而过,时而有蝴蝶翩翩起舞,不时在天空中翱翔飞舞。从坑底至地面的高差足有数百米之遥。事后多年,据县城已退休多年的探险爱好者蔡大章等人用仪器测量,这个天坑深265米、洞口直径235米,据分析,这是云南省距今发现的第一大天坑。随行的地质专家根据现场地质结构判断,这里曾经可能发生过2次激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断岩残壁。但天坑是怎样形成的,至今然是个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马玉洪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