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飘香时,古稀再回家:75级同学入校50周年重聚纪

华原人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年砥砺前行,我们75级的物理系半导体专业的同学们,如今已是古稀之年。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重返这片曾经挥洒青春汗水的热土——西北大学。金秋的校园,桂花飘香,丹桂映日,仿佛也在用它们独有的方式,欢迎我们这些漂泊半生的游子归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大早,我们首先来到老校区,站在西北大学的西门外,凝视着这熟悉且高大的门楼,第一次踏进这道门槛的情景倏然复活:一九七五年十月九日,我们肩背着帆布包和简单被褥,心里却装着无尽的梦想走进这座大门,门楼无声,却把我们的怯懦与雄心一井包容与接纳。如今,这座知识殿堂的大门依旧庄严,岁月未曾改变它的神圣使命,每次路过都心生向往,那是梦开始的地方。这里,曾经是我们人生第一次踏进高等学府的大门,也是我们人生的幸运之门!当我们移步物理大楼前,那具有中国传统范的建筑,熟悉的灰色砖墙,那白色的窗线勾勒出几何的魅力,仿佛强悍的秦人睁大着能看穿微观世界的眼睛,注视着远方……。记忆中那熟悉的走廊、有机玻璃的黑板、仿佛还回荡着当年老师铿锵有力的讲课声和我们朗朗的读书声。班主任王栓才老师、理论物理张庆嵩老师、半导体专业课刘克源老师、实验室魏秋虎老师……赐教于我们的每一位恩师的慈祥笑容,仍在眼前,一笔一划,清晰如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走过广场时,二位白发飘飘的老教授在晨光中悠然打太极,动作透出沉稳与从容,彰显着西大人刚强坚毅的品格;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北大学礼堂矗立于广场北侧,每一砖每一瓦都镌刻着时代的烙印,见证了百年风雨的洗礼,也是闪耀过我们的开学典礼和文艺汇演的大舞台,站在广场主席台的最高处凝望大礼堂,其正面半圆形的结构融合了古典回廊与历史沉淀,在广场南侧的图书馆(红楼位置改造的建筑)的衬托下更显古朴和庄重,仿佛在低语过往的辉煌与沧桑;教学楼前的梧桐树依旧挺立,仿佛在诉说着,我们曾经的欢声笑语与青春故事!在教学楼门口低头沉思,那间教室的课桌椅上,是否还留着我们的涂鸦和梦想,当年的同学联系靠“纸条鸿雁”,如今仍然用微信问寒问暖,这就是同学情的力量所在吧;黑板上未擦净的那些字迹、操场上奔跑的身影……这些记忆拼成了我们最美好的大学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宿舍到图书馆再到教学楼下的这条路,我们整整走了三年,却永远走不腻呀!今天重走依然脚底生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十年前的我们,曾在这里挑灯夜读、争论课题、憧憬未来;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鬓染霜雪、步履虽缓,但眼中的光依旧炽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刻,我们来到新校区,在物理学院围坐在一起,与母校的领导、老师共话西大今昔,畅谈母校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楼拔地而起,学科日新月异,人才辈出,享誉海内外。我们为西大今日的辉煌感到无比自豪,更为曾在这里汲取知识、锤炼品格而深感荣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稀之年,重聚母校,心头百感交集。有人千里迢迢回到母校,有人步履蹒跚,但大家都激情满满,因为我们都明白,这可能是为数不多的一次大范围的相聚。抚摸着学院大楼的圆形柱石,望着校园繁茂挺拔的树木,还有眼前朝气蓬勃的学生,我们仿佛又变成了二十岁的青年,耳边响起的是“公诚勤朴”的校训,眼前浮现的是老师语重心长的叮咛,心中铭记的是“胸怀天下、至诚务实、勤勉坚韧、抱朴守真”的西大人的历史使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十年岁月可以改变容颜,却改不了我们对西大深深的眷恋;可以冲淡许多记忆,却冲不淡我们对母校浓浓的恩情。感谢母校,感谢物理学院,感谢热情接待的校领导和老师们:是你们精心安排的车辆、住宿、餐饮,让我们这些老人免去了奔波之苦;是你们耐心搀扶、细心引导,让我们在校园里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温暖,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回家的感觉;是你们准备的纪念徽章、校史画册,让我们把半个世纪的回忆再次一一珍藏。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学院李书记还告诉我们,学院准备开辟“校友档案室”,把我们当年的成绩单、实验报告、毕业合影等等全部收藏并数字化保存。那一刻,许多人的眼睛都被湿润了:原来,我们从未被母校忘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如今,我们虽已古稀却仍愿做西大最忠诚的“春泥”。因为我们深知,西大不仅给了我们知识,更给了我们安身立命的精神底色:“公诚勤朴”四字,早已融进血液,成为我们行走世间最大的底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时此刻,让我们再次感谢母校的深情厚谊,感谢所有为这次聚会付出辛劳的老师和同学。愿西北大学根深叶茂、永续华章;愿后来的学子不负韶华、接力前行;愿我们这群古稀老人,十年、二十年之后,还能拄着拐杖、互相搀扶着,再次相聚在这桂花飘香的校园,再喊一次“西大,我们回家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山在,人未老,同窗情,百年好;岁月长,母校恩,永相照!</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华原人家随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5.9.25深夜</span></p> <p class="ql-block">老校区物理大楼</p> <p class="ql-block">老校区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老校区教学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