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沐秋风 “ 研”路花开—云南元江红军小学2025年秋季学期第四届“励耕杯"教学技能竞赛暨党员教师示范课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推动《元江县贯彻落实省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工作方案》的落实,为元江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结合学校教学常规“教、学、管”六认真工作,2025年9月22-25日,云南元江红军小学开展了2025年秋季学期第四届“励耕杯”语文教学技能竞赛暨党员教师示范课活动(上学期第二期) 。</p> <p class="ql-block">  本次课赛主要由语文学科13位中青年教师参赛,通过层层打磨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课堂。授课内容涵盖一至六年级的知识,由学科骨干教师担任评委工作,公平、公正、客观地评课,为学科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竞技平台。</p> 精彩课堂 <p class="ql-block">  白茂蓉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彩虹》一课,以“彩虹心愿馆”情境贯穿始终,生动有趣。学生在朗读中识字学词,通过动作体验理解动宾短语;在小组合作中梳理小女孩的三个心愿,感受亲情之美。朗读指导扎实,学生初步掌握长句停顿与问句语气。拓展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心愿卡”仿写与分享,语言能力与情感表达同步提升。课堂氛围温馨,实现了语文素养与情感教育的双线融合。</p> <p class="ql-block">  许袁瑶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田家四季歌》一课,以农民伯伯互动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结合图文与生活实例,随文认读“季、蝴、蝶”等生字,重点指导“季、肥、农、事”书写,通过朗读、视频观察,帮助学生感受田家春季之“美”与夏季之“忙”,同步积累“农事忙、勤耕作”等词语,扎实落实识字写字与文本理解目标。</p> <p class="ql-block">  白雪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不仅是一堂语言训练课,更是一场审美与想象的旅程。白老师以“寻找秋天的颜色”为线索,将文本与生活、图像与语言巧妙联结,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韵律,在品词中体察精妙,在想象中激活思维,最终落笔于仿写,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完整语言学习闭环。</p> <p class="ql-block">  白雪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场景歌》一课,在课堂中巧妙创设“小海鸥导游”情境,并以此为主线贯穿始终。教学开篇从目录自然引入,随后以“场景打卡”的形式层层推进,既贴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又充分调动起学习兴趣。识字环节采用“闯关”设计,从教师引导帮扶到学生自主尝试,梯度清晰,有效夯实了识字基础;朗读教学则与场景感知深度融合,通过展示图片、拍手律动读、伴音乐品读等多元形式,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直观理解数量词的用法,让课堂环节衔接更显流畅自然。</p> <p class="ql-block">  李敏老师执教的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以一段直观生动的视频导入,让学生们对地球的全貌有了初步的感知。随后,她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共同探索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课堂上,学生们专注学习、积极发言、用心感受,在交流与思考中,保护地球的意识已悄然植根于心。李老师的这节课,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可爱与脆弱,更唤醒了他们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  周菲菲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爬山虎的脚》一课,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框架,紧扣“连续观察”语文要素,通过“情境任务驱动—方法示范—合作探究—迁移实践”的环节设计,层层递进落实教学目标。教师精准把握四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运用视频、表格、流程图等直观工具突破难点,并通过《我的自然探秘手册》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体现“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生动,观察方法的指导具体可操作,较好地达成了“体会观察之细、表达之准”的核心目标,为后续“学写观察日记”奠定了扎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李红艳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伯牙鼓琴》一课,是一场令人沉醉的文化邀约。一篇短小却意蕴深邃的文言文,经李老师巧思执教,仿佛化作一叶扁舟,载着我们穿越两千年时光。故事流转间,心绪亦随之起伏,为古人命运悄然悲叹。李老师的讲解,更似一杯研磨得当的手冲咖啡,初品清冽,细品回甘,通泰舒畅。我们全然沉浸在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里,任那份情至肺腑的感动,在课堂的时光里静静流淌。</p> <p class="ql-block">  李丽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麻雀》一课,以“生命的勇气与母爱”为切入点,通过情境朗读、关键词品析,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老麻雀面对猎狗时的无畏。聚焦叙事核心要素“起因、经过、结果”,借助思维导图梳理逻辑。巧妙渗透“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作法。展现了高效生动的语文课堂风采。</p> <p class="ql-block">  方智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星星的孩子》一课,以璀璨星空视频引入,孩子们瞬间被吸引。范读时,他提醒圈出生字,随后开启随文识字:结合“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用图片讲“珍、珠”,用“晚”字拆解讲加减法识字法,还正音多音字“数”,让生字在文本语境中落地。</p> <p class="ql-block">  陈玉婷老师执教的六年级《夏天里的成长》一课,紧紧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展开教学。稳健有序,衔接自然,气氛活跃,回味无穷的课堂在陈老师娓娓动听,韵味十足的启迪声中循序渐进。在这和谐、轻松、有趣、博爱、多彩的课堂里,孩子们不仅领略了“夏天里的成长”,更悟出了青少年时期就是人生中的夏天。一定要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努力向上成长的道理,将来才能更好的去成就自己精彩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周琦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六年级上 册习作一《变形记》,周老师以学生熟悉的孙悟空"七十二变"为切入点,瞬间激发学生兴趣,消除习作畏难情绪。从"明确习作要求"到"构思变形经历"再到"交流优化情节”“修改完善习作",环节环环相扣。尤其是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变形经历,把抽象的想象思维可视化,用视频直观让学生领悟把经历写详细的方法,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想象天性。</p> <p class="ql-block">  李芳老师执教的一年级《d t n l》一课,以“哪吒闯关”情景贯穿始终,趣味性强,充分激发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设计层层递进,从认读、记形到拼读、运用,逻辑清晰。巧妙运用儿歌、手势、游戏等多感官活动,化抽象为具体,并注重拼音与识字、阅读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  杨艳老师教学的三年级《司马光》一课,是孩子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言简义丰。杨老师根据学生特点,从趣猜故事知人物,趣闻历史知古文,趣味朗读知节奏,趣学方法知文意,趣讲故事知品格,层层深入,走进故事,学会沉着应对,爱护同伴。</p> 评课、议课 <p class="ql-block">  在评课、议课环节,授课教师进行了互评、评委组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分别进行点评。从“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件、学生的课堂主动性"等方便对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作指导。</p> <p class="ql-block">  我校历来重视教学实践与竞技交流对教师成长的双重推动作用。在日常教学中,引导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知识的传授,敏锐察觉自身在教学设计中的疏漏、重难点讲解的不足,或是对学生学情把握的偏差,进而精准定位教学短板;依托教学技能竞赛,为教师搭建同台竞技、互学互鉴的平台——无论是课堂呈现的比拼、教学设计的碰撞,还是评委的专业点评与同事的经验分享,均能促使教师跳出固有教学模式,主动反思优化教学方法、打磨教学细节。正是这种“教”中找不足、“赛”中求突破的良性循环,持续助力我校教师夯实专业基础、提升教学素养,最终实现个人成长与教学质量的双重飞跃。</p> <p class="ql-block">图片|白云 周菲菲</p><p class="ql-block">文字|李云燕 授课教师</p><p class="ql-block">编辑|李云燕</p><p class="ql-block">初审|杨艳</p><p class="ql-block">复审|白雪</p><p class="ql-block">终审|白建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