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巴尔干16天之旅(十一、维也纳)

美友346687

<p class="ql-block">维也纳,奥地利首都,欧洲著名的大都市。这里古典音乐艺术气氛浓郁,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自 13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期,维也纳曾分别作为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及统治中心而闻名世界,在哈布斯堡王朝几百年的统治时期,维也纳一度发展为欧洲的文化和政治中心。</p><p class="ql-block">第十三天,7月24日,星期四。早餐后,维也纳深度游。首先参观维也纳大学主校区。</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大学(德文:Universität Wien;英文:University of Vienna),由鲁道夫四世建立于1365年,坐落于奥地利共和国首都维也纳,是奥地利第一所大学及最高学府,也是德语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多瑙河地区的学术中心,产生了21位诺贝尔奖得主。‌2024年QS排名‌全球第130位,连续多年稳居奥地利高校首位。‌‌</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大学在校生9万人之多,拥有15个学院和5个研究中心,以及80多处校舍,其中古老、宏伟的主校区位于维也纳市一区。具有欧州文艺复兴式的古典风格的大学主楼是维也纳大学的中枢所在,整幢建筑长161米、宽133米,占地面积约21500平方米,由2幢对称的教学楼组成。</p> <p class="ql-block">主楼正厅是大学学术活动中心和举行授职仪式的会场,也是维也纳大学对先驱者永远的纪念,又称荣誉厅。主楼正厅壁龛中安放着红褐色大理石板和青铜做成荣誉牌,上面刻印着历任校长的姓名(1965年600周年校庆时,已刻有875名校长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荣获诺贝尔奖杰出校友照片。在维也纳大学校史上,有21人获诺贝尔奖。图片中“?”是什么意思呢?指下一位获奖者是谁。</p> <p class="ql-block">主楼宽阔的大厅,精美的穹顶,大理石阶梯和水晶吊灯,简直可以和皇家宫殿媲美。</p> <p class="ql-block">正厅旁边的两个侧厅的入口安有4个传统系的光荣牌,牌上刻着各系有杰出成就的学生名字,其中有奥地利前总理和总统卡尔·伦纳、精神分析创立人弗洛伊德、自由法学派首创人埃利希、现代规范法学派代表凯尔森、维也纳音乐学派首领阿德勒、著名作家茨威格、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卡内蒂、物理学家多普勒、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薛定谔、地质学家修斯、遗传学家孟德尔、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兰茨泰纳和罗伯特·巴拉尼等。</p> <p class="ql-block">荣誉厅两厢长廊陈列137座纪念胸像,第一座于1888年落成。这些雕像涵盖哲学(60人)、医学(47人)、法学(25人)、神学(5人),其中唯一女性为作家玛丽娅·埃生巴赫教授,他们是在任职其间对维也纳大学作出不朽贡献的教授和学者。</p> <p class="ql-block">在教授雕像的默默注视下,大学生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看书学习,不知会是一种什么感受。</p> <p class="ql-block">右下角的胸像是西蒙德•弗洛伊德</p> <p class="ql-block">大楼正中央是面积约3300平方米的庭院,院中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卡斯泰利娅(山林水泽女神)雕像喷泉,象征智慧的源泉喷发不息。如茵的草坪上奇花异树争妍、馥郁葱茏,环城大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越发现出校内的恬静安谧。</p> <p class="ql-block">1936年6月22日,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莫里茨·施利克(Moritz Schlickk)在学校主楼被一名有心理疾病和种族主义倾向的学生枪击身亡。地下的文字这样写到:“一种被种族主义和不宽容所驱使的精神气氛导致了这一事件。”</p><p class="ql-block">图上有字母之处就是枪击所发生的地点。</p> <p class="ql-block">因为参观时间太短,所以只能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挂一漏万,皮毛而已。</p> <p class="ql-block">离开维也纳大学,前往奥地利国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途经维也纳市政厅。维也纳市政厅是一座新哥特式风格的建筑,由德国建筑师施密特设计,高98米。(因为旁边的感恩教堂100米,不能高过上帝而矮了2米。但设计师在塔尖上加上了一尊高达3.4米的“市政厅铁人”,显示了人们向旧势力的挑战,教会对此也无可奈何。)市政厅两侧分布四座低矮尖塔,立面装饰包含拱形窗棱、曲线阳台及三米高武士雕塑“市政厅人”。</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国会大厦,是奥地利国家立法机构的核心办公场所。该建筑由奥费尔·汉森于1874年设计,采用仿希腊式建筑风格,其恢弘的立柱结构和雕塑群组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美学特征。作为哈布斯堡王朝时期国会所在地,1919年奥地利共和国成立后转型为共和国国会建筑。建筑本身因其艺术价值被称为“欧洲最美的国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大厦屋顶三角檐雕刻弗兰茨一世皇帝向17个民族颁发宪法的场景,中殿和东西殿屋顶均以此为主题,体现民主与宪法至上的理念。 ‌</p> <p class="ql-block">大厦中央区域设置雅典娜喷泉雕像,高4米,左手持权杖象征公正,右手托胜利女神像代表对和平与胜利的追求。基座旁的雕塑代表奥匈帝国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摩尔多瓦河,体现帝国多元文化特征。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旁边有三个奥地利政治家雕像‌,从左至右依次为亚克布·劳易曼、维克托·阿特勒、费尔南多·汉努施,其中维克托·阿特勒为奥地利社会民主工党和第二国际领导人‌。</p> <p class="ql-block">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位于环城大道沿线,毗邻霍夫堡皇宫,是维也纳市中心的标志性广场,以纪念18世纪哈布斯堡王朝唯一的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兼具历史意义与建筑艺术价值。玛丽亚·特蕾西亚(1717-1780)是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她通过政治联姻和改革巩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使奥地利成为欧洲强国,被誉为“奥地利之母”‌、“欧洲丈母娘”。广场两侧对称分布自然史博物馆与艺术史博物馆,建筑外观相同,均为新文艺复兴式杰作‌。</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矗立着高19.4米的玛丽亚·特蕾西亚青铜雕像,由德国雕塑家聪布施耗时13年完成(1887年落成)。女皇头戴皇冠,手持《国事诏书》与权杖,基座环绕军事将领、大臣及象征美德的女神,展现其统治时期的政治与艺术成就。‌‌</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创立于1807年,1889年正式开放,展出空间达8700平方米,馆藏数量达3000万件。馆藏核心源自玛利亚·特蕾西亚女皇丈夫佛兰茨一世的收藏,涵盖史前动植物标本、哈尔施塔特文化文物、25000年前的维纳斯像及玛利亚·特蕾西亚的宝石花束。2021年增设恐龙展,并重启人体器官展览。部分藏品来自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等机构。现为世界十大自然史博物馆之一。 ‌</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是奥地利著名美术馆,下辖8座分馆。主馆舍位于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与霍夫堡皇宫相对,由统治欧洲近7个世纪的哈布斯堡家族出资兴建。如今,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是全世界第四大艺术博物馆,这里珍藏着哈布斯堡王朝数百年来收集的欧洲珍品。卢本斯、伦勃朗、丢勒、拉斐尔、提香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使这座艺术博物馆的名声倍增。</p> <p class="ql-block">偶遇一群来维也纳游学的中国学生,他们在广场上用中文高歌一曲。</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游览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对面的霍夫堡皇宫。</p><p class="ql-block">霍夫堡皇宫南门,即布鲁克门(Burgring),由弗兰茨一世皇帝下令建造。1824年,这座富丽堂皇的大门专门选在莱比锡大会战(盟军首次击败拿破仑)的纪念日落成,以此为弗兰茨皇帝败北雪耻,彰显哈布斯堡王朝的权威。‌大门采用新古典主义设计,门洞上方装饰有帝国徽记,整体简洁庄严。</p> <p class="ql-block">霍夫堡皇宫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宫苑,坐落在首都维也纳的市中心。自1275年至1913年间,每一代皇帝几乎都对自己的宫殿做了改建或扩建。因此,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还是上纪末的仿古典式风格,霍夫堡皇宫都把它们汇集在了一起。如今,霍夫堡皇宫占地面积达24万平方米,有18栋楼房、54个出口、19座庭院和2900间房间,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p> <p class="ql-block">穿过布鲁克门,就来到了气派非凡的英雄广场。英雄广场上有两座铜像,分别纪念在土耳其人大战中战无不胜的欧根亲王和成功抵御拿破仑的卡尔大公爵。这两座铜像的雕塑技艺高超,彰显了皇室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首次打败拿破仑的卡尔大公雕像,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骑马雕塑,基座浮雕描绘1809年阿斯珀恩-埃斯灵战役场景。</p> <p class="ql-block">战无不胜的欧根亲王雕像,采用青铜铸造的骑马像,基座高8.4米,表现亲王带领军队冲锋的动态场景。雕像面向东南方,暗喻其抗击土耳其的军事功绩。</p> <p class="ql-block">新霍夫堡皇宫,坐落在旧皇宫的南面,以其整齐美丽的弧形石柱而闻名。这座皇宫建于19世纪末,旨在与卢浮宫相媲美,但最终只完成了东南角。如今,它已成为国家图书馆,内有大厅中央的卡尔六世白色雕像,周围廊柱上还雕刻着16位哈布斯堡王朝皇帝的雕像,彰显出皇家的尊贵与气派。</p><p class="ql-block">当年希特勒就登上皇宫二层的阳台,宣布奥地利与德国合并。</p> <p class="ql-block">1926年,新霍夫堡皇宫建成时,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卡尔一世已经退位八年了。1938年3月15日,希特勒在新霍夫堡皇宫的阳台上宣布奥地利从此与德国合并。当英雄广场上的人群向希特勒欢呼致意的时候,纳粹已经开始了血腥恐怖和屠杀。(图片)</p> <p class="ql-block">悬挂着许多国旗之处是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p> <p class="ql-block">进入新霍夫堡皇宫,如今这里已经是博物馆了。</p> <p class="ql-block">世界博物馆(Welt museum Wien),是奥地利规模最大的民族学博物馆,致力于展示全球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p> <p class="ql-block">霍夫堡内庭广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矗立着弗朗茨一世(1768-1835)的纪念像。他原本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弗朗茨被迫退位,改称自己为首任奥地利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纪念像由意大利雕塑家Pompeo Marchesi(1789-1858)于1846年制作,角上的四尊女像分别代表帝国推崇的四项美德:和平、信仰、力量和正义。正面基座上的拉丁文写的是:吾爱吾民。</p> <p class="ql-block">弗朗茨一世纪念像的后方是16世纪修建的阿玛利亚堡,18世纪时因阿玛利亚皇后(1673-1742)在丈夫约瑟夫一世死后孀居于此而得名。那原本是一幢孤立的建筑,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下令在西侧建造巴洛克风格的“利奥波德翼”,将北侧的孤楼与瑞士翼连接起来,如今的利奥波德翼成为奥地利总统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这扇红黑色的大门是霍夫堡皇宫最古老的城门“瑞士人门”,位于弗兰茨广场的右侧,始建于1552年,是维也纳仅存的几座文艺复兴时期古建筑瑰宝之一。从中世纪时代,在欧洲人心目中瑞士人是“忠诚”的同义词。当时欧洲各国几乎所有的宫门都专请瑞士人把守,哈布斯堡王朝也不例外。此门是依据玛丽亚•德蕾西亚女皇的命令而命名。瑞士人门的上方,可以看到金色的哈布斯堡双鹰家徽。通过这扇门,可以到达皇家珍宝馆。</p> <p class="ql-block">霍夫堡旧皇宫</p> <p class="ql-block">约瑟夫广场,位于霍夫堡宫外,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的骑马像为中心,周边分布着维也纳国立图书馆、奥古斯丁教堂等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心矗立着1860年建成的约瑟夫二世骑马青铜雕像,高3.5米,重约500公斤。 ‌</p> <p class="ql-block">奥地利国家图书馆(Austrian National Library)坐落于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建筑群,前身为哈布斯堡王朝皇家图书馆,1920年改现名,它历史悠久,馆藏丰富,现为世界五大图书馆之一。其主体建筑由费舍·冯·埃尔拉赫设计,1726年竣工。巴洛克风格的普隆克厅(Prunksaal)内藏1501-1850年间古籍约20万册,穹顶壁画与雕塑群彰显皇家气派,被视为全球最美丽的古老图书室之一。</p> <p class="ql-block">走出国立图书馆,可以看到一座教堂,即奥古斯丁教堂。十八世纪以来,这座教堂一直是宫廷教堂,皇家的婚丧大事都是在这里举行的,如弗兰茨•约瑟夫和茜茜公主的婚礼。教堂内还设有洛雷托小礼拜堂,里面有54个小银罐,存放着哈布斯堡家族54位成员的心脏(该区域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小教堂顶棚壁画</p> <p class="ql-block">哈布斯堡王朝的心墓。1654年逝世的国王斐迪南四世(Ferdinand IV)在遗嘱中规定,在他去世后,他的心应该放在圣母的脚下。由此产生了一种习俗,即将哈布斯堡皇朝去世成员的心安葬在洛雷托教堂的心墓中。</p><p class="ql-block">哈布斯堡皇朝成员去世后尸体要分三处埋葬,心脏置于奥古斯丁教堂的银瓮里,内脏存放在圣斯蒂芬大教堂的金属罐中,而尸体则安葬在卡普齐纳教堂地下的皇家墓穴内。</p> <p class="ql-block">‌斯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是维也纳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以其137米高的南塔和混合建筑风格闻名,被誉为“维也纳的心脏”。斯蒂芬大教堂始建于1147年,最初为罗马式风格,14世纪经哈布斯堡王朝扩建后转为哥特式主体结构。历经两次大火、土耳其人炮击及二战轰炸,战后由奥地利各州联合修复,成为国家团结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出了教堂,倚墙而立,歇息片刻。</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步行街,前往这次旅程中唯一的一个水晶购物点。</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前往美泉宫游览。</p><p class="ql-block">美泉宫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那,是茜茜公主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也是欧洲最著名的建筑之一。美泉宫的历史可追溯至14世纪,最初为皇家狩猎场。1743年,玛丽娅·特蕾西亚女皇下令扩建为夏宫,历时20年形成今日规模。作为传统的巴洛克艺术建筑,气势磅礴的美泉宫和花园总共2.6万平方米,房间达1441间,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它的建筑和装饰非常华丽,是欧洲宫廷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美泉宫的主要建筑包括宫殿、花园及喷泉。宫殿是一座巨大的建筑,有超过1400个房间,其中包括皇家住所,博物馆,图书馆和音乐厅等。</p> <p class="ql-block">1612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蒂亚斯狩猎于此,饮用此泉水,清爽甘咧,遂命此泉为“美泉”,遂成为宫殿名称的由来。(“美泉”,实指美泉宫后花园的“海神泉”。)</p> <p class="ql-block">玛丽亚·特蕾西亚(或译为特蕾莎),其父亲是奥皇卡尔六世,无男嗣。为了不使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大权旁落,他于1713年颁布了《国本诏书》,明确规定女性也可以继承王位,从而确保王朝后继有人。1740年,卡尔六世去世,他的长女、年仅23岁的玛丽亚·特蕾西亚继位。(前面提到一个以她名字命名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p> <p class="ql-block">玛丽亚•特蕾西亚生了16个孩子,其中11个是女儿,这些女儿很多都与欧洲王室联姻,因此特蕾西亚亦被称为“欧洲丈母娘”。</p> <p class="ql-block">女王的起居室,墙上挂满了孩子们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左边画像:玛丽•安托瓦内特,玛丽亚•特蕾西亚皇后第15个孩子,法国王后。玛丽嫁给了法国路易十六国王,后来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玛丽皇后和路易十六一起上了断头台。</p><p class="ql-block">右边画像:玛丽亚•卡罗莱纳,玛丽亚•特蕾西亚皇后第13个孩子,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后。</p> <p class="ql-block">弗朗茨一世(1708—1765),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托斯卡纳大公,但这些权利实际上都是由其妻子玛丽亚·特蕾西亚履行。</p> <p class="ql-block">弗朗茨的卧室。1916年11月21日晚,弗朗茨·约瑟夫以86岁高龄在维也纳美泉宫与世长辞。那一天白天他一直带病在办公桌前工作,晚上因高烧不退走到生命的尽头。他对贴身仆人的最后吩咐是:我明早三点半钟起床。</p> <p class="ql-block">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奥地利帝国及奥匈帝国皇帝。</p> <p class="ql-block">卧室墙上的油画: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他的妻子茜茜公主。</p> <p class="ql-block">弗朗茨一世的卧室兼书房,四周墙壁、书桌上多是家庭成员的油画或照片。</p> <p class="ql-block">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办公室,墙上左边是他33岁时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奥地利伊丽莎白皇后,即众所周知的“茜茜公主”。茜茜公主名为伊丽莎白·阿玛莉·欧根妮‌(Elisabeth Amalie Eugenie),茜茜是人们对她的昵称。她是巴伐利亚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成员,1837年12月24日生于慕尼黑,后成为奥地利帝国皇后和匈牙利王后。她因童年自由成长的环境与婚后宫廷生活的冲突,对匈牙利的政治影响(促成1867年奥匈帝国建立)以及晚年遭遇暗杀(1898年于日内瓦),而成为欧洲历史传奇人物。‌‌</p> <p class="ql-block">茜茜公主的梳洗间</p> <p class="ql-block">大画廊,位于皇宫中心,长超过43米,宽超过10米,是世界上洛可可风格室内设计最杰出的典范之一。天花板装饰由三幅壁画组成,它颂扬了玛丽亚•特蕾莎领导下的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现用于舞会、晚宴、招待会和类似活动。</p> <p class="ql-block">帝国厅,因唯一留存的帝国彩床(玛丽亚•特蕾西亚订婚时订做的)而得名。奢华的床顶,浪漫的床缦,精致的绣花边,绝顶的一件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漆画厅。玛丽亚•特蕾西亚的丈夫1765年突然去世,为了追思他,女皇特将此厅改装,从北京进口的黑色漆画板被镶嵌在桃木墙面中并装饰镀金花边。</p> <p class="ql-block">百万厅,是宫殿中最价值连城的大厅,特蕾西亚女皇最心爱的私人沙龙。厅内四壁用珍贵的玫瑰根木和镀金的木雕装饰,其间镶嵌的是印度莫卧尔王朝时期反映16、17世纪波斯王朝宫廷生活的宫廷细密画,被切成不同的形状,再以拼贴的形式与墙面装饰结合成新的画面,每个画面都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厅。1810年,玛利亚·特蕾西亚的孙子、当时的奥地利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将女儿玛丽·路易斯嫁给了拿破仑,企图与法国缔结和平。历史上,维也纳曾在1805和1809年两度被拿破仑占领,拿破仑在维也纳停留期间,就住在这间曾经的玛利亚·特蕾西亚的卧室。拿破仑垮台后,玛丽·路易斯带着她同拿破仑所生的儿子拿破仑二世回到维也纳。1832年,年仅21岁的拿破仑二世因肺病死于这间房内。</p> <p class="ql-block">按照哈布斯堡家族的传统,男性成员必须学会一门手艺,在宫中被称为“小弗朗茨”的拿破仑二世学习了园艺。房间角落里的这幅油画描绘的就是这个小园丁。</p> <p class="ql-block">餐厅。墙上的巨幅油画是20岁时的弗朗茨·约瑟夫一世。</p> <p class="ql-block">陶瓷厅,因中国青花瓷而得名。其间虽没有一件瓷器,但墙面上贴着213块陶瓷绘画,不少出自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孩子们之手,画上还留有他们的签名。</p> <p class="ql-block">黄色沙龙。曾作为弗朗茨一世和玛利亚·特蕾西亚夫妇的卧室,也是首位奥地利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的书房。</p> <p class="ql-block">台球厅,宾客等待皇帝接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桃木厅,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接见来访者的房间,护壁镶板都使用珍贵的核桃木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罗沙厅,以风景画家约瑟夫·罗沙(Joseph Rosa)的名字命名。墙上挂有他绘制的多幅风景画,这一幅描绘的城堡废墟位于今天瑞士阿尔高(Aargau),是哈布斯堡家族的起源地。</p> <p class="ql-block">美泉宫后花园是法国巴洛克风格皇家园林,占地约2平方公里,由哈布斯堡王朝于1743年扩建,1996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其对称几何布局、44尊古希腊神话雕像及海神泉等景观闻名,是欧洲最宏伟的皇家花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花园两边种植着修剪整齐的绿树墙,绿树墙内是44座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海神泉,是美泉宫花园的核心景观,位于花园中央位置,由海神波塞冬的雕塑群和喷泉组成。其主体雕塑为海神波塞冬手持三叉戟立于贝壳战车上,周围环绕着古希腊神话中的其他神祇和奔马雕塑,背景为巴洛克式花园与凯旋门。 ‌该喷泉由奥地利建筑师曹纳设计,建于1780年,是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扩建美泉宫时期的重要工程。其设计融合了法国凡尔赛宫的园林风格,成为美泉宫标志性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美泉宫正门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团友拍摄)</p> <p class="ql-block">晚餐后,部分团友前往维也纳金色大厅欣赏音乐会。(自费项目,票价100欧起。以下剧场照片均由团友拍摄。)</p> <p class="ql-block">7月23、24日在维也纳住宿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华为手机:Mate 30 Pr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