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原创:糖糖爸(昵称)</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177946</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这次在山西,游历近一月,参访了很多著名的景点及名胜古迹,特别是看了很多保存千年的古代建筑,更是被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所折服,所震撼,结束山西的行程,取道河北,听闻正定最近非常红火,于是顺道游览了这座美丽的小城,令人意外的是,正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确实是名不虚传,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p><p class="ql-block">正定,地处太行山东麓,滹沱河蜿蜒流过,河北平原绿茵之上,人杰地灵,自北魏至清末1500年间,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曾与北京、保定并称为"北方三雄镇",源远流长的历史为古城留下灿烂的文化瑰宝,现存有国保10处,省保5处,县保23处,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美誉,而我们在正定的行程则正是从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京外第一名刹"的隆兴寺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隆兴寺六大全国之最之一,被梁思成先生誉为"艺臻极品",建于北宋的摩尼殿</p> <p class="ql-block">隆兴寺六大全国之最之一,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五彩悬塑倒座观音,和寻常所见的观音菩萨像完全不一样,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隆兴寺六大全国之最之一,中国最古老最大的转轮藏,始建于北宋年间,至今仍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隆兴寺六大全国之最之一,由明代神宗皇帝与慈圣皇太后御制的铜铸毗卢佛,极其精美华丽。</p> <p class="ql-block">隆兴寺,别名大佛寺,位于河北省正定县中山东路,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隆兴寺。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宋太祖赵匡胤于寺内铸造一尊巨大的四十二臂铜质千手观音,并盖大悲宝阁,此后寺内大兴土木进行扩建,形成了以大悲阁为主体的宋代建筑群,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见的隆兴寺的建筑格局。</p><p class="ql-block">隆兴寺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著名的北京故宫属同一级别的国保,其拥有的六大全国之最,更是享誉全国,为名佛其实的国家宝藏。</p><p class="ql-block">寺院建筑南北纵深,沿中轴线一字排开,由南向北依次为玻璃照壁、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戒坛、慈氐阁、转轮藏殿、大悲阁、御书楼、弥陀殿、毗卢殿等十几座殿堂楼阁,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中轴线最南端为一字琉璃照壁,照壁呈红色,有云龙图案精敛美观,体现了隆兴寺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隆兴寺没有山门,以天王殿作为寺院的山门。天王殿始建于北宋,是寺院现存四座宋代建筑中最早的一座。</p><p class="ql-block">天王殿大门上端的匾额为清代康熙皇帝手书。</p> <p class="ql-block">进入隆兴寺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遗址空地,巨大的地基尚存,给人一种历史的沧凉感,这就是隆兴寺大觉六师殿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觉六师殿曾是该寺规模最宏大的殿宇,始建于宋代,原内供奉七尊佛像,象征佛祖及其六位祖师,气势恢宏,然而,这座巨殿在民国初年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如今仅存巨大的台基遗址。</p> <p class="ql-block">这座消失的大殿成为一种独特的景观,它虽无实物,却以缺席的方式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无常,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大殿布局奇特,其正方形殿身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使平面形成十字形,被梁思或先生誉为"艺瑧极品"、"世界古建筑孤例",并被收录入其主编的《中国建筑史》。</p> <p class="ql-block">抱厦向前伸出,气势非凡,造型独特</p> <p class="ql-block">檐下斗拱宏大,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大气</p> <p class="ql-block">用材简洁、分布疏朗,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生起,符合宋《营造法式》规范。</p> <p class="ql-block">摩尼殿作为宋代建筑的典范,被列为隆兴寺六大全国之最。</p> <p class="ql-block">殿内佛坛上供奉泥塑金装佛像,造型生动,极具观赏价值,均为宋代原塑,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摩尼殿内槽北壁为一座泥塑五彩悬山,悬山中现存塑像共30余尊,此为悬山正面局部</p> <p class="ql-block">五彩悬山侧面</p> <p class="ql-block">五彩悬山的正中为五彩观音菩萨像,俗称倒坐观音。观音像原塑于北宋,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曾进行过修补。大文学家鲁迅先生非常欣赏这尊塑像,称其为"东方女神",谓之她是"将神人格化"的典范。并将其视若佛教美学的代表作而珍藏,至今仍陈放于北京阜城门内鲁迅故居的书案上,被世人视为最美观音。</p> <p class="ql-block">倒座观音塑像被列于隆兴寺六大全国之最之一。</p> <p class="ql-block">摩尼殿是一座名佛其实的艺术宝库,除了上述精美绝伦的泥塑作品外,殿内四𤩹上尚存有422平方米的明清时期的精美壁画,此为扇面墙上的"西方胜境"壁画。</p> <p class="ql-block">摩尼殿是隆兴寺内最重要的殿堂,隆兴寺六大全国之最,摩尼殿就占据两项(宋代古建和倒坐观音像)。离开摩尼殿,前面即是隆兴寺内有名的牌楼门。</p> <p class="ql-block">牌楼门,中国宋代建筑的珍品,它并非独立的牌楼,而是一座将牌楼与殿门功能完美结合的独特门殿,其最大特色在于"三牌楼、-门殿"的构造,为全国现存早期古建中的孤例,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穿过牌楼门,呈现在眼前的是戒坛。</p><p class="ql-block">戒坛是一座亭台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为重檐三滴水溜金斗拱结构,其屋脊上装饰着六只神兽,标志着它在寺院建筑中拥有极高的等级。</p> <p class="ql-block">戒坛现存的石台为明代所建,其上木结构部分则为清代乾隆时期所建,是明清合壁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戒坛内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尊明代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铸造的铜铸双面佛像。</p> <p class="ql-block">两尊佛像相背而坐,背身相连,造型别致,做工精巧</p> <p class="ql-block">佛像面南者为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面北者为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这种配置在中国寺院戒坛中并不常见,且佛像具有明显的明代中期宫廷造像风格,在民间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戒坛是佛教僧徒受戒时举行宗教仪式的神圣场所,隆兴寺戒坛是与北京戒台寺、五台山清凉寺齐名的北方三大坛场之一。</p> <p class="ql-block">参观戒坛后,在中轴线两侧,分别有慈氏阁和转轮藏殿相对而立。</p><p class="ql-block">慈氏阁为北宋时期(约公元11世纪)建造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其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其原真罕见的宋代建筑结构。</p> <p class="ql-block">为容纳高大的佛像,慈氏阁采用了"减拄造"和"永定柱"法,特别是殿内仅用两根内柱的通高木框架,以及底层檐下独特的"缠柱造"均为研究《营造法式》的实物例证。</p> <p class="ql-block">阁内供奉一尊高达7.4米的木雕"弥勒菩萨"立像,其体态健硕,衣纹流畅,是宋代木雕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阁内还立有宋代石碑一块</p> <p class="ql-block">转轮藏阁位于大悲阁东侧配殿,与慈氏阁相对,同为北宋时期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其核心功能是安置一座罕见的宋代转轮藏(一种可以旋转的藏经橱),这在中国现存早期古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p> <p class="ql-block">阁内安放的是一座八角形木制转轮藏(用于藏经),结构奇妙,为绝世珍品,被列为隆兴寺六大全国之最。</p> <p class="ql-block">转轮藏虽历经千年,至今仍运动自如保留了宋代的形制和风韵,信众推动它旋转一周即等效于诵读一遍经藏,体现了佛教的智慧与方便法门。</p> <p class="ql-block">转轮藏阁以其功能、结构与艺术的完美统一,成为隆兴寺这座古建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这两座碑亭分列在大悲阁左右,分别为清康熙、乾隆两帝的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清代这两位皇帝创造了康乾盛世,但也有个共同的特点,喜爱到处题字树碑。</p> <p class="ql-block">隆兴寺内有很多石碑,其中不乏皇帝大臣、文人雅士题写的石碑,然而隆兴寺内最重要的石碑却非《龙藏寺碑》莫属。</p><p class="ql-block">《龙藏寺碑》刻立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其时正值汉字书体由隶书向楷书演变的关键时期,碑文书法秀雅瑞丽,平正冲和,既有北碑的强健骨力,又蕴含南帖的温润风韵,它上承汉隶余韵,下启唐楷先声,对初唐诸家(如欧阳询等)影响深远,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重要的瑰宝,被誉为"隋碑第一"或"楷书之祖"。</p><p class="ql-block">《龙藏寺碑》属国宝级文物,建亭保护,处于亭内,巳无法一睹芳容。此为龙藏寺碑的碑亭。</p> <p class="ql-block">为方便游人观赏国宝,在亭外复制一块《龙藏寺碑》,此为复制碑。</p><p class="ql-block">《龙藏寺碑》被列入隆兴寺六大全国之最。</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位于隆兴寺中轴线的最末端,因殿内供奉的明代万历皇帝御制的铜铸毗卢佛而得名。这尊铜铸毗卢佛像设计精巧,造型华美,是中国佛教造像中的绝品。</p> <p class="ql-block">这尊佛像高达六米,分为三层的毗卢佛,共有三层莲座,每层莲瓣上均刻有小佛,共计有一千尊佛像。</p> <p class="ql-block">佛像的整体结构从下至上渐次收拢,构思精妙,气势恢宏,充分展现了明代皇家精湛的铸造工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毗卢佛又称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尊奉的最高神明,这尊造像不仅体现了皇权与神权的结合,也是研究明代宫廷佛教和金属工艺的重要实物。</p> <p class="ql-block">此为造像的单层局部特写。</p><p class="ql-block">特别指出的是,这尊国宝级文物并非隆兴寺原物,而是"外来物种",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正定祟因寺迁来,它的入驻,为隆兴寺增添了一抹璀璨的光彩,并被列为隆兴寺六大全国之最的行列。</p> <p class="ql-block">隆兴寺内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大悲阁,又称佛香阁,阁内供奉着闻名遐迩的宋代铜铸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是隆兴寺六大全国之最中的最重要的一项,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前往参访时正在维修,不对外开放,要想重见这一国宝,只有留待来年。</p> 游历感言 <p class="ql-block">走进正定隆兴寺,仿佛穿越千年,踏入了历史的长河,这座始建于隋代的古刹,宛如一部厚重的历史文化典籍,静静的诉说着一千多年前的那些陈年旧事,特别是那六大全国之最的国宝级文物,更是这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荡漾在人们的心怀。</p><p class="ql-block">沿着寺院的中轴线前行,每一处建筑都让人惊叹不已,北宋"十字"造型的摩尼殿,全国独一份,鬼斧神工建筑技艺令人折服;五彩悬山上的倒坐观音,被鲁迅赞为东方美神,充满了生活气息,神态灵动,仿佛是邻家的大姐;转轮藏虽历经千年,至今仍灵动自如,为信众祈福;《龙藏寺碑》则给书法界树立了不朽的标杆,开启了唐代楷书的先河;而唯一遗憾的是因殿堂维修,未一睹铜铸千手观音的芳容,而这一遗憾,则将成为我下次重游隆兴寺的理由和起点,有遗憾的旅游同样是美好的。</p><p class="ql-block">借用河北文旅的一句文宣语作为本文的结尾:这么近,这么美,周末到河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