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且作疏朗吟

阳光逸尘

<p class="ql-block">  昵称 阳光逸尘 编号 249678993</p><p class="ql-block"> 晨起推开窗,一阵风裹着清冽的凉意扑面而来,才惊觉秋意已这般浓了。不像往年是循着叶尖渐黄、蝉声渐弱慢慢铺陈,今年的秋倒像个利落的信使,带着“唰”一下的干脆,把夏的燥热扫得干干净净。望着院角那棵老槐,几片叶子悠悠打着旋儿落下,忽然觉得,这“突然”里,藏着季节最本真的模样——从不等谁准备,也从不停留怅惘,只循着天道,稳稳当当往前走。</p> <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年轻时在军营的日子。秋训总是伴着这样的风,训练场边的白杨树叶子落了一地,踩上去沙沙响,却一点不显得萧索。我们背着装备跑五公里,呼出来的气成了白雾,额头的汗却很快被风吹干,抬头就是洗得透亮的天,连远处的靶场都看得清清楚楚。那时候不懂什么是“疏朗”,只觉得秋高气爽时,连瞄准的视线都格外清晰,心里也亮堂,仿佛所有的杂念都被这秋风滤掉了,只剩下“把动作做标准”“把任务完成好”的笃定。如今想来,那便是秋给军人的馈赠吧——不拖泥带水,不沉溺情绪,像秋空里的雁阵,目标明确,姿态从容。</p><p class="ql-block"> 退休在家这些年,反倒有了更多时间和秋相处。不再是匆匆路过训练场的秋,而是能坐在院子里,看着阳光从疏枝间漏下来,在地上织出斑驳的光影。泡上一壶老茶,看对面楼顶的鸽子一圈圈盘旋,翅膀划破平静的天光。偶尔和老战友们约着去公园散步,见着枫叶红了、菊花开了,有人会念叨一句“岁月不饶人”,我却觉得,秋恰恰是教会我们和岁月和解的。你看那枝头的果子,经历了春夏的生长,到秋天便沉沉稳稳地挂着,不张扬,却满满当当;就像我们这些退下来的人,卸下了肩章和任务,却多了份闲看云卷云舒的坦然。</p><p class="ql-block"> 前些天整理旧照片,翻出一张秋日出操的合影,照片里的我们穿着迷彩服,脸上带着汗珠,背景是蓝得没有一丝云的天。再看看窗外,此刻的天也是一样的蓝,只是如今的我,能静下心来细细打量那片蓝里藏着的层次——近的云像轻纱,远的云像淡墨,不像年轻时只觉得“真蓝”,如今才品出这“蓝”里的疏朗:不拥挤,不杂乱,每一笔都恰到好处。就像人生到了秋,褪去了喧嚣,剩下的都是最本真的东西:和老战友的情谊,对生活的热忱,还有面对时光流转的那份平和。</p> <p class="ql-block">  秋从不是结束,就像组稿通知里说的,“无凋零之象,安有萌蘖之期”。它只是让万物暂时敛聚,为下一段生长积蓄力量。我们这些老军人,也像秋里的草木,把过往的荣光和汗水敛在心底,化作如今从容生活的底气。风又起了,吹动院中的菊花,香气淡淡的,却能飘得很远。这样的秋,这样的日子,不浓烈,却足够疏朗——像一幅留白恰到好处的画,每一笔,都值得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王永华,服役38载,深耕野战部队与边防一线,退休后记录生活。</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