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印尼行(七)大年初二•回“娘家”(印尼巴厘岛王宫)

阳光

<p class="ql-block">  (一)印尼🇮🇩巴厘岛的卡朗阿森宫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成为巴厘岛最强盛的地方,曾是国王的下榻之处。是一座小而精的王宫,环境优美,游人稀少,至今王族的后裔还生活在这里,增添了王宫的人间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这座皇宫融合了中国和西方建筑的元素,据历史记载,国王当时雇佣了荷兰、中国和巴厘岛的建筑师共同设计。</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二来到此地,真有一种回娘家的亲切感!</p> <p class="ql-block">  卡朗阿森宫不仅是巴厘岛最大的历史地标之一,也是巴厘岛韧性的象征,展示了该地区丰富的文化特征,它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美丽的建筑风格,成为巴厘岛东部一个不容错过的景点,在这里你可以寻求宁静与文化的沉浸体验!</p> <p class="ql-block">  (二)印尼巴厘岛乌戎水皇宫。在巴厘岛东部的卡朗阿森,火山与海洋的交界处,藏着一座被时光温柔修复的“水上幻梦”——乌戎水皇宫(Taman Ujung)。它曾是卡朗阿森王国的夏宫,是国王宴请宾客、休憩赏景的私密天地,如今褪去皇家专属的光环,以更轻盈的姿态,向世人讲述着巴厘岛的过往与新生。</p> <p class="ql-block">  这座宫殿的故事始于1901年。彼时的卡朗阿森王国正值鼎盛,国王I Gusti Bagus Jelantik邀荷兰建筑师与中国匠人联手,耗时20年(1901-1921年),在火山脚下的海岸边筑起这座融合巴厘、荷兰与中国元素的“水上宫殿”。三座主建筑——北池中央的吉利殿(Balai Gili)、南池之上的甘榜殿(Balai Kambang),以及连接两池的拱桥与凉亭,原本是国王与王妃的休憩处、宾客的宴饮厅。池水倒映着火山轮廓,微风拂过时,水面泛起细碎银光,像极了王宫里永不落幕的浪漫诗篇。</p><p class="ql-block"> 然而命运总爱开玩笑。1963年阿贡火山喷发,1979年余震侵袭,曾经的辉煌几乎被摧毁殆尽。但巴厘岛人骨子里的坚韧让故事有了续集:2002年,当地政府耗资190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900万元)修复,让这座“水上宫殿”以更温柔的姿态重生——残垣断壁被保留,新建筑延续旧时风格,曾经的皇家私域,如今成了全民共享的“治愈花园”。</p> <p class="ql-block">卡朗阿森宫:时光褶皱里的巴厘王韵</p><p class="ql-block"> 18-19世纪的巴厘霸主在此留下印记,小而精的宫阙藏于葱郁之间。王族后裔仍居旧地,檐角铜铃摇响历史回音。苔痕爬上石阶,花影漫过回廊,游人罕至处,一砖一瓦皆在低语:这里曾是王权的心跳,亦是烟火人间的温柔注脚。</p> <p class="ql-block">  走进乌戎水皇宫,最先撞入眼帘的是两片相连的碧水——北池与南池。池中各有一座亭阁:北池的吉利殿立于圆形小岛中央,通过石桥与岸边相连,曾是国王与王妃的“水上闺阁”,如今游客可踏上石阶登岛,想象当年妃嫔凭栏赏景的模样;南池的甘榜殿则像浮在水面的舞台,国王曾在此设宴款待宾客,如今成了拍照的绝佳背景,穿一身纱笼站在廊柱下,背后是湛蓝的火山海,随便一拍就是“穿越时空的贵族照”。</p><p class="ql-block"> 两池之间,一座拱桥横跨水面,桥畔的凉亭点缀着中式飞檐与巴厘雕花,细节处藏着中国匠人的巧思;西侧高地上的观景台则是“上帝视角”——站在这里,火山、海洋、水池、亭阁尽收眼底,尤其是清晨薄雾未散时,整个宫殿像漂浮在云端的仙境,美得让人屏息。</p> <p class="ql-block">触摸历史</p> <p class="ql-block">乌戎水皇宫:火山海畔的时光琥珀</p><p class="ql-block"> 19世纪卡朗阿森王国的夏宫遗韵,巴厘匠人以火山石筑就三池碧水,拱桥凉亭藏荷兰飞檐与中国雕纹。残垣间苔痕诉说1963年火山浩劫,而今王族后裔仍居旧地,僧袍掠过池畔,游人漫步水上宫殿,看火山、海洋与王朝往事在斑驳光影里共舞。</p> <p class="ql-block">  乌戎水皇宫像一本被海水浸湿又晒干的旧书,每一页都写着王室的浪漫、火山的残酷与巴厘人的坚韧。当你站在池边,看风吹皱水面,听远处传来伽美兰乐器的余音,便会懂:所谓“水上幻梦”,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历史留给当下最温柔的馈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