澉南长墙山探秀掠影

堰廊雪巷

<p class="ql-block">  长墙山,又名长山、黄道山,位于澉浦镇东南海边,为澉浦镇的天然屏障,因山体狭长,似一堵高墙挡住海潮,故有此名。</p><p class="ql-block"> 因开采石矿,山体已不是原来的样貌。尽管如此,这里有嘉湖平原有名的长山闸,有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有澉浦镇蓬勃发展的工业园,还有辽阔无垠的大海和林龙港口,吸引我前往探秀。</p> <p class="ql-block">  说起长墙山,总会想起“青山乌龟长山蛇”的民谣。</p><p class="ql-block"> 澉浦靠海有两座山。一座青山,像一只乌龟;一座长墙山,像一条长蛇。</p><p class="ql-block">长墙山踞南,青山座北,南北相望。(如图)</p> <p class="ql-block">宋《澉水志》载:“长墙山,在镇东三里,高八十丈,周围十九里…。秦始皇东游登山望海,以其孤耸,遥望如堵墙,因名。” 山有两峰,东峰名长山,高83.88米,西名黄道山,高73米。黄道山下古有龙眼潭,为澉浦海港的所在地,俗称黄道关。山上有民国年间建立的水文站和“东方大港”测量标志。1949年后,1978年开挖杭嘉湖出海排涝工程长山河,在黄道山下出海,在此筑有长山闸,形成“谷水朝宗”一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古老美丽的传说</span></p><p class="ql-block"> 当地老百姓流传着:“青山乌龟长山蛇,伍子胥当年亲手捉。”这样古老而美好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那是吴越春秋时候,吴国有个大将伍子胥。当时吴越交战,越国虽然战败,却上下齐心,卧薪尝胆,准备反攻。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忠告,花天酒地。伍子胥只得带一支兵马到澉浦驻扎。那时,吴国的前线,钱塘江的潮水常要淹没大片良田。当时澉浦沿海没有山,军队也无法驻扎。伍子胥决定造一条海堤来挡钱江潮,可是造了好几次都坍掉,怎么办呢?这天夜里,伍子胥一个人蹲在海边。琢磨海堤坍的原因。突然,月光下有两个黑影,他连忙走过去察看,终于发现海堤下面原来有一只海龟和一条蛇,海堤正好筑在它们背上。它们一抖动,身上的石头、泥块就哗啦啦地跌落下来,海堤就变得七零八落的,不像样。伍子胥顿时火冒三丈,一个箭步冲过去,举剑就劈。那海龟和海蛇也不是好惹的,都窜到海滩上来,前后夹攻,一场激战。伍子胥到底是员勇将,嚓嚓嚓几下,终于把海龟和海蛇都杀死在海滩上。这时他已精疲力尽,一回营房就呼呼地睡着了。</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民工上海堤干活,却看见海边趴着一只石乌龟和一条石蛇。奇怪,石乌龟和石蛇还在不断地长大呢。越长越高,越长越长,终于变成了两座大山,一座乌龟山,一座蛇山。大家高兴啊,庆贺这一带从此不再担心钱江潮的骚扰,都说伍子胥将军神通广大,为老百姓做了桩好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人间奇迹一一长山河工程</span></p><p class="ql-block"> 47年前,也就是1978年11月15日,嘉兴、平湖、海宁、海盐、嘉善、桐乡、德清这7个地方的30万民工,齐聚一堂,共同投身于长山河一期土方开挖工程的壮丽画卷中。他们在这绵延41.29公里的土地上,历经43天的艰苦奋战,成功开挖土方1160万立方米,这一人间奇迹的诞生,为后来的长山河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长山闸,这座以海盐长山命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屹立在闸下,见证着滚滚河水向东奔流,直入东海的壮丽景象。其背后,长山河穿越澉浦城,蜿蜒曲折,绵延66.7公里,其中海盐境内长达18公里。作为杭嘉湖南排工程的关键一环,长山河排涝工程在过去40年间,从1980年至2020年,累计排水量高达345.253亿立方米,为保护海盐及整个杭嘉湖平原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南排工程响应党中央号召,充分挖掘工程潜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长山河系首条人工开挖的南排行洪骨干河道,长山河出海口坐落于海盐县澉浦镇,长山河枢纽管理所配合澉浦镇,挖掘长山河两岸节制闸运行潜力,以通过长山闸大修工程改建完成的南门闸、新华闸两座节制闸为进出水口门,在新华闸附近设45KW泵站一座,通过合理调度节制闸运行,紧紧围绕河道治理、景观打造、水质提升等目标展开水环境治理,对水质感观、绿化景观、便民设施等方面实施提升,受益面积达15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在长山闸未运行的情况下,通过上游新华闸泵站注水,长山河枢纽管理所配合澉浦镇,打开南门闸,贯通新华港,澉六河等内河与长山河水体促成单向流动,并协助澉浦镇对南门闸、新华闸等统一管理进行水质、水量调控,使得澉浦镇各连通水系水位能常年高出河床1.2米左右,以确保澉浦镇内河水质基本稳定在Ⅲ类水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山河沿岸新华闸、南门闸两座节制闸已全面超越了原设计的防洪功能,蝶变为助力当地美丽河湖建设的重要一环,并且成效显著,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为实现乡村共同富裕注入“水引擎”,为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镇贡献了南排力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林龙港囗海河联运</span></p><p class="ql-block"> 浙江林龙港口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20日,是嘉兴地区首家投入生产的海船制造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港口经营、水路运输及非煤矿山开采,并延伸至耐火材料生产及煤炭销售。‌‌</p><p class="ql-block"> 港囗一期5000吨级码头、二期三个万吨级码头的林龙港口,致力于发展海河联运。投资环境越来越优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内河码头作业区</span></p><p class="ql-block"> 海盐首个公用内河码头——嘉兴港澉浦作业区</p><p class="ql-block"> 该码头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提升海盐海河联运能力,减少周边企业货物运输成本,促进企业发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长墙山工业园</span></p><p class="ql-block"> 临港秘境,海岛与工业的时光交响</p><p class="ql-block">海盐的澉浦镇长墙山工业园,它既是现代工业的缩影,又保留着大自然的原始野性。这里见证着海浪的起伏与岁月的流转。在这里,岩石峭壁,灌木丛生,海鸟或低飞或栖息,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和谐的生态画卷。</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长墙山工业园更是成为了海盐县重要的临港物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也是一个高效绿色生态的工业功能区。在这里,你既能感受到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又能领略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工业园区的布局别具一格,东临杭州湾,南至长山林龙港口南界,北至青山一带,西至海塘路,内路网形成“四横三纵”的结构。四横自促进企业发展向南延伸,如同大自然的脉络,贯穿整个区域;三纵自西向东铺展,连接着每一个故事的起点。在这里,你不仅能感受到工业文明的进步,更能触摸到这片土地深处的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  临港工业园区,与万顷波涛为伴,总能让人联想翩翩。大海的阔广和波涛的伟力,就是现代工业发展的象征。我们期待着长墙山,奏响时代的强音。</p> <p class="ql-block">龙口,位于长山东端,当地又称“东宫嘴”,相传是东海龙宫之门。“龙口怒潮”历来为澉浦一景。明代鲁汀《龙潭海眼》诗赞曰:“尺木沧溟上,蜿蜒光怪沉。山空月窟小,云护石潭深。潮汐高秋信,风雷永夜吟,济时当旱魃,一跃九垓霖”。明代董谷《游龙眼潭记》记所见景观:“春风甚颠,午潮怒长,粘天陷日,奔雷赴鲸,来如崩山,去欲缩地,石崖林立,莫可名状,深者如室,削室如壁,广者如车,狭者如带,完者如怒猊伏虎,碎者如断剑折戟,洪涛吐言,万皴鳞集。”当代著名作家阿英在《盐乡杂信》中记述“龙口”人字潮奇观:“这个地方的潮水很有趣,在涨潮时,因为两个山尖对峙的关系,形成一个很高的“人”字向外(应是向内—一作者注)流,平时的时候,却变成另一个向内(应是向外—一作者注)流的‘人’字。</p><p class="ql-block"> 龙口,背靠长山,左前方是青山,右前方有一小岛,名顾山。长山突兀于杭州湾中,迫使钱塘江水在此打了个折,从西南而来,向东北而去。此处东面江宽24海里,而南面江宽仅8海里,形成一个巨大的“喇叭口”,地理上是杭州湾和钱塘江的分界处。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举世闻名的钱江潮,世称“钱江潮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