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南水乡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旧石器时代的三山文化,到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都在此留下了深厚的文化根基。这次江南踏春,最深刻的感触便是水乡那独特的魅力——它源于自然景致,又与江南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融。如蛛网般密布的水系、依水而建的瓦舍、爬满青苔的石墙、原石铺就的青石板路,无不浸透着浓浓的人文底蕴,展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从乌镇游览结束,我们便即刻赶往下一站——南浔古镇。与乌镇相比,南浔又是另一番风貌,这里有着“人家尽枕河”的独特景观。河流之上石桥林立,各有风姿;两岸通过石桥连成无数通道,构成了南浔古镇与众不同的水乡建筑布局。</p> <p class="ql-block">踏上一座石拱桥,依栏远眺,只见独具特色的民居依水而建,错落有致。那些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精美绝伦,既再现了江南匠人的精湛技艺,又与水墨般的水乡景致相得益彰,浑然天成。</p> <p class="ql-block">走下拱桥,沿着河岸一侧往里走,脚下的青石板被前夜的雨水润得发亮,清晰倒映出两旁的白墙黑瓦。与其他古镇的喧嚣不同,南浔的清晨是浸在水汽里的。穿镇而过的浔溪上,乌篷船缓缓而行,船夫摇橹的节奏与哼唱的昆曲,伴着潺潺水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从旧时光里飘来的曲调,悠远而宁静。岸边的垂柳将枝条垂到水面,随风轻轻摇摆,荡开一圈圈细碎的涟漪。</p> <p class="ql-block">再往深处走,便能看见藏在巷弄里的老宅。张石铭旧宅的门楣上,砖雕“百寿图”细致得能数清每道纹路;跨进门槛,却撞见西洋式的彩色玻璃天窗,中式回廊环绕着罗马柱,紫檀木家具上摆着法国座钟——两种风情碰撞在一起,竟生出奇妙的和谐。院子里的玉兰开得正盛,花瓣落在青石板上,仿佛在告诉来客:你已走进百年时光的褶皱里。</p> <p class="ql-block">午后阳光洒在瓦舍上,折射出斑斓的光。我们来到刘氏梯号,其外墙是少见的红色,当地人称之为“红房子”。西式拱窗嵌在中式飞檐下,窗玻璃映着蓝天白云,倒像一幅流动的画。登上二楼露台,能望见远处的石拱桥静卧在溪流上,桥洞将流水“裁”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游船从光斑里穿梭而过,带起的水波纹让桥的倒影也跟着晃悠悠的。</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店铺、摊贩,连同竹编摊、湖笔铺、工艺品店、银匠铺,构成了一幅鲜活的百年市井烟火图。尝一串定胜糕,米香混着豆沙的甜;就着街角阿婆卖的熏豆茶喝上一口,茶香里带着点咸鲜。走到通津桥边,见几位老人坐在石阶上晒太阳,便停下脚步闲聊几句。他们话里的南浔,是记忆中船来船往的商埠,是藏着历史文脉的故园——而这些,其实都藏在这一砖一瓦、一水一桥的岁月荏苒里。</p> <p class="ql-block">江南的天总爱变脸,临走时又遇上绵绵细雨。雨丝细细密密,给古镇蒙上一层朦胧的面纱。白墙黛瓦的尖顶在烟雨中若隐若现,浔溪上的乌篷船挂起了灯笼,昏黄的光映着雨丝,宛如走进了神话中的秘境。南浔的美,有雨打春柳的幽静,有中西合璧的神奇,更有藏在百年时光里说不尽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