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我们的新疆

江贵民

<p class="ql-block">  在祖国西北的广袤大地上,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既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又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柔美清新;它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也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乐园;它,就是我们的新疆。</p><p class="ql-block"> 新疆的美,是山河湖海的慷慨馈赠。巍峨的昆仑天山横亘其中,将新疆分为南北两疆。北疆的喀纳斯阿尔泰山下,喀纳斯湖如一块翡翠镶嵌在草原之间,湖水随季节变幻着蓝绿青灰,清晨的薄雾为它蒙上神秘的面纱;伊犁河谷的那拉提草原,是“空中草原”的缩影,春夏时节,绿草如茵,野花似毯,牧马奔驰,牛羊成群,牧民的毡房星星点点,构成一幅灵动的游牧画卷。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浩瀚无垠,沙丘连绵如金色海浪,在夕阳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而在沙漠边缘,塔里木河蜿蜒流淌,两岸的胡杨“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用生命诠释着坚韧。还有赛里木湖的澄澈、火焰山的炽热、可可托海的深邃……每一处风景,都是大自然在新疆这块画布上,挥毫泼墨的杰作。</p><p class="ql-block"> 新疆的韵,是历史长河的深情沉淀。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驼铃悠悠,商队络绎,不同文明在这里碰撞、交融。吐鲁番的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生土建筑城市,断壁残垣间,仿佛还能听见昔日的喧嚣;库车的克孜尔石窟,壁画色彩艳丽,飞天灵动飘逸,龟兹乐舞的韵律仿佛穿越千年,在耳畔回响。从张骞“凿空”西域,到玄奘西天取经,从左宗棠收复新疆,到如今的“一带一路”建设,新疆始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历史的印记在这里层层叠叠,孕育出独特的人文底蕴。</p><p class="ql-block"> 新疆的兴,是时代发展的蓬勃脉动。曾经,“死亡之海”的沙漠让人望而却步,如今,克拉玛依的油田机器轰鸣,抽油机的“磕头”声是资源开发的序曲;达坂城的风电场,数千架风车如巨人般伫立,将风能转化为清洁能源;戈壁滩上的光伏电站,镜面般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是“追光者”的智慧结晶。交通建设更是日新月异,独库公路穿越天山,将南北疆紧密相连;中欧班列从乌鲁木齐出发,驶向欧洲,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钢铁驼队。城市里,高楼林立,商圈繁华,各族群众在这片土地上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幸福生活,现代化的气息与独特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 新疆的情,是多民族共生的温暖画卷。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旋律悠扬,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热情奔放,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热闹非凡……每逢节日,各族群众欢聚一堂,跳着麦西来甫,品尝着烤馕、抓饭、大盘鸡,在欢声笑语中,情谊愈发深厚。在新疆的校园里,不同民族的孩子坐在一起读书学习;在社区中,各族邻居互帮互助,亲如一家。就像那象征团结的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浇灌着幸福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新疆,是一首写不完的诗,是一幅绘不尽的画。它的美,在山河湖海的壮丽中;它的韵,在历史文化的沉淀里;它的兴,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它的情,在民族团结的温暖中。这片土地,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在祖国的西北方,绽放着属于它的独特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