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书生三绝与半生情</p><p class="ql-block"> 文/邓中伟</p><p class="ql-block"> 秋的味道写在风里,人的故事却浸在岁月里。王书生这个名字连带着阿克苏的晨光与苏州的烟雨。在我脑海的记忆里,鲜活了很长时间,我们是穿一条开裆裤长大的发小,从小学到中学的晨读声里,总少不了他的影子一一那个藏着“书生三绝”的少年。</p><p class="ql-block">一绝.河畔长歌</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的阿克苏部队特招文艺兵的消息像风一样的刮到校园。王书生练歌的劲头陡然涨了起来,随时随地都能听见他哼着调子吊嗓子。每个不上课的星期天,天刚蒙蒙亮,他就会拽着我一路小跑,直奔多浪河畔。河水是天山冰雪融成的,清得能看见水底的泥沙,凉丝丝的水扑在脸上,瞬间驱散了睡意 。</p><p class="ql-block"> 没有老师指导,我们就对着河面扯开嗓子练。他总蹲在岸边,盯着水里自己的影子"啊——"地长鸣,看声波能不能激起一圈圈涟漪。嗓子哑了就含口河水润润,依旧不肯停。那时他倒像个小老师,教我怎么运气发声,反复练的《延河颂》更是刻进了骨子里:"延河流水光闪闪唻,战士饮马走河边 ,仰望着宝塔唱战歌,想起了毛主席当年在延安,在延安..."他的嗓音清亮得像多浪河的流水,吐字清晰,一口气能拖出老长的音,连水鸟都要停在岸边听一会儿。</p><p class="ql-block"> 二绝·跤场旋风</p><p class="ql-block"> 王书生的摔跤功夫,是实打实摔出来的。他总在没人的地方悄悄练臂力、扭腰劲,走路时都不自觉地练小垫步急转身。他的"背摔"和"兔子翻江"堪称绝招,比他高一头壮一圈的男生都未必是对手。</p><p class="ql-block"> 最精彩的是"兔子翻江"。一旦被人骑在身上,他双脚猛地撑地发力,借着惯性把对方重心往前带,双腿顺势搭在对方肩上,脚尖轻轻一扣,腰腹一拧就能瞬间翻盘,把人结结实实地按在地上。有回我亲眼见他放倒高年级的人称"小霸王"的同学,尘土飞扬里,他拍着手笑的样子,比赢了比赛还快活。</p><p class="ql-block"> 三绝·口琴短韵</p><p class="ql-block"> 王书生做什么都肯下死功夫,吹口琴也是。为了让音符衔接自然,他先把谱子唱得滚瓜烂熟,再对着口琴一个个音试,错了就重来,直到嘴唇发麻才歇。他最拿手的是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插曲《啊,朋友再见》。</p><p class="ql-block"> 口琴声起时,细碎的旋律像流水漫过石子路,即有游击队员抗争的刚劲,又藏着对和平的向往。夕阳下的操场边,和学农基地的宿舍里,他坐在那里吹奏,我们围在一旁听,连晚风都放慢了脚步。那把磨得发亮的口琴,藏着少年最纯粹的执着。</p><p class="ql-block"> 半生别与聚</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一起下乡,再后来他参军去了,而我回了内地,这一别就是四十六年 。去年重新联系上时,他在电话里笑:"老兄,想吃啥?我给你带阿克苏苹果。"我劝他路途太远,可没过多久,一箱带着3692公里风尘的苹果还是送到了我这,咬一口,还是小时候的甜。</p><p class="ql-block"> 今年五月苏州同学聚会,为了增加欢聚时的喜庆氛围,一向同学聚会负责晚会文艺的雷莉同学联系我,想邀请王书生表演一个节目。此时他正随三五九旅老战士歌舞团巡演,被我三番五次催着才赶来。见到当年我们那一届特招入伍的女同学吴宏伟,他立马敬了个礼喊"老班长",惹得大家笑出了声——部队里不论转业与否,早入伍的都称之谓老班长,这份情谊最是真切。</p><p class="ql-block"> 欢迎晚会上,他握着话筒说:"上过山,下过乡,扛过枪,今天唱首《班长拉琴我唱歌》献给大家。"音乐响起,他的歌声依旧清亮:"班长拉琴我唱歌,歌声朗朗像小河。先唱家乡的风光好,在唱连队的英雄多。哎哎嗨,大家来唱歌多快活哟嗨嗨..."歌词里藏着部队的岁月,也藏着我们共同的青春,音调掌握的那叫个精准,瞬间掌声溢满了整个大厅。</p><p class="ql-block"> 在同里古镇,青砖灰瓦藏着说不尽的温柔与浪漫。那静静的小河,古老的石径。每一处都是风景如画的诗篇。男女同学边走边看边聊。犹如踏进了同里的水墨画卷里,古镇的风情婉约灵秀。让人晕然陶醉其中,无法自拔。</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行到一处由乌篷船摇曳在碧波之上的河边。河边停有一辆搭有棚子的观光车。他看见路边的观光车,突然转身对女同学打趣:"朕大悦,封你们为妃子,上车!朕拉你们逛古镇。"又对另一位女生说:"你当皇后,帮朕推车。"女生脸红着反驳,谁是你的皇后?皇后还有推车的吗?他假装生气:"敢顶撞朕?降为妃子!"满街的笑声惊起了乌篷船上的水鸟,他真的拉起车往前走,脚步稳得像当年练摔跤时一样。</p><p class="ql-block"> 列车上的感言</p><p class="ql-block"> 聚会结束后,他在返程的列车上写了篇《飞驰的列车》,字里行间全是真情;他这样写道:各位组委会及同学们好!这次苏州同学聚会办的如此成功,要感谢朱巍 杜红岩 叶雅君 藤艳春 王瑶 陈京疆 王小舟等组委会全体成员,感谢晓风会长的全程指导。感谢全体同学不辞劳苦的全程参与。还要感谢张堃 杜红宕同学在上海的盛情款待。我们这次聚会"有些同学带病带伤也要来,这是心灵的召唤,仿佛亲人重逢。苏州的园林藏着历史,小巷里全是烟火,同里的趣事还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列车飞驰过山河,正如我们走过的岁月。王书生的快乐从来简单:年轻时为热爱的事执着,年长后为真挚的情奔波。那些河畔的歌声、跤场的欢笑、口琴的旋律,还有跨越半生的情谊,都是他最珍贵的财富。2025.9.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