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25日,黄陵小学五年五班的STEAM课堂上,一场关于“晶体小足球”的科学探索之旅热闹开启。同学们在动手搭建、观察思考中,解锁了纳米科学的趣味密码,让我们一起回顾这场充满智慧与创意的课堂吧!</p> “足球烯”登场:解锁分子世界的奇妙结构 <p class="ql-block"> 课堂的主角是C₆₀分子结构模型(俗称“足球烯”“富勒烯”)。它由一个个五边形和六边形拼接成球形框架,模样和足球如出一辙。老师介绍,这种结构是真实存在的纳米级碳分子,在材料科学、化学领域有着重要研究价值——比如它独特的稳定性和导电性,未来可能应用在新型电池、超导材料中。</p><p class="ql-block"> 当同学们亲手触摸这个“晶体小足球”模型时,抽象的分子结构瞬间变得可感可触:“原来纳米世界的分子长这样!”“它和我们踢的足球太像了吧!”</p> 动手搭建:在协作中玩转“分子积木” <p class="ql-block"> 拿到材料包的那一刻,同学们化身“分子建筑师”,开始搭建属于自己的“晶体小足球”。</p><p class="ql-block"> 分工协作:有的小组先研究模型零件的形状,有的则尝试拼接第一个五边形结构,大家你递零件我调整,在讨论中解决“接口对不准”“框架易变形”的小难题。</p><p class="ql-block"> 原理探究:搭建过程中,老师引导大家思考:“为什么C₆₀分子能稳定存在?”“这些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组合有什么规律?”同学们在动手之余,也在脑中将“结构与稳定性”的科学逻辑梳理清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一个个半完成的“晶体小足球”在课桌上逐渐成型时,教室里满是成就感的欢呼——原来科学探索可以这么有趣!</p> 科学延伸:从模型到真实世界的“纳米想象” <p class="ql-block"> 课程的最后,老师拓展了“富勒烯”的应用前景:它可以用于制作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也能在医学领域助力药物精准递送……同学们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纷纷畅想“如果我能设计一种纳米材料,要让它帮人类解决什么问题?”</p> <p class="ql-block"> 有同学说“我要做能净化污水的纳米球”,也有同学想“发明能修复伤口的纳米机器人”……这场STEAM课程,不仅让大家掌握了分子结构的知识,更在心底埋下了用科学改变世界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在这场“晶体小足球”的探索中,五年五班的同学们用双手搭建结构,用思维解构科学,让STEAM的魅力在课堂里尽情绽放。期待下次课程,他们能带来更多惊喜的科学创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