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转眼间离开母校—山东省蓬莱师范学校已35年了。近几年和同学几次约好回母校探望恩师都没成行,今年教师节前夕我们终于如愿以偿。踏上归途,为的是那一份深埋心底的眷恋与感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1994年10月在栾老师家与师母邱老师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想去看望栾老师和师母邱老师。栾老师曾经是蓬师音乐组组长,也是我们的乐理、视唱练耳、手风琴老师。他教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师范三年我们不仅跟栾老师学习了专业知识,更学习了他严谨治学的教学态度。还有就是看望我们的班主任张先娟老师、李宏林老师。张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兼声乐老师,87年我们入学时,她刚从山师毕业,不仅人长得漂亮,唱歌更是甜美动听。李老师是我们的体育老师,也是张老师的爱人,三年级时张老师因为休产假,李老师接任了我们的班主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2017年3月我和先生与栾老师、邱老师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9月5日我微信联系了邱老师,我担心喜欢旅游的栾老师和邱老师不在家,邱老师说,她和栾老师都在家,热烈欢迎我们回去。我又电话联系张老师,不知道她和李老师周日是否有时间?张老师在电话里得知我们要回去,高兴地对我说:“没时间也得有时间。”老师的话如暖阳洒落,心瞬间被温暖填满。</p> <p class="ql-block"> 9月7日上午9点,先生(我俩是同班同学)开车,载着同学建华、焕秋和我去沁园小区接上姜晓梅老师(原蓬师会计,也是邱老师家多年的老邻居)快乐地出发了。按照邱老师发的位置,我们先到了蓬莱登州府第。栾老师已早早等在楼下了,栾老师身形清瘦了些,面容却依旧熟悉而亲切。后来我们才知道栾老师去年腰部受了伤,听说我们过来了,栾老师不顾腰伤,亲自下楼接我们,这让我心头一热,感动无言。师母邱老师在家早已熬好一壶银耳羹,喝一碗丝滑香甜的银耳羹,暖身又暖心。我们开心地聊着过往,时光仿佛倒流,师范时的一幕幕又重新展现眼前。</p> <p class="ql-block"> 这时李老师的电话打来了,姜老师留在邱老师家继续叙旧,我们四位同学又一起去了李老师家。李老师已经等在小区大门口了,他还是那么高大俊朗。一进门张老师就激动地和我们一一拥抱,张老师说话声音还是那么好听。两位老师容光焕发,一看就知道退休小日子过得很滋润。</p> <p class="ql-block"> 午餐我们是在蓬莱饭店吃的,这里距离老师家近,距离师范也近。两个小时的午餐,宛如梦境与现实的交融,每一次举杯都是对过去岁月的深情致敬。老师们笑容依旧,温暖如初。我们感恩老师,给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让我们受益终身。</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栾老师因为腰伤和邱老师先回去休息,李老师、张老师陪我们一起回到母校。母校已搬迁,但熟悉的教学楼、宿舍楼、礼堂、还有我们每天必经的台阶都还在。漫步在母校的校园,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些年我们在琴房练声练琴;在礼堂彩排演出;在操场上跑操、大课间认真做第六套广播体操。这个留下我们青葱岁月的地方,每一个角落都有我们青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回来后我收到师母邱老师的微信:“谢谢姜芳及同行的同学们,你们的到来栾老师特别高兴,已经很长时间没看到他这么开心这样高兴的笑脸了。回来以后又从头到尾的念叨不停,记忆的闸门大开,话匣子关不上了。期盼再相见,再来了一定在家做东北菜款待你们。”(我的师母是东北人,和栾老师都说一口地道的东北话。)</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老师,您曾是我青春岁月里最亮的灯塔,时光流转,重返校园,您依旧是我心中那抹最温柔的光。衷心祝愿我们的老师身体康泰!平安喜乐!生活美满!万事顺遂!祝栾老师腰伤早日康复!学生定会归来,只为那永不褪色的师生深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