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u>这张照片有我们检查站78年的二个女学员一个男学员,爱人也在期中后排右二。</u></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u>安拖厂的组织生产状况</u></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u> 安拖厂在组织生产框架结构上是很健全的,在全面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方面也是非常完善的。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也是走在全市同行前列的。</u></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u> 拖拉机的生产都是按年计划月计划有序进行的,生产任务由生产科安排计划分到各个部门和车间,厂里有毛坯库、半成品库、成品库。所有的零部件都经过检验合格后方能进入装配车间。</u></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u> 拖拉机的所有产品零部件以及装配都有完整的零件图和工艺生产流程图,装配图。任何的零部件尺寸和生产工艺的改动都必须经过技术科总师的严格审查下文才可以的。</u></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u>检验科的组织机构以及管理模式</u></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u> 我在中小件车间干了有二年多时间,就调到了检验科中小件检查站工作。安拖厂以前检查员属于车间的人员,检查员由车间安排,最后产品质量好与坏都由车间自己控制,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当生产任务进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就会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这样拖拉机装配线上产生质量问题就很麻烦,装配困难,整机合格率低。</u></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u> 为了提高零件产品,整机质量,厂里成立了检验科,把各个车间的检查员全部归属检验科管理,这样检查员的工作效率就有很大的改善提高,产品零件的合格入库检查员说了算。</u></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u> 检验科有计量室、化验室、十二个检查站,(十个车间,一个外协,一个下料检查)。检查站在车间里主要负责全车间的产品零件的质量检测工作以及入库的验收工作。</u></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u> 我是在1978年从中小件车间调到本车间检查站工作的,当时检查站只有5名58年的老职工和一名70年的工人,当时中小件车间的生产任务比较繁杂而且也比较繁重。车间检查站的人员不能满足需求,检验科就从车间选一个年轻的员工,当时我在车间的表现还不错,当时检验科的科长还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考察聊了一下。这个科长我记的他姓华是北京农科院文革时期下放来安拖的,当时农科院有好几个人来安拖厂工作,我调检验科时间不长他就回北京农科院。</u></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u> 检查站的工作也是比较辛苦和忙碌的,而且责任重大,一旦没有发现产品零件的质量问题,出现大批量的不合格零件或报废产品就麻烦了 ,一个是经济损失惨重,还影响装配车间的的任务完成。</u></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u> 我们检查站每个检查员负责二个班组的零件检查以及入库检查。一般情况下工人一上班生产的第一个零件他自己检查合格后,就送给检查员检查,检查员检查合格后打上绿色标识工人才能够继续生产。检查员除了必须首检,工作中间还要巡检,对于次品零件打上黄色标识,不合格的产品打上红色标识,所有的零件都按规定区位摆放。零件加工完成后需要入成品库,检查员需要再一次对其进行检查,入库单上必须有检查员的签字,库房才能验收入库。</u></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u> 检查员每天都要在当天下班前记录好检查台帐,把当天自己检查的产品型号质量控制情况记录下来,有问题的地方也记录下来,这样晚班的检查员就可以知道当天的质量情况,记录台账也是为以后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追根溯源。对一些不影响装配的质量问题的零件经过技术科或科里领导同意的也记录在帐。</u></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u> 一个好的检查员每天检查班组零件的质量状况,需要有足够的技术支撑,除了能够掌握形位公差测量技术,(形状公差指的是外圆、内圆、外径、内径、同心度、椭圆度等,位置公差指孔与孔之间,面与面之间、孔与面之间,还有要注意精度的要求)熟悉图纸上的所有尺寸,还能知道那些是关键尺寸,关键部位,影不影响装配。还要对车间人员的素质了如指掌,那一些人干活质量不好,这个就要重点关注,那一个零件的工装生产的质量不稳定也要重点关注,中间多检查几次。必要的时候对他们给以技术帮助。</u></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u> 检查站的站长是负责处理整个检查站的工作,安排检查员的班次等管理,对一些重点零部件安排人员集中检查,检查每天的工作台帐,处理协调与车间的工作关系。总之一个有着300人的车间,几百种零部件的加工生产。要想把他从质量上保证不出差错,也是很难的。</u></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u> 中小件检查站的工作工具有:通用的检查有平板、千分表、百分表、千分尺、卡尺、高度尺,;专用量具有:各式卡板、塞规、螺纹规等。这些量具一个月就要送计量室检测一次精度,确保量具的精度准确。</u></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u>检验科党小组学习留影后排右二是我</u></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u>党小组学习左二是我</u></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u> 我是1978年进入中小件检查站工作的,1982年前后担任副站长,1985年前后担任站长的。我们检查站有4名58年老工人,后面就是78年进厂的几个学员,最多的时候有12名员工,也是我们检验科检查站人员最多的一个站。我在1989年调出安拖厂进入了安徽机械工业设计院工作的。</u></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u> 安拖厂的检验科工作是我人生工作中最难忘的经历,因为检查员的工作虽然从体力上看比车间干铣床要轻松很多,但是责任重大,一个人管二个班组的零部件质量,几十种零部件,每个工人的素质也不一样,质量卡严了工人的当班任务完不成,有的工人就会和检查员吵闹,查松了质量出问题检查员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检验科领导又要批评扣奖金,特别是入库的零部件有时候比较难控制,因为几百件零件里面大多数是合格的,也有少部分不合格的,这个比较难掌握,签字了万一装配车间太多装不上影响月度任务完成就麻烦了,特别是反馈给厂部领导就难办了,不签字车间领导也不开心,他们完不成任务也会被厂领导批评,。特别是当站长时检查员处理不了的问题都需要站长决策,责任特别重大。我在当站长时只要听说车间质量有问题了,装配车间零部件装不上了,头就大了。还好总的来说我在站长的岗位上干了几年,中小件检查站虽然也经常出现一些质量问题,都是没有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没有出现影响装配车间的生产完成,这个也是我现在回忆起来比较欣慰的地方。</u></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u> 我在检查站工作中需要经常去计量室修检量具,而认识了我的后来的爱人,在安拖厂成了家。也是我岳父大人后来帮助我调到了设计院工作,当时安拖的工人子弟孩子只能在安拖的小学上学,考虑到女儿的以后上好一点的小学,才从安拖厂调出来。当时调出来费了很大的劲,厂长于延海原来是我们检验科的老科长,他对我非常了解,当时当科长时对我非常好,他当科长时让我参加了全国拖拉机行业检查,这个是检查科每个站长梦寐以求的工作,可以去全国各地拖拉机厂参观考察学习。调出厂必须有厂长签字同意才能去办手续,他说我是检验科的骨干站长不愿意放人,当然这也是故意推脱之词,后来通过其他渠道才从厂里调出来。</u></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u> 后期我调入安徽机械工业设计院工作,开始从事行政工作后来从事文档工作都比较轻松自如,没有太多的压力。再后来去深圳工作也没有在安拖工作的时间长,压力也不是太大,我想这个与年龄可能有关系,安拖那时候工作经验不是很成熟,年纪也比较轻,感觉压力比较大,后来年龄大了处理问题的经验要好一点,压力会小一点。</u></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u> 火红的年代,青春岁月,难忘的记忆</u></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u>爱人与女儿的照片</u></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u>1982年安拖厂举办第一次也是合肥市第一次集体婚礼,我和爱人与参加我们婚礼演出的合肥市文工团独唱演员陈发仁(后来他是省文化厅长)独唱女歌手潘玲馨留影照片,他们在我们的照片纪念册上签名留念,记得还有黄梅剧团演员马兰,可惜当时没有和她留影</u></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u>我和爱人在合肥逍遥津的留影</u></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