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226年,孙权为了便于统治,由原交州分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才特指广州这座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广州解放纪念碑,位于广州市海珠广场中央,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广州而建的雕塑。正面刻有叶剑英的题字,底座四边刻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广州。1959年的10月周年纪念,广州市政府在海珠广场公园中央建广州解放纪念的石雕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62年与海珠广场以“珠海丹心”列入羊城八景之一,1963年3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但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拆毁,1980年7月重新修建。2006年因为地铁六号线建设,部分基础台面需要拆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春节期间,再次漫游广州北京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北京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路是广州市商业步行街。是广州市越秀区一条集文化、娱乐、商业于一体的街道。地处广州市中心,是广州城建之始所在地,也是广州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路北起广卫路,南到沿江路,全长1400多米。北京路日均人流量约40万人次,节假日更达到60万人次以上,高峰值达百万人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旧时的北京路,是广州大南门内外的一条南北向主要街道。宋代灭南汉后,拆南城墙,将南城沿至江边,建“双阙”。清代时,今北京路由北至南依次为承宣直街、双门底、雄镇直街、永清街,以卖书坊、古董市、花市为著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6年,更名为“汉民路”。1949年,恢复原称。1966年,改名为“北京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百年花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路是广州除夕花市始源地。广州花市源于明末“花渡头”。清中期,在藩署前(今财政厅前)出现夜间花市,19世纪60年代渐成年宵花市,后迁至双门底(今北京路),20世纪20年代最终定型。1956年,广州市政府正式命名为“迎春花市”,教育路、西湖路为中心会场。花市从农历腊月二十八直至除夕夜,广州人每年必到花市“行花街”以兆来年好运。2007年6月,被定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佛古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广州大佛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惠福东路新中街21号,处于北京路步行街商圈,广百百货南门正对着大佛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佛寺始建于南汉时期(917—971年),初名新藏寺,是南汉王刘龑上应天上二十八宿之数所建的“南汉二十八寺”之一。明代扩建为龙藏寺,后改为巡按公署,元明两代多次更名,成为广州佛教“五大丛林”之一。大佛寺住持是耀智大和尚,1986年正式开放,为广州市历史代表建筑之一,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完成整体复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佛寺作为广州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既承载着千年佛教传统,又融入现代都市生活,是游客感受广州宗教文化与市井风情的热门目的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高第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高第街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为著名的许氏家族的发祥地,是第一大盐商许拜庭故居。还是鲁迅夫人许广平童年生活的地方,许地就是许氏家族聚居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发展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建国前,高第街是广州著名商业中心之一,在一里长街中,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著名的老字号有“九同章”、“三多轩”等。当时街内店铺多为前店后作坊式工场,是广州有名的日用百货的集散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建国后,高第街起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时高第街成为广州服装等个体户有名的兴旺街,可以讲到广州必到高第街,不到算白来,后来又推行入室经营,街中间的点档全拆了,而且经营又转为批发为主。</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80年10月,高第街作为广州市第一个工业品市场正式开设,也成为了全国第一条经营服装的个体户集贸市场,灵活的经营方式以及新潮的服装款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和商贩。主要经营布匹、服装、鞋帽、百货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83年—1992年是高第街的鼎盛时期,前来买衫裤的,除了广州本地市民外,更多地是从全国各地涌来的服装批发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93年,出现了广州白马服装批发市场,不少同行陆续在那里开分店,一些高第街的个体户也聚集了过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的高第街已经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内衣一条街”。几乎所有店铺在卖的都是形形色色的内衣裤、泳衣、皮带等小配饰。</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广州海珠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广州海珠桥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其历史可追溯至1929年动工兴建,1933年建成通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世纪20年代,广州南北两岸交通依赖船只,为促进城市发展,广州市政府决定修建跨江大桥。海珠桥由美国马克敦公司承建,采用当时先进的钢结构开合设计,中孔可开启供大船通行,代表了近代中国桥梁建筑的最高水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3年通车后,成为广州城市发展的关键纽带,连接越秀区与海珠区,推动了珠江两岸的经济交流。</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战争时期的破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轰炸导致海珠桥开合机械损坏,日军还盗走整套开合设备,桥梁失去开合功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10月,国民党军队败退前炸毁海珠桥,中段沉入江底,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新中国时期的重建与修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广州市政府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依靠湖南衡阳铁路管理局技术人员,仅用6个月时间完成重建,恢复了珠江两岸的交通联系。重建后的海珠桥取消开合设计,但外观保留了原桥风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后续扩建与改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4年,为缓解交通压力,海珠桥两侧各拓宽11米,形成新旧桥体组合的桥面体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95年,采用自锚式悬索吊桥方案进行加固维修,提升荷载能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2年—2013年,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全面大修,更换主桥钢材,恢复1950年的历史原貌,同时增设盲道和景观墙,记录桥梁重要历史事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海珠桥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广州城市精神的象征,见证了从战争创伤到和平发展的历程,承载着广州人民的集体记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广州宾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广州宾馆是岭南精选酒店品牌成员酒店,坐落于广州市中心环境秀丽的海珠广场,南临旖旎珠江,建成于1968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莫伯治先生设计,是岭南新建筑著名代表作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一度以楼高冠全国而蜚声四方(主楼高27层),亦是广州城的地标性建筑,1989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三星级涉外饭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致美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致美斋,由刘守庵创立于1608年,总部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是隶属于广州市致美斋酱园有限公司旗下的调味品品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致美斋酱园创始人刘守庵生于书香之家。他凭藉八旗子弟的特殊身份,便于购买豆、粮及盐等原料,看准酱料调味行业发展的前景,办起了致美斋酱园。至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致美斋酱园在广州已小有名气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96年,致美斋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