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石涛(1642 - 1707),原名朱若极,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画家、美学家,与朱耷、弘仁、髡残并称为清初画界著名四僧。他是明代靖江王的后裔,广西桂林全州人。石涛早年信仰佛教,晚年信道,号大涤子。他的绘画风格独特,主张 “师法自然”,对后世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生平经历:</p><p class="ql-block">出生于崇祯十五年(1642 年),父亲为靖江王朱亨嘉。</p><p class="ql-block">三岁时,父亲因不承认南明王朝隆武帝的合法性而被押解至福州 “幽死”,石涛被宫中内官救出,投至广西全州湘山寺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p><p class="ql-block">早年云游四方,流寓安徽宣城一带 15 年,与梅清等交往,为 “黄山画派” 之主将。</p><p class="ql-block">40 岁以后住南京 “一枝阁”,50 岁到北京作客三年,53 岁以后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p><p class="ql-block">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 年),66 岁的石涛于秋冬之际逝世,葬于扬州蜀冈。</p><p class="ql-block">艺术成就:</p><p class="ql-block">擅长花卉、蔬果、兰竹,兼工人物,尤擅山水。其画构图新奇,笔墨雄健恣纵,淋漓酣畅,于气势豪放中寓有静穆气氛,奇险中露秀润,独具面貌,有创新精神。</p><p class="ql-block">著名作品有《墨荷图》《搜尽奇峰打草稿》《山水清音图》《细雨扎松图》《对菊图》《梅竹图》《淮扬洁秋图》《云山图》《灵谷探梅图》以及和王原祈合作的《兰竹图》轴等。</p><p class="ql-block">理论作品有《石涛画语录》及《苦瓜和尚画语录》,主张 “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法自我立”,反泥古之风,对扬州八怪及近现代写意画派的形成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石涛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对中国绘画史产生了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朱耷(1626-1705年)</p><p class="ql-block">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与原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为四僧之冠。</p>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年-约1705年),出生于江西南昌,是明末清初的画家和书法家,被誉为中国画的宗师之一。他是明朝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代孙子,明朝灭亡后,国家覆灭、家族破碎,他心情悲愤,剃发出家,法名传綮,字刃庵。</p> <p class="ql-block">朱耷:明末清初的画家和书法家</p><p class="ql-block">可以说,朱耷晚年在艺术上取得的卓越成就与他诗文风格的转变密切相关。正如朱耷在《书法山水册》中所问:"文章非人间世之书画也耶?"朱耷晚年诗文的显著特点建立在他对艺术观和人生观的统一基础上,这也是朱耷晚年诗文的精髓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