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峭岩,是一块有灵性的石头》出版了,这是我参与的诗文集,为纪念峭岩老师文学创作六十五周年而作。石祥老师亲笔题字赋诗,岳宣义、吴传玖、绿岛、康桥、笑盈、蔡诗华、李虹等八十位诗人共献百二十首诗章,我亦有幸以拙作忝列其中。六十五年笔耕不辍,峭岩老师如一块深山中的灵石,经风雨而不改其质,历岁月而愈显光华。他的文字有筋骨,有温度,更有灵魂的回响。此刻,我心中唯有两个字:祝贺!</p> <p class="ql-block">那天在“七步楼”前,阳光正好,一群人站成一排,笑容在脸上自然流淌。红幅高悬,旗帜轻扬,门楼上“七步楼”三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谁说文学是孤独的行走?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志同道合者的相聚,是精神家园的共建。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文字在风中低语,为这座楼,为这群人,也为峭岩老师六十五年的坚守,轻轻道一声:祝贺!</p> <p class="ql-block">走进峭岩文学馆,静谧中透着庄严。一尊半身雕像静静伫立,眉宇间藏着诗的重量。一位女子抬手敬礼,笑意温润;身旁男子神情肃穆,仿佛在与雕像对话。墙上的照片讲述着一段段文学旅程,从军旅诗行到乡土吟唱,从青春热血到暮年沉思。我站在那里,没说话,心却在鼓掌。六十五年,他把生命写进诗里,而诗,也终于为他筑起一座不朽的馆。这不值得祝贺吗?</p> <p class="ql-block">那天在七步楼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墨香四溢。两位老师一同展开一幅书法,笔力遒劲,字字生风。屏幕上“热烈欢迎军艺文学系作家走进七步楼”的字样,像一声亲切的问候。茶烟袅袅,红饰点睛,文化在这里不是高悬的符号,而是可触可感的温度。我看着那幅字,忽然明白:峭岩老师的六十五年,不只是他一个人的跋涉,更是一条血脉的延续。后辈执笔,薪火相传——这,是最深情的祝贺。</p> <p class="ql-block">文学馆的荣誉墙上,奖牌如星,证书似云。一位穿浅色上衣的女子静静看着屏幕,上面正播放着“峭岩文学馆”的介绍;她身旁的男子身着红衣,目光沉静。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无数双眼睛正透过这屏幕,望向一位诗人六十五年的跋涉。那些奖,不只是给文字的,更是给坚持的;不只是给成就的,更是给初心的。我站在他们身后,没出声,心里却在喊:祝贺你,峭岩老师,你值得这满墙星光。</p> <p class="ql-block">翻开那本关于文学馆的书,一页是门口的照片,门牌号“83”,旁边立着“峭岩诗歌研究会”的牌子,朴素得让人动容。另一页是那尊雕像,底座上刻着“峭岩”二字,简洁,却重若千钧。这哪里是一本书?分明是一封写给时间的情书,一封由同行者、读者、后学共同署名的祝贺信。一页页翻过,我仿佛听见了无数声音在说:你走过的路,有人记得;你写过的诗,有人传诵。</p>
<p class="ql-block">六十五年,从军旅到文坛,从边关风雪到诗心不老,峭岩老师用一行行诗句垒起一座精神的“七步楼”。他不是高山,却让无数人仰望;他不是惊雷,却在寂静中唤醒心灵。今天,我们聚在这里,不为别的,只为把心底那句最朴素的话说出来——</p>
<p class="ql-block">祝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