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世界魔鬼城景禾区境内。</p><p class="ql-block">地处亚欧大陆桥腹地,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市乌尔</p><p class="ql-block">瑰丽的雅丹地貌、罕见的天然沥青、完整的恐龙化石、浩瀚的戈壁大漠、秀美的湖泊湿地、珍贵的金丝美玉、奇特的西域奇观,与雅丹文化、恐龙文化、影视文化、玉石文化、民俗文化等主题文化交相辉映,赋予了世界魔鬼城核心吸引力,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瑰丽的岩石雅丹、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魔鬼城雅丹地貌核心区面积10.01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雅丹地貌景区之一,300多处雅丹象形景点或如殿、台、阁、堡,或如人、禽、兽、畜,蔚然壮观、 神秘莫测、驰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踏入这片被风雕刻了千万年的土地,第一眼便撞见那块写着“魔鬼城”的介绍牌。阳光斜照在牌面上,字迹清晰而庄重,仿佛在低声诉说这片荒原的前世今生。站在这里,脚下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坚实大地,眼前却是时间与风沙联手打造的奇境。雅丹地貌如群堡林立,层层叠叠向远方延展,像是远古文明留下的城市遗迹,又像是大地在沉睡中翻了个身,露出嶙峋的骨节。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它会被称作“最瑰丽的岩石雅丹”——这不是简单的地貌,而是一场自然的雕塑展,每一块岩石都藏着一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那块红褐色的岩石纪念碑,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伫立在天地之间。上面刻着的地图,勾勒出这片土地的脉络,也标记着人类对它的认知边界。我走近细看,指尖轻触粗糙的石面,仿佛能感受到地壳运动的余温。这里曾是海洋,后来成了沙漠,如今又成了人们争相探访的秘境。风从耳边掠过,带着沙粒的低语,像是在提醒:你所站的地方,曾埋藏着亿万年前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两座高耸的塔楼之间,悬挂着一个巨大的圆形装置,黄线如光芒般向外辐射,像是某种古老图腾的现代演绎。塔楼的土黄色墙面布满裂纹,像是被岁月刻下的皱纹。我绕着它缓步行走,阳光在岩石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游客们低声交谈,脚步轻缓,仿佛怕惊扰了这片沉睡的大地。这建筑不似人间所有,倒像是从雅丹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与风沙共生,与日月同辉。</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条嵌在人造岩石中的步道,头顶是模拟的岩层天花板,红黄交错的纹理让人恍若置身地底洞穴。木质栏杆温润而结实,护着来往的游人。几位游客慢悠悠地走着,有人停下拍照,有人抬头仰望那仿若天然的“岩顶”。步道尽头透出绿意,几棵树在荒原边缘顽强生长,像是一道温柔的界限——一边是亿万年的荒凉,一边是此刻鲜活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穿过景区深处,一片孤寂的平台矗立在荒漠中央。平台上一座小塔静静守望,仿佛曾是某个失落文明的瞭望台。岩石布满裂痕,每一道都是风沙刻下的年轮。脚下是干裂的地面,稀疏的灌木蜷缩在石缝间,却依然挺立。天空高远,云淡风轻,站在这里,人变得格外渺小,却又莫名清醒。这哪里是“魔鬼”之地?分明是大地最真实的一面——粗粝、孤独,却充满力量。</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山丘上,一座红褐色的手形雕塑高高举起,指向苍穹。游客们围在周围,仰头凝视,有人模仿着举起手臂,仿佛要与那巨手对话。这手势像是一种召唤,也像一次致敬——向自然,向时间,向这片拒绝被驯服的土地。风在耳边呼啸,我忽然想起那些在戈壁中跋涉的地质队员、考古学者,他们是否也曾站在这里,用同样的目光,丈量过这片荒原的深度?</p> <p class="ql-block">一条宽阔的道路贯穿古老的遗址,两侧是土黄色的残垣断壁,层层叠叠,像是被时间压扁的城堡。游客穿行其间,笑声与快门声交织,为这片死寂之地注入短暂的生机。我站在一处高点回望,整片遗址如同大地的伤疤,却又美得惊心动魄。这些岩石不是被摧毁的,而是被风重新塑造的——它们不再是山,却成了诗。</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片开阔的雅丹群中漫步,游客三三两两散落各处。有人坐在岩石上发呆,有人对着相机比划角度。天空湛蓝,白云如絮,风从山丘间穿过,发出低沉的呜咽。导游说,夜里风更大,声音更诡谲,像哭像笑,所以才有了“魔鬼城”的名字。可此刻阳光正好,荒原静谧,哪有什么魔鬼?只有大自然用风作笔,以亿万年为墨,写下的无声史诗。</p> <p class="ql-block">一条石板路笔直延伸向远方,两侧是风化严重的土黄色山丘,像被削切过的巨岩,棱角分明。我沿着路走,脚步声在空旷中回荡。这里没有树,没有水,只有石头和沙,却奇异地让人感到安宁。或许正是因为它的荒凉,反而让人卸下心防——在这片被时间遗忘的角落,所有喧嚣都显得多余。</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屏息的,是一片层叠的岩石地貌,色彩从浅黄渐变至深红,如同大地的调色盘被风打翻。岩石纹理如波浪般起伏,每一道褶皱都是风与水的杰作。站在这里,仿佛能看见千万年前的湖底缓缓升起,沙粒一层层堆积,又被风一寸寸剥开。这不只是地貌,这是地球的呼吸,是它缓慢而坚定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最后停驻在一座巨大的岩石山体前,底部有一座小建筑,像是游客中心,又像是通往深处的门户。石板路直通岩脚,像是一条邀请的通道。我仰头望去,岩壁层层叠叠,像是凝固的浪潮,又像是远古巨兽的脊背。阳光洒在上面,暖意融融。那一刻,我忽然觉得,“魔鬼城”这个名字,或许只是人类对未知的敬畏。而真正的名字,也许就藏在风里——那是大地自己低语的名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