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扬州行之(四)——名人纪念馆(故居)

万里无云万里天

<p class="ql-block">  扬州地处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因水而兴,因盐而旺,地灵人杰,名人辈出。名人故居、纪念馆星罗棋布。因时间关系或有的纪念馆要提前预约,而未能成行,稍显遗憾 。 所幸瞻仰了石涛纪念馆、扬州八怪纪念馆、朱自清故居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石涛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 对于一个热爱中国古代绘画的人来说,石头纪念馆的资料丰富,生平介绍非常详尽,是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石涛以他的绘画作品、画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园林垒石假山成为清代画坛巨擘,特别是他的画论《石涛画语录》深度和高度,在我心中,也远超过南朝齐梁时期谢赫的《古画品录》以及北宋郭熙郭思的《林泉高致》等著作。他的“一画论”是用禅学与哲学的高度观照绘画创作;它的“搜尽奇峰打草稿”,阐述了绘画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他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生动地阐述了绘画创作的辩证法。如果说,红楼梦的出现,将中国的明清小说推向了顶峰的话,那么石涛的《石涛画语录》则将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理论推向了巅峰。乃至成为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宝贵遗产。</p> <p class="ql-block">石涛纪念馆坐落于被誉归晚清第一名园——何园之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何园简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匾额:搜尽奇峰</p><p class="ql-block">节录石涛名言:搜尽奇峰打草稿,体现石涛的绘画创作理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心语广陵</p> <p class="ql-block">匾额:叠石万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涛将它的园林美学理念贯穿于何园的叠石假山作品之中,被称为“孤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涛书法</p> <p class="ql-block">  石涛不仅画臻妙境,书法亦烂漫、随性、通透而不失古雅、厚重。章法错落有致,不拘形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何园水心亭假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二、杨州八怪纪念馆 </b></p><p class="ql-block"> “扬州八怪”的形成一方面与当时扬州的盐业经济繁荣有关,盐商养士之风盛行。另一方面,也与受到当时的“左派王学”乃至石涛绘画理论的影响,他们冲破了传统绘画的窠臼,师法自然,抒写性灵,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以形式的怪诞突破,来体现内在心灵的追求,追求个性自由的画风,形成了变革创新独树一帜的“扬州画派”。</p> <p class="ql-block">郑板橋创六分半书,乱石铺街体。</p><p class="ql-block">“难得糊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金农寄居地</b></p><p class="ql-block"> 金农与郑板桥是“扬州八怪”最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郑板桥诗、书、画三绝,金农更是诗、书、画、印俱精。郑板桥的资料,平时我们能了解很多,而金农的资料流传相对较少,但是在“金农寄居室”里有着对其生平及诗书画印详细介绍与评述。非常值得一看。 </p><p class="ql-block"> 金农与石涛一样,一生命途多舛,漂泊不定,晚岁终老定居扬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农所创漆书,风格古拙、雄强、奇倔,自成一格。</p><p class="ql-block">对联:恶衣恶食诗更好</p><p class="ql-block"> 非佛非仙人出奇</p><p class="ql-block">真正是:言为心声,书为心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殷勤但酌杯中洒</p><p class="ql-block">豁达长推海内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三、朱自清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 与许多高墙深院的故居相比,朱自清的故居则显得清寒、平实和逼仄多了,这是一个典型的工薪阶层家庭的居室。但是朱自清以其瘦弱的身躯带给华语世界的文学滋养却是浩瀚无垠、无穷无尽的。</p><p class="ql-block">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现代散文最多的作家前两位是鲁迅与朱自清。任何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都应该熟读或背诵脍炙人口的《匆匆》《春》《背影》。读过高中的人应该熟读或背诵他的《荷塘月色》。因为它们浸润在我们的记忆里,是我们童年与青春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斯人“匆匆”,“背影”永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