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州故事会的美篇

筠州故事会

<p class="ql-block"><b> 背兜为什么不生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前,有一对夫妇生了八个儿子,前面七个都死了,父母亲也气死了,就剩一个老幺。</p><p class="ql-block"> 当时正是动乱年代,十八家反王到处搜刮粮食,把这孤儿的粮食也全部抢走了,孤儿就流眼抹泪地哭:“你们把我的粮食全部拿完,我咋个办呢?”</p><p class="ql-block"> 一个反王看他哭得实在可怜,就说:“别哭了,你的生活由我来安排,快去要饭,我送你一个背兜。”就送了他一个背兜。孤儿说:“你的背兜是篾条编的,用不了几年就会烂啊。”反王说:“不关事,我这个背兜可背十八年,不会生虫,当你把这背兜背烂时,你已长大会安家种田了,那时你尽管安心种田,我不会再抢你的粮食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一直到现在,背兜背烂了都不会生虫,是这个反王封的。</p><p class="ql-block"> 讲述人:刘光启。</p><p class="ql-block"> 采录时间:一九八七年十月十八日。</p><p class="ql-block"> 采录地点:落木柔区民主旅馆。</p><p class="ql-block"> 搜集整理人:刘宇仁、徐春生、梁天虹、唐玉骏。</p><p class="ql-block"> 流传地区:川、滇两省交界的苗族乡。</p> <p class="ql-block">土特产传说</p><p class="ql-block"><b> 女儿茶的传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筠连县塘坝乡有几株茶树,据说是皇帝尝过的茶,原来称为贡茶。后来又因为武则天皇帝喝过,再加上茶叶本是未婚少女采制的,所以又称作女儿茶。还因为这茶产在阳雀欢叫的三月,又被人们叫做阳雀茶。</p><p class="ql-block"> 女儿茶的来历是这样的:相传唐朝时候,有一个姓吕的财主住在塘坝,他是吕不韦的后人,因被充军辗转迁徙来到这里。他不仅腰缠万贯,而且粗知五行阴阳,讲究生活。每年清明前十天吕财主用重金聘请十四五岁的姑娘采茶,并要求在采茶期间来红(指来月经)的不要。到了采茶时节,他便焚香沐浴,然后才叫洗了澡,穿着干净衣服的姑娘出去采茶,每天仅利用天刚亮那刻时间。姑娘们来到茶林,他要求他们每人做到每采一朵茶,就对着茶尖吹一口气。原来,吕财主认为每天月亮落坡太阳微露之时,是人一天最宝贵之时,那茶叶此时将天地之灵,日月之精华集于一身,称得上人世至宝。十四、十五姑娘,成人初始、情窦初开,元气馨气充沛,在茶尖上吹口气,就将人的精气融进茶里,饮了就能大补元气,益寿延年。姑娘们采摘的嫩芽,再经过他用七七四十九天功夫神秘制作,便成了色味奇美的“女儿茶”。这种茶,未泡之时如颗银针,如翡翠镶玉,开水一到杯底,茶叶直冲水面,茶嘴张开,放出一阵丝竹之声,悬空竖立,随之三上三下,然后徐徐下沉,竖立杯底。正看,好象凤凰昂头,阳雀开口,芙蓉初放;倒看,又象处子个个,亭亭玉立,杯中呈现之图象称得人间佳景。吕财主虽然落了魄,还想东山再起,享受先人吕不韦的尊荣,便把自己精心制作的“女儿茶”奉献给皇帝。“女儿茶”便成了“天子未尝,百谷不生的贡茶”。民间还编出了这样几句歌谣:“塘坝茶叶贡毛尖,配以筠州玉壶泉。入口醇香娘娘煮,仙女下凡凤朝天。”吕财主献上“女儿茶”得了重赏,做了大官。可是,他因违背天条,偷香窃玉,减了阳寿,所以富贵不长。加上他子孙不肖,横行霸道,鱼肉乡邻,国法难容,斩的斩,逃的逃,便在筠连塘坝绝了后,所以到现在“女儿茶”,便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讲述人:熊凤祥。</p><p class="ql-block"> 搜集整理人:刘宇仁。</p> <p class="ql-block"><b> 臭豆腐的来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前,京城里有个卖豆腐的小伙子,因为爹爹死得早,人们就叫他王豆腐,这小伙子很有孝道,专靠走街串巷卖豆腐来供养他的老母亲。</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王豆腐担着没卖完的豆腐从银匠铺过,恰好人家在宰金子,他看也没看就回家了。回到家后,王豆腐将剩下的豆腐切来做菜,竟发现豆腐里有几块指甲大的金片。他想:这金子不是我的,可能是银匠铺的,去还又害怕人家说闲话。算了,反正都到年关了,买点火炮子来放给天老爷,看他会照看我不?</p><p class="ql-block"> 王豆腐拿着这几块指甲大的金子来到火炮房说是要买火炮子。火炮房先生说:“王豆腐,你当真不识数?要买火炮子嘛,拿个大的家伙来装嘛。”王豆腐看了火炮房先生几眼说:“唔,我还忘了。”就回去背了一个大稀篮背兜来,手里还提了一个大提兜。火炮房先生替他装了尖尖的一背兜,又装了满满的一提兜,还送了他十多串火炮子。王豆腐心里十分高兴,背着火炮子回到家里,通城就数他最很,一放起火炮子来就不得了,从三十晚上放到初一早上,硬是盖过通城。</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隔壁有个叫涂识货的老者就来到王豆腐家里,对他说:“喂,王豆腐,我来总成你说个姑娘。”王豆腐说:“唉呀,大伯莫开玩笑,我们这么穷的,哪个瞧得起哟。”涂识货道:“小伙子,别自己瞧不起自己嘛。柳员外有个女娃儿,硬是长得好,如果你答应,我就去给你说。”王豆腐说:“噫也,我咋个高攀得上员外家的小姐呀!”涂大伯说:“莫来头,我会想办法。”王豆腐抠了抠脑壳说:“好倒是好哟,就是没东西作聘礼。”涂大伯连打几个哈哈。“你看你哟,年纪轻轻的,屎都把人胀死了,我才肯信?没东西,我给你垫。”</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涂大伯打了两瓶酒,提着糖食果品来到柳员外家,一见柳员外就拱手作揖,说:“唉,恭喜恭喜,闻听今年老爷新春闹热,我来给老爷拜年。”柳员外说:“多谢多谢,涂伯伯,请坐。”涂大伯笑嘻嘻地问他:“老爷,你说今年我们通城数哪家的火炮子放得多放得口昂?”柳员外说:“王豆腐家嘛。”涂大伯说:“这都不稀奇,他还托我给他当媒人哩。”柳员外说:“他要说哪家的姑娘嘛?”涂识货说:“他请我来向你的幺女求婚,不知老爷答不答应?”柳员外想,王豆腐这小伙子又忠厚又本分,火炮子都放了这么多,一定发了大财,如果我将女儿打发过去,肯定不会吃亏,便说:“哎呀,既然是涂伯伯来总成,我还有什么可说的。”涂大伯欢喜极了,赶紧把礼物递到柳员外手里,这门亲事就定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一日三,三日九,一晃过了九九八十一天,涂大伯要拿第二次东西到柳员外家去,就先去找王豆腐。王豆腐说:“涂大伯,你看嘛,我的家物这么穷的,你老人家看有啥子可拿嘛?”涂大伯想了想,说:“幺哥,别作声,怕人家听到,我不好向柳员外交待,看来还是只有我给你想办法。”于是,涂大伯又想办法把礼物交给了柳员外。</p><p class="ql-block"> 三晃两晃就要拿话了。但王豆腐没有钱,只好对涂大伯说:“涂伯伯,你是清楚我们这个家底的,我有啥子钱买东西去拿话呀!”涂大伯说:“幺哥,别叫别叫,我去找柳员外想办法。”涂大伯跑到柳员外家中对柳员外说:“员外老爷,我给你说件事?”柳员外问“有啥子事,你就说嘛。”涂大伯说:“老爷,你不晓得,王豆腐虽说穷是穷,但他的银子肯发得很,多搁一年就要多发一代,我看是不是让他把银钱多搁些年辰,你借点银子给他,让他把话拿了。”柳员外心想肥水不落外人田,只要王豆腐发了就好,便问:“好嘛,他要好多两银子?”涂大伯说:“三、四百两就够了。”柳员外便称了四百两银子让涂识货交给王豆腐。涂大伯兴冲冲拿着银子来到王豆腐家,对王豆腐说:“幺哥,银子给你借来了,这回子啥,你要多少办点东西给柳员外拿起去才对呵!”王豆腐说:“要得。”就办了十四、五抬东西进了柳员外家门。由于王豆腐办的东西多,抬起走又热闹,所以通城的人都说:“王豆腐不得了,硬是干了大事,你看他呀,抬到柳员外家的东西好多呵,硬是多得骇人。”</p><p class="ql-block"> 话拿好了,到了下半年就要开庚了。一天,涂大伯来到王豆腐家说:“幺哥,恭喜恭喜,话拿了就要开庚了,钱准备好没有?”王豆腐说“涂大伯,你是晓得的,我哪点有钱来开庚呵!”涂大伯说:“幺哥,你别乱开腔,谨防人家听见,看来还是只有我去给你想办法了。”涂大伯说完就跑到柳员外家,对柳员外说:“员外老爷,我给你说件事。这段时间王豆腐手中的银钱有些吃紧,恐怕一时拿不出钱来备办礼物开庚,误了大事,你看如何是好?”柳员外心想:王豆腐拿话之事通城的人都是晓得了的,我又是大户人家,如果我半路反悔,人家岂不笑话我?算了,还是我来把这个丑遮了。便说:“你问他需要多少银子嘛?”涂大伯说:“不多不多,五六百两银子就够了。”柳员外说:“好,好,好,就称六百两银子拿起去嘛。”涂大伯于是拿了六百两银子让王豆腐去备办东西来开庚。王豆腐就将这银子拿来买肉打酒备办糖食果品,请人拾了一二十抬东西到柳员外家去,搞得闹闹热热的,所以通城的人都说,“王豆腐不得了,开庚的事都搞得这么热闹,还不知道结亲要咋个办?”</p><p class="ql-block"> 开庚以后,转眼间就要接人了,但王豆腐手中没一两银子,急得脑壳都抠烂了,涂大伯见了就说:“幺哥,别愁,愁也无法,还是我去给你生方。”他又到柳家,对柳员外说:“员外老爷,你看到了这个时候,王豆腐又卡壳了。我想,不开亲是两家,开了亲就是一家,如果他怄坏了,今后你幺姑娘的日子恐怕就不好过呵!”柳员外心里明白,便说:“你要好多银子,就直说嘛。”涂大伯说:“员外老爷开恩,这还不好?八九百两银子就够了。”柳员外就称了一千两银子给涂大伯,让他拿给王豆腐办酒席。手头有钱,做事大方,王豆腐结亲时,花霄那天都摆了好几十桌酒席,还不用说正酒那天摆的酒席。所以通城的人都说:“铁树开花,时来运转,王豆腐的运气来登了。”</p><p class="ql-block"> 王豆腐把姑娘接来不久,姑娘的幺爹要做大生,要王豆腐夫妇去上寿。他的姑娘很歪,就说:“我今天不舒服,不想去,你就与妈一道去算了。”其实她在打小九九,准备趁王豆腐两娘母离家后好去翻银子。原来,她来到王豆腐家后,见家里的房子糊也没糊,生活很是一般。心想:人家都说你有钱,咋会是这样子呢?反正成了一家人了,是红是黑,我就要摸摸老底。那天,王豆腐两娘母动身后,一群白鹤飞到王豆腐的神龛底下,王豆腐的姑娘见了,就拿锄头去刨,一刨就刨出了白花花的银子,她想:“我找到银子了,看你王豆腐回来咋个说?”于是依旧用泥土盖好。王豆腐回到家后,姑娘说,“你还瞒得好,有银子都不给我说,看我还是找到了呢。”王豆腐见她一说,心中大喜,但故作正经地小声说道:“你倒不要乱说,谨防人家晓得了,对我们起歹心。既然你已晓得了,那我们就一道去把它挖起来重新藏个地方。”王豆腐夫妇俩就把神龛下的几千两银子挖来藏好了。说实在的,王豆腐本来就没银子,咋个一下子有这么多银子呢?原来他的姑娘是财帛星,把柳员外的银子带来了。</p><p class="ql-block"> 王豆腐虽然成了富翁,但是他的手闲不惯,仍然做豆腐卖,这下本钱大了,做的豆腐就多了。有一次,王豆腐做了很多豆腐,没卖出去的都生了霉,他本是小家人户出身,咋个啥得丢嘛,就把生霉的豆腐撒了些盐放了点酒,放进坛坛罐罐里,心想留下来自己吃。过了一两个月,王豆腐将坛子里的霉豆腐取出来一看,哎呀,豆腐上的霉没有了,还有一股香气。他尝了尝霉豆腐,哟,真好吃,霉豆腐不霉,臭豆腐变香。他将它拿出去一卖,销路可好哩,一下就卖光了。从此以后,就有了臭豆腐。王豆腐的臭豆腐的“臭”名也四处传扬开了。</p><p class="ql-block"> 讲述人:熊凤祥。</p><p class="ql-block"> 流传地区:川南一带。</p><p class="ql-block"> 搜集整理人:刘宇仁。</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发布:林源梦金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