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经典 淬炼朗诵技艺

亮剑

<p class="ql-block">——襄阳市樊城区中原老年学校朗诵表演班第三课课堂纪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5日下午2点30分,襄阳市樊城区中原老年学校朗诵表演班的学员们迎来了第三课的学习。在这堂课中,红色教育与朗诵技巧教学有机融合,为学员们带来了充实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课程开场,朱秀菊同学带领大家开展红色教育学习,共同研读《赵一曼写给儿子的遗书》。她以饱含深情的语调,将赵一曼烈士对孩子的牵挂、对革命理想的坚守娓娓道来。一字一句间,传递出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力量,学员们全神贯注聆听,被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深深触动,在感悟红色精神的同时,也为朗诵注入了更真挚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随后,班长费建红组织同学们进行口部操练习。在他的示范和引导下,大家认真完成唇部的撅唇、咧唇,舌部的顶舌、绕舌等动作。这些看似简单的口部操,能够有效锻炼口腔肌肉,为后续的朗诵学习做好准备,帮助学员们提升发音的清晰度和流畅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进入专业知识学习环节,唐老师从朗诵中字的调值讲起。唐老师强调,调值是实现字正腔圆的基础,不同的调值变化能够赋予文字不同的情感色彩和表达效果。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实例,学员们逐渐理解了调值在朗诵中的重要性。紧接着,唐老师详细讲解了声母舌根音g、k、h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并耐心指导每位学员进行练习,帮助大家纠正发音问题,掌握发音要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诗词朗诵学习部分,唐老师带领学员们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教学过程中,唐老师将调值、声母发音等技巧融入诗词朗诵,引导学员们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洒脱,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情祝愿,学员们在反复诵读中,不断揣摩情感,调整语气语调,不仅朗诵技巧得到了提升,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古典诗词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堂精彩纷呈的课程,不仅让学员们接受了红色精神的洗礼,也在朗诵技巧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未来的学习中,相信朗诵表演班的学员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不断提升朗诵水平,用声音传递红色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唐老师绕口令示范视频</p> <p class="ql-block">唐老师示范《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视频</p> <p class="ql-block">课堂风采纪实</p> <p class="ql-block">王晓娟与同学一起绕口令</p> <p class="ql-block">张志勤与同学一起绕口令视频</p> <p class="ql-block">姐妹俩一起绕口令视频</p> <p class="ql-block">班委朱秀菊带领同学们一起红色教育视频《赵一曼写个儿子的遗书》</p> <p class="ql-block">班长费建红带领同学们一起做口部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