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认知绘本研究课:彩虹色的花

娜娜

活动背景 <p class="ql-block">  班级植物角的向日葵逐渐凋谢,孩子们常围在旁边小声讨论:“它怎么蔫了?”“还能再开花吗?”。大班幼儿对植物生长变化充满关注,面对 “凋谢”会产生疑惑与不舍。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引导幼儿感知生命的独特与可贵” 的要求,选用《彩虹色的花》绘本,借彩虹色的花帮助他人后凋零、再以新形式回归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凋谢是生命的自然过程,感受爱与奉献让生命有意义。</p> 活动目标 <p class="ql-block">认知目标:通过绘本与植物观察,初步感知植物“生长 -开花-凋谢”的过程,知道凋谢是生命的自然环节。</p><p class="ql-block">情感目标:接纳植物凋谢带来的不舍情绪,感受彩虹色的花奉献的温暖,萌发珍惜生命、乐于分享的情感。</p><p class="ql-block">能力目标:能用语言、绘画表达对凋谢植物的想法,以及对“彩虹色的花”的理解,提升表达与想象能力。</p> 活动重难点 <p class="ql-block">重点:理解彩虹色的花用花瓣帮助他人的故事;结合植物角经验,认识植物凋谢的自然性。</p><p class="ql-block">难点:用幼儿能理解的方式解释“凋谢不是消失”,引导幼儿从不舍转向珍惜与传承。</p> 活动准备 <p class="ql-block">物质准备:《彩虹色的花》绘本及 PPT、凋谢植物的照片、植物生长过程视频、背景音乐。</p><p class="ql-block">经验准备:幼儿参与植物角植物种植、照料的经历,观察过植物从发芽到开花的过程。</p> 活动过程 <p class="ql-block">(一)情境导入:聊聊植物角的变化</p><p class="ql-block">1.引导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回应并肯定幼儿的情绪。</p><p class="ql-block">师:我们的植物角最近有什么不一样呀?你们看到它现在的样子,心里有什么感觉?</p><p class="ql-block">2.出示植物生长过程视频,回顾“从种子发芽到开花” 。</p><p class="ql-block">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和他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有一朵彩虹色的花,也经历了从盛开到花瓣离开的过程,它留下了特别多温暖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p><p class="ql-block">(二)绘本共读:走进彩虹色的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教师结合 PPT,声情并茂讲述绘本(重点讲述彩虹色的花用花瓣帮助小蚂蚁、小蜥蜴等小动物的情节)。</p><p class="ql-block">2.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p><p class="ql-block">师:彩虹色的花用花瓣帮了哪些小动物?它为什么愿意把花瓣送给大家呀?当最后一片花瓣被风吹走,彩虹色的花变成了光秃秃的样子,你们觉得它难过吗?冬天过去,彩虹色的花又以新芽的样子出现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p><p class="ql-block">小结:彩虹色的花虽然凋谢了,但它用花瓣帮助了别人,大家都记得它的好;就像它会再长出新芽,凋谢不是消失,是生命换了一种方式继续。</p><p class="ql-block">(三)经验联结:说说我们的植物朋友</p><p class="ql-block">1.引导幼儿说出向日葵给大家带来的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师:我们植物角的向日葵,之前也像彩虹色的花一样,开花的时候特别漂亮,还让我们看到了花盘跟着太阳转的有趣样子。它现在凋谢了,是不是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呀?</p><p class="ql-block">2.拓展讨论,初步感知更多植物凋谢后的变化</p><p class="ql-block">师:除了向日葵,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会凋谢吗?它们凋谢后,会不会有新的变化呀?</p><p class="ql-block">(四)教师总结</p><p class="ql-block">师:今天我们听了《彩虹色的花》的故事,也聊了植物角凋谢的向日葵。虽然它们的花瓣或花朵离开了,但留下的美好回忆、还有愿意帮助别人、爱身边的人的心意。在植物世界里,他们都有自己的生命,他们的生存时间长短不一样,当他们的生命结束后会以一种新的方式存在,也就是生命的循环。</p><p class="ql-block">拓展延伸:创意表达向日葵的爱</p><p class="ql-block">1.绘画温暖的向日葵:幼儿自由绘画向日葵,创作每一朵花瓣或每一颗种子带了的温暖故事,展示对身边人的爱,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创意。</p><p class="ql-block">2.开展“种子收集”活动:收集凋谢植物的种子(如向日葵籽),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存种子、明年再种植”,感受生命的循环。</p> 活动反思 <p class="ql-block">本次围绕植物凋谢与生命意义开展的活动,紧密贴合大班幼儿认知特点与情感需求,整体达成预设目标。活动以幼儿熟悉的植物角向日葵凋谢为切入点,瞬间唤起幼儿已有经验与真实情感,让生命教育不再空洞。绘本《彩虹色的花》的引入极具巧思,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将奉献与生命循环具象化,幼儿在讨论“彩虹色的花是否难过、新芽意味着什么”时,能主动表达“帮助别人会被记住、花还会再长出来”等想法,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同步落地。经验联结环节,幼儿能主动关联蒲公英、油菜花等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凋谢变化,说明活动成功激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实现了从绘本故事到现实生活的迁移。</p><p class="ql-block">但活动仍存在不足,难点突破不够充分。“凋谢不是消失”是核心难点,虽通过绘本新芽情节与语言小结进行引导,但对抽象思维较弱的幼儿而言,仅靠听觉与视觉感知仍显抽象,部分幼儿在后续讨论中仍追问“向日葵还能变回来吗”,说明缺乏实物直观支撑。可以增加实物辅助环节,如在经验联结时展示带籽的向日葵花盘、蒲公英种子,让幼儿通过触摸、观察直观感知凋谢后的新生命。</p> 课后研讨 <p class="ql-block">任慧燕:这节研究课的切入点选得极具巧思,以幼儿熟悉的植物角向日葵凋谢为引子,瞬间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与真实情感,让原本抽象的生命教育变得具体可感。全程围绕 “感知生命循环、理解奉献意义” 展开,目标与环节高度契合。尤其是将绘本《彩虹色的花》与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生命价值,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幼儿发展需求的深刻把握。​</p><p class="ql-block">邱慧怡:整节课最亮眼的地方在于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始终处于主动思考与表达的状态。情境导入环节鼓励幼儿自由分享对植物角变化的感受,教师不急于引导,而是耐心倾听并肯定幼儿的不舍情绪,这种先共情再引导 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被理解,为后续情感投入奠定了良好基础。</p><p class="ql-block">符小雯:值得肯定的是经验联结环节,教师没有停留在绘本故事本身,而是巧妙引导幼儿关联植物角向日葵的美好回忆,幼儿能主动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说明活动成功激活了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实现了从故事认知到现实感知的有效迁移,让生命教育真正扎根于幼儿的生活体验。​</p><p class="ql-block">陈丽环:从活动细节中能看出教师对幼儿发展特点的精准把握,处处体现着“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比如在绘本讲述时,教师结合PPT声情并茂,重点突出彩虹色的花帮助小动物的情节,符合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总结环节没有用抽象的生命循环概念说教,而是用留下美好回忆、换种方式继续等幼儿能理解的语言,让认知目标落地更轻松。</p><p class="ql-block">张淑燕:作为一节研究课,这节课不仅达成了预设的教育目标,更具备很强的研究价值与推广意义。它以 植物凋谢这一微小的生活现象为载体,将生命教育、情感教育、品德教育自然融合,避免了生命教育常见的 空洞化问题,为幼儿园开展生活化生命教育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路径。从活动反思中能看到教师客观分析了难点突破的不足,这种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的态度,也让这节研究课更具参考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