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岱庙屋宇在薄雾中渐渐清晰,灰色的墙体透着岁月的沉静,飞檐挑向天空,像一只即将展翅的鸟。我们沿着石板路走近,几块宣传牌立在道旁,上面写着这座庙宇的过往。白云悠悠地浮在头顶,仿佛也放慢了脚步,不愿惊扰这份古意。城楼下三三两两的人影晃动,有老人拄着拐杖缓行,也有年轻人举着手机拍照,而我只想多看一眼这城楼在晨光里的轮廓——它不说话,却已讲了千年。</p> <p class="ql-block">红门紧闭,门钉如星,金饰在阳光下微微发亮。抬头望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庄重地立着,像一句无声的承诺。古松斜伸过墙头,枝影落在深色砖石上,随风轻轻晃动。旁边的垃圾桶和宣传栏提醒我,这里不是尘封的遗迹,而是活着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走进主殿区,一座飞檐翘角的建筑静静立在眼前,深瓦覆顶,檐下彩绘斑驳却依旧艳丽,高大的红柱撑起宏大壮观的宫殿。天色微阴,反倒让这些建筑显得更加沉静。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风吹过屋角铃铛的轻响,和远处导游讲解的余音。一座庙,不只是砖木堆叠,更是时间沉淀下来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岱庙的西花园、仁安门、唐槐院、汉柏院等区域的鱼池中有锦鲤。锦鲤在池塘中嬉戏,为古建筑群增添生机。岩石错落,绿植点缀。池水清澈,游客围在池边,俯身观赏,给锦鲤洒食,不时发出惊叹。大家看鱼群聚散,忽而如云,忽而如散。这池子不大,却像装下了整个春天——生机不在大小,而在流动。</p> <p class="ql-block">池中锦鲤成群,红的、金的、斑驳的,在水中穿梭如彩带。孩子尖叫着指鱼,老人笑着递过面包屑。我蹲下身,看一群大红鲤张嘴争咬食物,水花轻溅。这一刻,古庙的庄严与人间的欢笑奇妙地交融——原来神圣与烟火,从不相悖。</p> <p class="ql-block">大门左右两侧,两块信息牌详尽讲述着“泰山神启跸回銮图”的故事——神驾出巡,仪仗浩荡,百姓跪迎,山川为之动容。插图里的车马人物栩栩如生,仿佛能听见鼓乐齐鸣。我驻足良久,仔细阅览那一笔一画勾勒出的信仰与敬畏。古人的虔诚不在经文里,而在这一幅幅图卷中。</p> <p class="ql-block">“岱庙欢迎您”几个字写在指示牌上,亲切得像一句老友的问候。身后松林茂密,前方地图指引着各殿方位。几位游客坐在长椅上歇脚,有人闭目养神,有人低头翻着手机。我也停下脚步,对照地图默记路线。阳光穿过树叶洒在地面,斑驳跳跃,像在为游览者指点方向。</p> <p class="ql-block">再往深处走,是一片垂柳掩映的林子。柳条低垂,如帘幕般隔开尘世。阳光透过叶隙洒下,地上光影斑驳,像撒了一地碎金。小径蜿蜒,石块随意铺就,踩上去有种踏实的凉意。偶有鸟鸣从头顶传来,却不见其影。这一刻,我忽然明白古人为什么爱在园林中修行——不是为了避世,而是为了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次参观游览,从亚圣孟子故居到“三孔”景区,再到岱庙,共同的感受就是这里面古树参天,有的树龄达2000多年,那不仅仅是一颗树的意义,都算得上是国宝级文物了。我还由此想起黄帝陵园里的参天大树,也是矗立千百年、有了灵性的古木。我们应该感谢保护这些古木的功臣们,为我们的后世子孙保下如此多的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原来岱庙里也有建有树木花草繁茂的园林。凌霄花一簇蔟橙红花朵在绿叶间怒放,花瓣层层叠叠,水珠挂在叶尖,晶莹欲坠。我凑近看,花心深处似有光。它们开得如此热烈,仿佛不知自己只是园中一景。可正是这些不经意的美,让旅途多了几分惊喜——原来最美的风景,常常藏在你不曾驻足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在出景区前,见到特别美的一处风景——花坛修剪整齐、花儿开得正艳,在美景前,我们一行九人站成一排,笑容灿烂。快门声响起,快乐被定格,笑声洒在风景里。园林风景秀丽,最美的是与花同框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因为这次时间太紧,没能登上泰山,就请司机师傅开车带我们绕泰山而行,一路仰望泰山。这位师傅有文化,一路上主动担任了导游角色,给我们介绍了济南的几处主要景点及历史渊源,介绍了几处登泰山的入口。坐车到趵突泉景区。趵突泉周边已经建成了一个大园林公园。园林中央立着一块石碑,字迹清晰,它应该是历经过风雨。四周绿植环绕,垂柳轻拂,水面如镜,浮萍静浮。阳光斜照,光影在水面上轻轻晃动,仿佛时间也慢了下来。我蹲下身,看到水中倒影里的自己,与古碑同框,竟有种跨越时空的错觉。</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道写着“地福天洞”的牌坊,游人多了起来。有人踮脚拍照,有人扶着孩子指天上的飞檐。蓝天映衬下,那翘起的屋角格外灵动,像是在向天空致意。柳枝拂过肩头,带着一丝凉意,也带来几分温柔。</p> <p class="ql-block">水边的亭台像一幅画,飞檐倒映在清波中,随水纹微微荡漾。绿树成荫,柳丝轻摆,游客围在亭边,有人喂鱼,有人倚栏远望。我站在石桥上,看一对老人并肩而立,默默望着水面,许久未语。那一刻,我不知他们在想什么,但我知道,这风景已悄悄住进了他们心里。</p> <p class="ql-block">湖心亭的黄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落在水中的金子。垂柳环抱着它,柔柔地守护。游客在亭中穿行,石桥连接着岸边,有人缓步走过,影子落在水中,又被水波揉碎。远处的屋檐若隐若现,与树影交织,构成一幅流动的画卷。看到久闻大名的“趵突泉”,我忽然觉得,“天下第一泉”,未必只在泉水本身,而在于这一路走来的清幽与从容。</p> <p class="ql-block">池塘如镜,柳影婆娑,沿岸缓行,水面平静,映着天光树色,也映着来往的行人。这里的垂柳最有魅力,在家乡也见到过垂柳,而到这里才真正体会到“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这里没有叫卖声,没有喇叭响,只有风穿过柳叶的沙沙声。虽然游人很多,却没有喧闹感。我坐在池边石上,看一片叶子缓缓飘落,触水即停,像终于找到了归宿。</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前,树影斑驳,阳光在叶片间跳跃。几位游客站在屋檐下聊天,笑声轻浅。有人坐在长椅上吃着带来的点心,有人举着相机调整角度。我倚着栏杆,看飞檐在蓝天下的剪影,忽然想起小时候课本里的插图——原来那些画里的风景,真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高树掩映下,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静静伫立,灰瓦屋顶泛着微光,檐下彩绘依稀可辨。门上匾额写着四个字“尚志书院”。但我不急于弄清这是纪念哪位名人,只想多看一眼这被绿意包围的宁静。门旁有人走过,脚步声轻,仿佛怕惊了沉睡的时光。这里的一切都慢,慢得让人愿意留下来,做片刻的古人。</p> <p class="ql-block">“地福天洞”牌坊下,行人来来往往,柳枝随风轻摆,像在挥手致意。蓝天高远,阳光正好,几位游客缓步穿过牌坊,背影渐渐融入园林深处。我站在原地,看那牌匾在光下泛着微光,忽然觉得,这四个字不只是地名,更像一种祝福——愿行至此处的人,皆得福地,心有所洞。</p> 观赏过“天下第一泉”,我们在院子内参观了“李清照纪念馆”。来的都是文化爱好者,美才女李清照就是大家的偶像,纷纷走上去和李清照塑像合影留念。纪念馆里还有对我很有吸引力的诗墙,我在诗墙前徘徊良久,以至掉了队。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趵突泉景区出来,前往济南站坐火车到东营报到,经过的路边看到一座高大雄伟的建筑:“解放阁”,即“济南解放纪念馆”巍然矗立。正中一面红旗迎风招展,鲜红如血,与古建筑的沉稳形成奇妙的对话。现代高楼在远处静静观望,像是时空的守望者。忽然感到一种奇妙的融合——传统并未远去。泰山脚下,也有个“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车到济南火车站。在车站对面的一家小店午餐。一大碗热腾腾的面条端上桌,细面卧在清汤里,肉片浮沉,绿油油的香菜点缀其上。我夹起一筷,热气扑面,忽然觉得,这一路的古意与清幽,最终都化作了舌尖的暖意。从岱庙到天下第一泉,走了半日,原来最抚人心的,不过是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红烧牛肉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