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合唱艺术的团长一一马明秀

风雅一族

<p class="ql-block">  提起马明秀团长,在许昌市业余艺术团圈里可是赫赫有名。她自幼酷爱音乐,近于痴迷,一生惟有此爱。退休后于2014年组建“许昌市新时代艺术团”至今十年有余。十年风雨兼程,十年坚守不移,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志坚行苦、气贯长虹,诠释了音乐人生的执着和奉献。在执掌新时代艺术团的十余年里,马老师身兼团长、声乐老师、伴奏和合唱指挥等职,无一不尽职尽责。十年的辛勤耕耘,培养出众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可谓桃李满园。目前许昌新时代艺术团现有团员115人,下设器乐队、戏曲社、舞蹈队等。因为酷爱合唱艺术,成立打造了许昌为数不多的合唱团。并在许昌市委宣传部、电视台、总工会举行的大型合唱比赛中多次获得殊荣。</p><p class="ql-block"> 马老师在领导管理团队和教学方面,有她独到之处,概括为:和蔼可亲、善解人意、平易近人、知人善任、因人施教、通俗易懂、不畏艰难、勇于创新。</p><p class="ql-block"> 马老师性格开朗,快人快语,还有点儿诙谐幽默,与队员兄弟姐妹相称,从未以老师之尊自居。在得知谁有心中不悦,她会主动劝导,帮助化解矛盾,队员们都把她当做“知心姐姐”。而在声乐教学中,她会毫不客气的纠正错误,指出存在的“毛病”,指导你反复的练唱,治学的严谨,促进了队员声乐水平的不断提升。</p><p class="ql-block"> 通过多年的摸索实践,马老师总结整理出针对中老年人学习声乐的教学方法,把深奥的、复杂的声乐理论演变成通俗易懂的“家常道理”,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她把声乐运用气息、位置、腔体等等,整编成顺口溜,变成了简单易记的声乐常识。如“扬眉抬笑肌,拱腭嘴巴立。位置定眉心,撑腰顶住气。声从眉心抛,杜绝喉咙挤。气息下沉稳,运气更省力。半音吸着唱,音尾向上提。辅音轻带过,元音唱清晰。轻声要唱响,强声唱柔细”等。队员通过马老师通俗易懂的声乐指导,把口诀运用到练歌实践中,演唱技能和水平得到普遍的提高。</p> <p class="ql-block">  合唱团的队员们鉴于马老师爽快果敢的性格,亲切又诙谐的送她一个绰号“马大胆儿”。她从不畏惧困难,更富有勇于挑战精神,她有一句口头禅“没啥不可能”!就这次参加河南省第十届合唱节来说,八月中旬决定参加展演,有部分队员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学会并熟练的唱好《爱永在》这首四声部的合唱歌曲,对于我们业余水平的合唱团队来说,难度太大!马老师激励大家说“没啥不可能!我们虽然是业余文艺团队,但是也必须要学习正规团体的克艰攻难精神和文艺综合素质。"就这样,在她"马大胆儿"精神的感召下,大家苦练暑热,不分节假日,从每一个音准开始锤炼合唱素质,站在政治高度,坚决完成合唱节主题任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参加展演的《红军不怕远征难》和《爱永在》,都是紧扣主题的合唱歌曲,通过参加展演达到增强我们不屈不饶、顽强无畏的民族精神,不断提升团队团结意识的目的;参加合唱节使我们获得了一次极佳的学习机会,更是对我们的合唱技能和水平的提高是一次积极的、有力的促进。同时,我们勇于代表许昌众多业余团队参演,起到了带头作用,对我市的合唱事业发展也是一次有力的推进。马老师力排万难的奋进精神,极大的激发了队员们的积极性和信心,大家鼓起勇气,迎难而上,刻苦学习,努力排练,以靓丽的风采、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了河南第十届合唱节上,并得到了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的马老师,没有震惊环宇的丰功伟绩,也没有享誉世界的英名,她只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业余艺术团队的团长、声乐老师,正是有她的无私奉献和付出使近百名热爱音乐的人获得了退休后又一次的精神升华!使退休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她就像一位默默耕耘的园丁,俯下身辛勤培育着绿色的花苗,当鲜花盛开,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时候,她微微的抬起头,轻轻擦拭着汗水,脸上露出甜甜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作者:王 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