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夏天的翅膀:我的蝴蝶标本制作之旅

Practice

<p class="ql-block">  四年(1)班 杨姝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天,我在学校里捡到了一只受伤的蝴蝶,但是几天之后它就死了,而且它的尸体也慢慢被虫子咬了,我很伤心,然后科学老师告诉我可以把昆虫制作成标本这样就能保存很长时间了,她还在教室里放了一整盒的蝴蝶标本供我们观察,我被蝴蝶的美丽和多样性所吸引,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并向老师询问了关于蝴蝶分类、习性等方面的问题。这次经历促使我决定在暑假期间亲自进行一项关于蝴蝶的实践研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终于暑假到来了,我系统地进行了前期准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p><p class="ql-block">一、 目标物种与栖息地研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首先通过课外书了解蝴蝶的常见知识,接着通过权威的自然科普网站及地方生态论坛,查询了苍南地区的常见蝴蝶种类。我重点记录了诸如菜粉蝶、宽边黄粉蝶等本地优势种,并查阅了它们的形态特征以便于野外识别。</p> <p class="ql-block">二、 标本制作技术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通过网络视频教程及图文指南,学习了标准的昆虫标本制作流程,并整理了所需工具与操作要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必要工具:昆虫针(建议型号为#1、#3)、展翅板、标本盒、镊子、标签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制作步骤:还软、针刺固定、展翅、整形与干燥、标注与收藏</p><p class="ql-block">三、 标本长期保存方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防潮防霉:在标本盒内放置足量硅胶干燥剂,并定期更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防虫防蛀:使用樟脑丸或对二氯苯等防虫剂,防止标本被其他昆虫蛀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避光保存:将标本盒存放于阴暗处,避免阳光直射导致翅色褪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完成上述资料搜集与方案制定后,我准备了必要的工具,开始了在苍南地区的实地考察与标本采集工作。</p> <p class="ql-block">四、 实地捕捉的经验与调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准备好工具后,我根据前期研究的栖息地信息,选择了家附近一片有开花植物和菜地的公园作为首要考察点。我最初认为蝴蝶是白天活动,于是在一个晴朗的中午前往。但实际观察发现,阳光直射、气温很高的时段,蝴蝶活动反而很少,多数隐藏在叶片背面或阴凉处。我意识到,虽然蝴蝶是变温动物,需要阳光提升体温,但过度高温也会让它们寻找阴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查阅更多资料后,我调整了外出时间,选择在上午9点到11点,或者下午4点以后,天气温和、光照充足但不酷热的时候进行捕捉。这时,蝴蝶活跃度明显提高,在花丛中觅食或在潮湿地面吸水,大大提高了观察和成功捕捉的几率。我的主要工具是捕虫网和透明密封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发现目标后,我会从蝴蝶的侧后方快速挥网,然后反转网兜防止其逃脱,这个过程非常考验技术,有好多次都因为我动作太慢眼睁睁看着蝴蝶从我眼前飞走,但是我愈挫愈勇,终于我的抓蝴蝶技术越来越好,抓到了好几只蝴蝶。</p> <p class="ql-block">五、 标本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选择与实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捕捉到蝴蝶后,需要先对其进行麻醉处理,使其在制作标本时保持静止且不受损伤。我学习到两种常见方法:一是用手指快速捏压蝴蝶的胸部,使其昏迷;二是用微量注射器向胸部注射少量酒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种方法对力度和速度要求很高,我尝试了几次之后也掌握了用力的窍门,我发现既不能力度太小这样蝴蝶无法迅速昏迷,也不能用力过猛损伤了蝴蝶的身体结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种方法,即注射酒精。我使用了一支小号注射器,每次抽取极少量(约0.1毫升)浓度为75%的酒精,在蝴蝶中胸部位进行快速注射。这种方法对我来说更容易操作,成功率更高,能有效使蝴蝶在短时间内失去活动能力,且对身体完整性保持得更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住蝴蝶的胸部侧缘,避免挤压其脆弱的腹部与鳞片易脱的翅膀,然后平稳地将它转移至预先准备好的密封袋中,随后排出袋内多余空气并封口,完成采集后的临时保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首先将已麻醉的蝴蝶用昆虫针垂直固定于展翅板中央,随后开始进行精细的展翅操作。我用左手持镊子轻轻夹住左侧前翅基部较粗的翅脉,右手配合缓慢地将翅膀展开。当翅缘展平至理想位置时,立即取两枚昆虫针以45度角斜向固定翅缘。随后取一张硫酸纸轻柔覆盖在展开的翅膀表面,在纸张四角各用昆虫针固定。这样既能保持翅膀平整,又避免了直接接触造成的鳞片损伤。重复相同步骤完成另一侧前后翅的展开,确保两侧对称,整个过程需要使用6-8枚昆虫针分别固定各翅缘关键点,整个过程非常考验耐心,我常常需要需要深呼吸来保持手的稳定。</p> <p class="ql-block">六、标本的干燥与永久保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完成展翅整形后,我将整个展翅板放置在阴凉通风、无尘干燥处,开始了为期7至10天的自然干燥过程。在此期间,我每天检查标本状态,确保没有发霉或变形,并注意避免触碰。待标本完全干燥、质地变脆后,我小心地依次拔除所有固定针和硫酸纸,用镊子轻轻托住蝴蝶身体,将其从展翅板上取下。最后,我把标本垂直插入标本盒底的软木板中,在旁放置标注采集信息的标签,并加入硅胶干燥剂和防虫剂,密封后置于避光处完成永久保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