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法国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其建筑本身与馆藏艺术品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瑰宝。</p><p class="ql-block">1. 镇馆三宝:</p><p class="ql-block">- 《蒙娜丽莎》:达·芬奇的神秘杰作,现位于德农馆二层,新展厅将于2031年启用。</p><p class="ql-block">- 《维纳斯·德·米洛》:古希腊断臂美神雕像,藏于叙利馆一层。</p><p class="ql-block">- 《胜利女神像》:公元前2世纪的罗德岛雕塑,德农馆三层的视觉焦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玻璃金字塔</p><p class="ql-block">由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1989年落成,是卢浮宫现代化改造的核心工程,旨在解决老建筑的人流疏导、功能拓展与现代运营需求的矛盾。</p><p class="ql-block"> 采用玻璃与钢结构,高21.6米,呈几何金字塔造型。透明材质与简洁几何形态,既体现现代建筑的理性美学,又通过“弱化视觉冲击”的设计逻辑,与卢浮宫古典建筑形成“古今对话”。</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图尔戈亭</p><p class="ql-block">属于卢浮宫历史建筑群的核心部分,建于18世纪,以法国政治家安·罗贝尔·雅克·杜尔哥命名,是卢浮宫从王室宫殿向公共博物馆转型的关键建筑节点之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阿波罗长廊</p><p class="ql-block">属于路易十四时期“大卢浮宫计划”的核心部分,始建于1661年,融合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风格,是卢浮宫最华丽的展厅之一。</p><p class="ql-block">天花板布满金饰浮雕、油画与复杂纹饰,主题围绕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话(象征路易十四“太阳王”的王权隐喻),墙面镶嵌大理石与镀金构件,整体呈现“奢华壮观、神性与王权结合”的巴洛克审美。</p> <p class="ql-block">《蒙娜丽莎》是 达·芬奇于1503-1517年创作,描绘佛罗伦萨商人妻子丽莎·盖拉尔迪尼的肖像,画作以杨木板为基底,尺寸77×53厘米。</p><p class="ql-block">作为卢浮宫“镇馆三宝”之首,它是全球最具辨识度的艺术品,引发无数关于微笑含义、人物身份、技法细节的研究与解读。</p> <p class="ql-block">《断臂维纳斯》(米洛斯的维纳斯)。</p><p class="ql-block">由古希腊雕刻家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左右创作,1820年在希腊米洛斯岛被发现时双臂已缺失。</p><p class="ql-block">材质为帕里安大理石,高204厘米。</p><p class="ql-block">作为卢浮宫“镇馆三宝”之一,它是古希腊雕塑艺术从“古风时期”向“古典时期”过渡的标志性作品,体现了古希腊人对人体美学、神性表达的极致追求。</p> <p class="ql-block">《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p><p class="ql-block"> 约公元前190年希腊化时期的杰作,原立于萨莫色雷斯岛海神庙,纪念罗德岛击败叙利亚舰队的海战胜利。</p><p class="ql-block">- 以大理石雕刻而成,高328厘米,底座设计为战船船头,象征胜利女神从天而降。</p><p class="ql-block">作为卢浮宫“镇馆三宝”之一,它是希腊化时期艺术的代表作,现位于卢浮宫达鲁楼梯顶端,其残缺之美与动态设计激发了无数观者的想象,成为西方艺术中“胜利”符号的核心象征。</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馆藏的雅典娜女神大理石雕像。</p><p class="ql-block"> 雅典娜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战争与手工艺女神,对应古罗马神话的密涅瓦,是雅典城邦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雕像头戴战盔,身着古典长袍,衣褶雕刻细腻,体现出庄重威严的气质。其姿态与服饰细节继承了古希腊雕塑对“神性威严”与“人体比例”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馆藏的朱庇特(宙斯)大理石雕像。</p><p class="ql-block">朱庇特是古罗马神话的最高神祇,对应古希腊神话的宙斯,司掌天空、雷电,为众神之王。</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馆藏的“阿尔勒的维纳斯”大理石雕像。</p><p class="ql-block">属于卢浮宫古希腊罗马展厅的重要藏品,与“断臂维纳斯”等作品共同构成古典女性神祇形象的展示序列,反映了古希腊罗马对“爱与美”神性的塑造逻辑。</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馆藏的狄安娜(阿尔忒弥斯)大理石雕像。</p><p class="ql-block"> 狄安娜是古罗马神话的狩猎与月亮女神,对应古希腊神话的阿尔忒弥斯,司掌狩猎、自然与贞洁。</p><p class="ql-block">雕像手持弓箭(狩猎工具),身旁伴随雄鹿(狩猎神兽),衣褶雕刻富有动态感,展现出狩猎女神的英气与力量感。其姿态与造型继承了古希腊雕塑对“神性功能性”与“人体动态美”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馆藏的巴洛克风格象牙圣母雕塑。</p> <p class="ql-block">这是詹博洛尼亚的《沉睡的宁芙》。</p><p class="ql-block">雕塑呈现一位宁芙女神躺卧休憩的姿态,身体曲线柔美,衣褶与肌肤的质感通过青铜材质的光泽与雕刻技法细腻呈现,动态松弛且富有韵律,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对人体美与自然主义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赫拉克勒斯捕获刻律涅亚牝鹿》青铜雕塑。</p><p class="ql-block">属于赫拉克勒斯“十二项试炼”的第三项任务,刻律涅亚牝鹿是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的圣物,拥有金角与疾如飙风的速度,赫拉克勒斯耗时一年将其捕获。</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馆藏的《四名俘虏》青铜雕塑群。</p><p class="ql-block">原属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雕像的基座装饰,象征被法国击败的四个国家(西班牙、荷兰、勃兰登堡、神圣罗马帝国),是路易十四“王权扩张”的艺术符号。</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馆藏的巴洛克风格音乐主题挂毯。</p><p class="ql-block"> 采用纬线起花工艺,以丝、毛为材料,局部点缀金线,色彩丰富且层次细腻。画面构图繁密,人物动态夸张,体现巴洛克艺术“豪华壮观、充满动势”的风格特质。</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馆藏的早期文艺复兴三联祭坛画《圣母与圣方济各、圣哲罗姆》。</p><p class="ql-block"> 画面核心是圣母抱圣子,左侧为圣方济各(手持火焰象征“圣痕”),右侧为圣哲罗姆(手持经卷象征“圣经翻译者”),背景环绕奏乐天使,体现宗教题材的“神圣对话”构图。</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黎塞留翼与《马利的骏马》复制品。</p><p class="ql-block">属于卢浮宫19世纪扩建的核心部分,以法国枢机主教黎塞留命名,是卢浮宫从王室宫殿向公共博物馆功能转型的重要建筑载体。</p><p class="ql-block">雕塑:《马利的骏马》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卡鲁塞尔凯旋门(又称小凯旋门)。</p><p class="ql-block">为庆祝拿破仑在1805年的军事胜利,于1806-1808年建造,位于法国巴黎卢浮宫与杜伊勒里花园之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