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英老师的《聆听花开》新书推介会

中华盛世(冯志萍)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4日下午,由陕西职工作协铜川分会倾力承办的张俊英老师新书《聆听花开》推介会在铜川市群众艺术馆隆重举行。书香氤氲,文韵流淌,一场关于文字与心灵的对话在此悄然开启。</p> <p class="ql-block">群众艺术馆馆长井小溪在致辞中深情寄语,其中一段话语尤为动人:“今后,凡我文朋诗友欲开展文学交流、座谈研讨,群艺馆将无偿提供会议室,全力搭建创作交流平台。”她强调,一篇文章的价值,不仅在于发表,更在于倾听多元声音,接受批评指正。唯有在思想碰撞中打磨,在坦诚交流中提升,作品才能真正走向深刻与成熟。这番肺腑之言,彰显了文化管理者的远见与担当,也为铜川文艺生态注入了温暖而坚实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诗词学会张小辉老师亲临现场,以诗心映照文心,为新书发布增添了一抹典雅的墨香。他静默中的凝思,仿佛是对《聆听花开》最深沉的回应。</p> <p class="ql-block">宜君县作协主席刘小元主席</p> <p class="ql-block">《渭北文艺》主编何文朝老师莅临盛会,作为长期耕耘于地域文学沃土的编辑与作家,他以专业目光关注着张俊英老师的创作轨迹,也为这部新作的问世献上诚挚祝福。</p> <p class="ql-block">群艺馆创文部胡淑花老师全程参与活动组织,以其细致入微的付出,保障了推介会的顺利进行。她的身影,是文化服务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生动写照。</p> <p class="ql-block">我与张俊英老师并肩而立,心中涌动着敬意与喜悦。这位用文字记录生活、传递温情的作家,终于将多年心语凝结成册,《聆听花开》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段生命旅程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书摆在桌上,封面深绿如春山初醒,蝴蝶停驻在花间,仿佛正欲振翅飞入字里行间。白色的书名“聆听花开”静静浮现,像一声轻唤,唤醒了心底那些被日常掩埋的柔软时刻。这不止是一本书的亮相,更像是一场久别重逢——与自然的,与记忆的,与自己内心的。</p> <p class="ql-block">翻开书页,文字如溪流般清澈。“春天不是突然到来的,它在泥土下走了很久。”这样一句,便让人停驻良久。那些关于母亲灶台前的背影、孩子初语时的笑声、老屋檐下雨滴的节奏,都被她用极轻的笔触写下,却在人心上留下深深的印痕。原来所谓“聆听”,不只是听花开放的声音,更是听岁月低语,听灵魂回响。</p> <p class="ql-block">我与专程从西安赶来参加活动的马士奇先生合影留念。他的到来,跨越城市距离,只为向一位执着书写者致以文学的敬意,这份情谊,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孔德荣老师静坐会场,目光温厚,他以多年文学积淀见证着铜川文坛的成长,也为张俊英老师的新作送来真诚祝福。</p> <p class="ql-block">梁登峰老师出席活动现场,他沉稳的身影,象征着本土作家群体对文学初心的坚守,也映照出《聆听花开》背后那片丰沃的创作土壤。</p> <p class="ql-block">张俊英老师与郝玉静老师合影留念,笑容灿烂如秋阳。她们是文学路上的同行者,也是生活中彼此照亮的知己,在这一刻,温情与诗意交织成画。</p> <p class="ql-block">杨建荣大姐送张俊英老师留个字:祝贺、敬佩、学习!</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王玉宝先生从容执话筒,串联起整场活动的节奏与情感;而书名题写者徐崇林先生,则以一笔一画赋予《聆听花开》独特的艺术气质。二人携手,让文字之美在声音与笔墨间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胡淑花老师与马士奇先生合影留念,这一刻的定格,是组织者与远道嘉宾之间心意相通的见证,也是铜川文化胸怀开放包容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王卫华老师和张俊英老师是同窗好友。</p> <p class="ql-block">耀州区原文联主席张小平,他说今天来看到了老朋友,结识了新朋友,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有人手持一幅书法作品走上台前,红纸上墨迹酣畅:“字如其人,文如其心。”那一刻,掌声未起,眼底已热。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推介会,而是一群人对真诚写作的集体致敬。</p> <p class="ql-block">两位长者并肩而立,一人手执书法卷轴,一人轻抚纸页边缘,笑意从眼角漾开。他们站在这方小小舞台前,仿佛站成了文学传承的缩影——有人书写,有人阅读,有人铭记,有人传递。</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麦克风前,声音温和却有力:“我们常常忙于赶路,忘了蹲下来听听花开的声音。张老师让我们重新学会了‘听’。”那一刻,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见呼吸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三位女性站在投影幕布前合影,背景上“聆听花开”四个字熠熠生辉。她们的笑容里没有刻意的摆拍感,只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为一本书的诞生,也为一段共同走过的文学旅程。</p> <p class="ql-block">两位女士站在会场前方,笑意盈盈。她们不是主角,却因参与而闪耀。文学从来不只是孤独的笔耕,更是无数双手共同托举的光。</p> <p class="ql-block">一群人站在大屏幕前合影,笑容庄重中带着温情。桌上几瓶矿泉水静静立着,像这场活动最朴素的注脚——无需繁饰,有书,有人,有心,便已足够。</p> <p class="ql-block">此前,著名作家安黎老师回乡期间,我提议提前录制视频,为张俊英老师新书发布送上祝福。画面中,安黎老师言语真挚,情意绵长,跨越时空送来一位文坛前辈对后继者的殷切期许。</p> <p class="ql-block">段咏梅老师出席活动现场,她以细腻的感知力和深厚的文学素养,为《聆听花开》注入了更多解读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李淑梅老师静静聆听每一段发言,她专注的神情,是对作者最大的尊重,也映射出读者与作者之间最纯粹的精神共鸣。</p> <p class="ql-block">玄奘文化研究学者王赵民先生到会并发表讲话,他从文化传承的维度解读《聆听花开》的意义,赋予这场文学活动更深远的思想回响。</p> <p class="ql-block">明月诗社副社长李婷老师出席盛会,她携诗意而来,为这本散文集的发布增添了一份空灵与隽永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魏大侠魏学森老师到场祝贺,其名虽戏称“大侠”,却正是他豪爽性情与热忱文心的真实写照。他为现场带来笑声,也为文学带来温度。</p> <p class="ql-block">摄影师雷华建先生用镜头全程记录下这一场文学盛事,光影流转间,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微笑都被珍藏,成为《聆听花开》最生动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职工作协编辑谢秋侠老师默默坚守在幕后,从文字校对到流程协调,她的辛勤付出,让这场推介会得以完美呈现,也诠释了文学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坚守。</p> <p class="ql-block">王赵民老师站在讲台前,眼镜后目光坚定,他说:“写作不是为了被看见,而是为了让那些看不见的情感被听见。”台下有人轻轻点头,有人悄悄拭泪。那一刻,我知道,《聆听花开》已经不只是张俊英一个人的书,它正在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回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