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海之畔的五日绮梦

凤飞九天

<p class="ql-block">经过认真的筹划,朋友一行12人于19日上午出发奔赴福州,开启了一场为期五日的闽海之旅。本次旅行,我们是自由行,线路规划,时间分配、购票租车、携程订房等大家讨论决定,超有性价比。</p> <p class="ql-block">19日下午抵达福州,在宾馆稍事休息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进三坊七巷历史街区。这里的古巷纵横交错,白墙青瓦的建筑错落有致,仿佛是时光老人遗落的诗篇。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每一座老宅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古巷中的榕树更是让我们开了眼界,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根系发达,那密密麻麻从枝头垂落下来的根须,形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那精心修剪成爱心的榕树更是众多游客的打卡点。听说榕树是福州市的市树,因此福州也称榕城。我们在巷中漫步,触摸着古老的墙壁,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我们品尝着沿街店家免费试喝的各种茶水,饮料,感受着浓浓的商业生机。走出三坊七巷,我们来到林则徐纪念馆参观,馆内陈列的文物和史料,让大家对这位民族英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叹现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饭后,部分小伙伴前往上下杭欣赏夜景。河水波光粼粼,倒映着两岸的建筑,在灯光的映照下,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漫步上下杭,感受着浓厚的历史韵味和人文风情,仿佛能看到当年商船往来、商贾云集的热闹景象。作为福州“闽商精神”的发源地,上下杭既有“十里洋场”的繁华旧梦,又有烟火十足的市井生活。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诉说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乘坐高铁前往平潭。平潭,这座距离台湾68海里的宝藏小岛,藏着比滤镜更治愈的风景。依山依稀灯塔,它孤独地矗立在海边,守望着这片大海。站在灯塔下,海风轻轻拂过脸颊,带着大海的气息,让人陶醉。仙人井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巨大的井口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谷、井、峰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镜沙的星辰大海、黑沙滩和黑洞,更是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体验。我们手脚并用穿过岩石滩,只为一睹黑洞的神秘。虽然万般小心,但朱工和李院长还是不慎“湿足”,朋友打趣说,常在海边走,哪有不湿鞋。和平村S湾公路,路的尽头是海,海的尽头是天。</p><p class="ql-block">平潭的景点很多,站在不同点位,大海的景色各不相同,有的唯美、有的灵秀、有的神秘、有的震撼,平潭的美,是风车转动的弧度,是礁石沉默的诗意,是海风裹挟的舒爽。</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我们乘坐包车来到泉州。开元寺是泉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这是一座承载了无数故事的千年古刹。走进寺庙,古木参天,香火缭绕,红墙斑驳;东西双塔巍峨耸立,大雄宝殿庄严肃穆。慢下脚步,感受闽南人的虔诚和从容。</p><p class="ql-block">西街是泉州最古老的街道之一,这里保留了许多传统的闽南建筑和小吃店,走在石板路上,两旁林立的小店,老屋、红砖、钟楼,无一不在述说着泉州的历史。在这里,现代与古朴交错,生活与艺术碰撞,一半是人间烟火,一半是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我们前往洛伽寺。洛伽寺是建在礁石上的海上寺庙,橙色庙宇三面环海,宁静而祥和。由于台风天气,景点暂时关闭,我们只能沿着游步道,远远地观望。想象着如果涨潮,洛伽寺肯定宛如孤悬仙岛,神秘美丽;退潮后,可以踏浪而行,瞻仰祭拜。</p><p class="ql-block">从酒店到洛伽寺要经过晋江鞋都,回程途中,大家都有意愿去鞋城看看。于</p><p class="ql-block">是,在出租车驾驶员的推荐下,我们去了池店安踏园区店和对面的361,鞋子确实便宜,款式也比较新,大家或多或少都买了一些。</p><p class="ql-block">离开鞋都,我们坐车前往心心念念的蟳埔村。在蟳埔、金崎等地,藏着一种独步千年的滨海生活画卷——蟳埔女习俗。蟳埔村依偎泉州湾,村民们世代以渔业为生,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以花为生,以蚝筑宅”。这里的女性头顶绚丽夺目的“簪花围”,耳畔摇曳着丁香坠,一派热烈奔放又别具韵味的形象。</p><p class="ql-block">都说今生簪花,世世漂亮。街道两旁的簪花店让人目不暇接,李院帮大家砍了价,两套衣服加化妆及簪花每人100元,超有性价比。簪花时听阿妹们说,这是传承千年的渔女文化,花朵不仅是装饰,更是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坐在古旧石阶上,海风卷着花香,在妈祖庙前漫步,看渔船归港,簪花随着步伐轻轻摇晃,好像把泉州的浪漫都戴在了头上。非常感谢王大摄影师,陪着我们满村找最佳摄影点,帮我们把美一一定格。也非常感谢叔叔阿姨们的耐心等候,让我们心无旁骛的实现了簪花梦。</p> <p class="ql-block">第五天,我们是下午回杭的车票,上午还可以去附近的景点逛逛。于是我们去了洛阳桥。</p><p class="ql-block">据资料介绍,洛阳桥又名万安桥,横跨在泉州湾和洛阳江交汇处。始建于北</p><p class="ql-block">宋皇祐五年,由蔡襄主持建造,历时六年零八个月才竣工,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每一座桥墩都像是一位沉默的历史守护者,见证着泉州港曾经的繁华。当时的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无数的商船从这里起航,驶向世界各地。洛阳桥则是连接内陆与港口的重要通道,促进了贸易的往来和文化的交流。洛阳桥还有一项伟大的造桥技术——“筏型基础”和“种蛎固基法”。“筏型基础”就是沿着桥梁中线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的基础;“种蛎固基法”则是在桥下养殖牡蛎,利用牡蛎的石灰质外壳把石块胶结成整体,使桥墩更加坚固。这两项技术在当时是世界首创,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创新精神。</p><p class="ql-block">踏上洛阳桥,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历史的韵味扑面而来。站在桥头,极目远望,桥身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碧波之上,气势恢宏。漫步桥上,脚下的石板历经岁月的打磨,光滑而又厚重。桥的两侧有许多精美的石雕。那些石狮子形态各异,有的张嘴怒吼,有的闭目沉思;还有石塔、石将军等雕刻,工艺精湛,栩栩如生。这些石雕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五天的旅程转瞬即逝,虽然途中也发生了一些状况,如杭州到福州的高铁因台风突然停运;平潭到泉州的包车因超车被检被罚(我们浑然不知);洛伽寺因台风暂停开放等,我们都一一妥善处理。旅途就像人生,不可能完美无缺,留点遗憾,存个念想更好。相信,这段闽海之畔的绮梦,会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