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桦加沙”防御期显温情: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跨市联动,极速响应三亚女生断电断粮求助

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 宣发部

<p class="ql-block">  9月24日傍晚,台风“桦加沙”正逼近南海海域,虽最终未登陆海南,但全岛已进入高度警惕的防御状态。下午6时11分,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会长杜江的微信界面突然弹出一条好友申请,备注栏里“会长,求助”四个字格外醒目——这是来自三亚一名女生的紧急呼救,彼时的她正陷入手机即将断电、身边无存粮的双重困境,在台风来临前的焦虑中,她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素未谋面的杜江身上。</p> <p class="ql-block">  “当时看到申请,第一反应就是‘肯定出事了’。”杜江事后回忆,台风防御期间的求助信息从不含糊,他指尖迅速点下“通过”,紧接着敲出“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的回复,字句间满是沉稳。屏幕那头的女生语速急促,带着难以掩饰的慌乱:“会长,台风要来了,我手机快没电了,家里也没存吃的,不知道会不会有危险……”每一句话都揪着人心,杜江没有打断,只是耐心倾听,时不时用温和的语气安抚:“别慌,你先冷静下来,把具体情况慢慢说,我们一定能帮你。”</p> <p class="ql-block">  在杜江的引导下,女生逐渐平复情绪,不仅清晰报出了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还详细描述了所在小区、楼栋及房间号——这些关键信息的毫无保留,恰恰印证了她对杜江、对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的十足信任。“我之前听网友说,遇到困难找杜会长准没错,虽然没见过面,但我知道你们肯定不会不管我。”女生的这句话,让杜江更觉责任重大。他太清楚,在台风防御的关键节点,手机断电意味着与外界失联,没有食物则会陷入生存焦虑,每多耽误一分钟,女生的恐慌就会多一分。</p> <p class="ql-block">  你放心,我现在就联系三亚的队员,他们会尽快给你送物资,还会帮你想办法解决手机充电问题。”杜江一边承诺,一边快速整理信息。彼时协会总部虽在海口,但多年来搭建的全省应急志愿服务网络早已覆盖各市县,这让他在应对跨地域求助时格外笃定——这份底气,源于他深耕公益十余载的经验积累,更源于协会多年来用行动筑牢的公信力。</p> <p class="ql-block">  回忆起过往台风防御经历,杜江的语气里满是感慨。2018年台风“山竹”、2021年台风“圆规”、2024年的“摩羯”……每一次台风来袭,他都带领团队冲在防御一线:为独居老人送应急物资、帮商户加固门窗、协助社区转移群众。久而久之,“有困难找杜江,找义工协会”成了海南不少居民的共识。而这次面对“桦加沙”,协会早在3天前就启动了应急预案,不仅在各市县安排了备勤队员,还提前筹备了饮用水、方便面、充电宝等应急物资,就是为了在群众需要时能第一时间响应。</p> <p class="ql-block">  挂掉与女生的微信沟通后,杜江立刻点开台风应急服务群,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紧急通知!三亚市XX小区XX栋,有位女生因台风防御面临手机即将断电、无食物的困境,姓名XXX,电话XXX,麻烦三亚备勤队员立即对接,优先解决充电和物资问题!”信息附带的定位和联系方式一目了然,群内瞬间热闹起来。正在三亚吉阳区备勤的队员赵斌,看到消息后仅用10秒就回复:“收到!我在,我来”</p> <p class="ql-block">  这场跨城救援,虽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却满是让人暖心的细节。女生后来在微信上给杜江发了一段长文:“从手机只剩2%电量发求助,到确认可以给予帮助,全程不到一分钟。以前总觉得‘信任’很抽象,但这次我真切感受到,你们就是我最值得信赖的人。”而这样的故事,在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的公益历程中,早已成为常态。</p> <p class="ql-block">  如今,台风“桦加沙”的影响已渐消散,但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的公益脚步从未停歇。从杜江会长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到数万志愿者的默默付出,他们用一次次“急群众之所急”的行动,让“有困难找义工协会”的信任,在海南的山海之间不断传递,也让公益的暖流,在每一次危机来临时,都能成为群众最坚实的依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 王乙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