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反常识”路牌当休矣

儒雅学风

<p class="ql-block">在羊山岛的海边,一块带有“不想上班”“我在羊山岛不想回去”等字样的路牌,与碧海蓝天、跨海大桥的美景形成了一种极不协调的反差。此类“反常识”路牌,看似个性有趣,实则暴露了景区在文化营造与管理上的失当,值得批评与反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路牌的核心功能是指示方向、传递信息,它是公共空间中具有实用价值与规范意义的标识。而羊山岛的这块路牌,将“不想上班”这种带有消极情绪的表述,以及过于私人化的“不想回去”的感慨,堂而皇之地呈现在公共路牌上,消解了路牌本应有的严肃性与功能性。游客来到景区,期望从路牌中获取的是清晰的游览指引,而非此类无意义的“情绪宣泄”。这种对路牌功能的扭曲,是对公共标识系统的不尊重,也给游客的游览体验带来了困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景区文化营造的角度看,此类路牌反映出一种低俗化、娱乐化的倾向。羊山岛有着美丽的海滨风光和独特的地理景致,本应通过富有文化内涵、积极向上的方式来展现其魅力,吸引游客。然而,这块路牌却选择用“反常识”“博眼球”的文字来博取关注,实则是一种文化上的短视行为。它传递出的不是对自然与人文之美的欣赏,而是一种浮躁、功利的心态,不利于景区文化底蕴的积淀与长远发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公共空间的标识与文化呈现,应当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传递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念。景区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化导向。而这块“反常识”路牌,既违背了路牌的基本功能属性,也在文化层面传递出不良倾向,实在是得不偿失。景区当以此为戒,回归公共标识与文化营造的正轨,用更具内涵与责任感的方式,为游客打造真正美好的游览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