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定尔 永保安定—保定

萍水相逢

<p class="ql-block">保定,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历来为京畿重地和首都南大门,地处京津石金三角。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保定设府之始;清代,为直隶总督驻地。</p><p class="ql-block">在前往保定的途中,顺道去了位于保定市高碑店市旧城址的开善寺。开善寺,也称大佛寺,目前只存有一殿一石碑,大雄宝殿属于辽代遗构,为四阿式庑殿顶结构,为存世的八大辽代建筑之一。石碑是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所立,朱尚文撰文,题为《开善寺重修记》。</p> <p class="ql-block">大慈阁,原名大悲阁,金正大四年(公元1227年),由蔡国公张柔所建。大慈阁以“市阁凌霄”之美誉位列“上谷八景”之首,成为古城保定的象征,故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堂,始建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901年),扩建于清宣统三年(公元1910年),名“圣伯多禄圣保禄堂”,是由法籍传教士所建;该教堂为罗马式建筑,可容纳千余人礼拜,教堂内有14根高耸的红色圆柱支撑屋顶,祭台上有12根石柱象征着耶稣基督的12位门徒。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14幅美丽的圣经画像,描述的是耶稣基督受苦受难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故事。广阔的穹顶,舒展的空间使教堂显得庄严而神圣。</p> <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署,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清雍正八年(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共有直隶总督74人99任次,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清宣统三年(1911年),直隶总督废除。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淮军公所,全称淮军昭忠祠暨公所,是保存完整的一座以清代徽式祠堂建筑为主体的古建筑群;淮军公所始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李鸿章兴建,以纪念在抗击外辱中阵亡的淮军将士。走进淮军公所,东部为建筑群,西部为园林区;其东南部为徽派风格建筑、东北部又为北方风格建筑。</p> <p class="ql-block">戏楼,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封闭式戏楼,是整个淮军公所的精华所在。戏楼内部精雕细刻,装饰上雕梁画栋,多为“砖、木、石”三雕及彩绘等。戏台顶部有“鸡笼顶”螺旋藻井,其顶部正中雕二龙戏珠,井身由16组阳马螺旋垂下,整个藻井用了3800个艺术木构件通过榫卯结构组合而成,不仅造型工艺精美,更起到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扩音作用,让戏台上的声音通过藻井回传到戏楼的各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淮军公所,也是中国古戏楼博物馆,这里有保定戏曲文化专题陈列展,徽风京韵,百年沧桑;人间百态,戏楼千秋;古城戏风,保定曲韵。</p> <p class="ql-block">保定市博物馆,1999年10月1日正式开馆,2021年6月,新馆开放。博物馆设有8个展厅,包括保定故事、保定记忆、精品文物等。全方位从燕文化、汉文化、直隶文化、红色文化等保定特色地域文化,重现了保定完整的历史发展足迹。</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最著名的藏品已经不在这里了,现在重要的藏品只剩下东汉铜马和曲阳石雕。</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馆内常设地球脉动、远古海洋、恐龙帝国、哺乳新生、灭绝之殇五大展厅, 突出生命演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题,是非常适合小朋友们的游览圣地。</p> <p class="ql-block">此次行程正逢清明小长假,游人很多,场馆比较难预约,观看效果不佳,拍照就更难了,镜头只能向上举。</p><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于2025年4月清明节</p>